油菜素内酯对Pb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缓解效应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不同浓度Pb胁迫处理下盆栽番茄幼苗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EBR)对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气孔特性的影响,以及外源EBR对重金属Pb胁迫下番茄的缓解效应。研究表明,不同浓度Pb处理番茄种子能明显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和根长,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在浓度为100 mg·L-1时,Pb对种子和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小。另外,各浓度Pb处理根长差异显著,但株高无差异,说明Pb对植株的毒害作用地下部位>地上部位。叶面喷施0.1 mg·L-1 EBR可缓解Pb对番茄株高、根长、茎粗和真叶数的胁迫作用,在不同Pb浓
其他文献
采用14组药剂配方及其浸种催芽和不浸种不催芽育秧方式对恶苗病防病效果进行测定,开展中早39机插秧应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干籽包衣“双不育秧(不浸种不催芽)”试验。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包衣“双不育秧”安全性表现好,成苗率高于常规药剂处理25百分点,对恶苗病的校正防效为92.79%,与其包衣后加20%氟唑菌酰羟胺或加25%氰烯菌酯浸种催芽播种以及45%咪鲜胺+25%氰烯菌酯组合高浓度浸种催芽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常规(浸种催芽)处理25%氰烯菌酯1000倍单剂19百分点、11%氟环‘咯
为明确新型叶面肥施倍多在小麦上的最佳喷施时期,在拔节前和赤霉病防治时进行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喷施施倍多的处理,自扬花期至灌浆结束,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显著高于喷清水对照。3个试点喷施3次施倍多处理的产量比喷施常规叶面肥对照增产1.1%~3.8%,经济效益增加117.45~284.25元·hm-2,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倍多喷施次数的增加,增产增效效果也增加。
以小麦品种农丰152为试验材料,从肥料运筹方式和引入新型肥料两方面着手,探讨相同用量甚至减量的情况下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应保证一定的施肥量,在目前缓控释肥尚不完美的情况下,要达节本增效的目标,首先要考虑施肥模式的变化;在施氮量与施肥种类相同时,壮蘖肥施磷酸二铵可获一定的增产增效效果。
对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浙农117、白叶1号、迎霜、中茶108及鸠坑8个茶树品种按春茶出芽顺序归类,并对对成品径山茶品质、自身特点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认为现阶段特中茶108、白叶1号、浙农113组合比较合适,且经济效益最好。
引入引力模型,基于实际需要和实践思考进行修正,经不同类型城市联结程度影响分析,对长三角及浙江省20个地级市、县(市、区)与径山茶旅经济的联系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径山茶旅经济联系度较强地区在杭州、湖州及临安一带,其中,杭州远高于其他城市。提出融入杭州市旅游线路、联结打造山区休闲旅游集聚区、做强径山茶旅自身产业等应策建议。
本试验选用稻草、谷壳、废菌棒3种农业废弃物,于2018—2020年设计不同培养基配方,研究培养基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开展不同播种期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龙泉秋季大球盖菇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此时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019年10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球盖菇以667 m2稻草2500 kg、谷壳1805 kg、废菌棒1203.50 kg(667 m2合计投料5508.50 kg)的配方产量最高,667 m2产量4454 kg,生物转化率为80.86%,社会、经济效益显
为了解不同乡土笋用竹种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种植表现,2016—2017年引种花秆早竹、白哺鸡竹、石竹(又称灰竹)、黄甜竹、细叶早竹、黄槽刚竹、红哺鸡竹与高节竹8个乡土笋用竹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出笋时间、出笋数量、成竹数量、新竹与母竹胸径等数据。结果表明,黄槽刚竹出笋时间较晚,可作早竹出笋的后续补充;白哺鸡竹与黄甜竹竹笋鲜食品质较佳,可作为优良笋用竹种进一步试种、推广;各乡土笋用竹种均可在2~3 a完成郁闭成林,投入生产使用早。
长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改善土壤酸碱度。小麦播前稻草半量还田(E50)、播后稻草半量还田(L50)、播前稻草全量还田(E100)对小麦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E50、L50和E100处理小麦产量较无稻草还田处理分别高39.7%、31.5%和12.3%;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产量E50、L50处理较E100分别高24.4%和17.1%;同是稻草半
本研究选择浙江中部(桐庐)和北部(嘉兴)水稻种植区作为试验点,设不施氮肥(CK)、施常规化肥(F-1)、缓释掺混肥(F-2)、硅钙钾镁肥(F-3)、生物有机肥(F-4)和普通有机肥(F-5)共6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稻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对不同处理的响应,并采用综合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稻米外观、加工和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对于桐庐试验点,相较于F-1而言,F-2、F-3、F-4和F-5处理水稻分别增产2.1%、2.9%、2.3%和6.7%;对平湖试验点,相较于F-1而言,F-2、F
应用DTOPSIS法对19份籽莲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选35、建选10号的相对接近度排名靠前,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适合示范推广,金芙蓉1号和金芙蓉2号的莲蓬数和结实率等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可以作为籽莲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