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的设计思考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人教版《摩擦力》一节,内容丰富,知识纷杂,常使老师感到不堪重负,学生听完也是一头雾水。笔者根据二十年的从教经验,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这节课的知识建构,提出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三部分内容:摩擦力的定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减摩擦的方法。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程序化,教材中先提出静摩擦,再学滑动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指明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漫步”里介绍了流体阻力的,开阔学生的视野。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摩擦力的基础知识,知道生活中若干摩擦的实例,高中阶段应该从定性走向定量,但梯度不易太大。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更是能帮助他们在探究科学的路上更进一步,在设计实验以及具体操作时,只需稍加引导即可。
  摩擦力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规律。
  根据内容,《摩擦力》应分为三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静摩擦力为主,类比出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内容涉及应该比较浅显,以学生的感性认知为第一出发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常见实例和实验,认识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4.能设计和完成实验,科学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能灵活运用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摩擦的条件、方向、大小规律。
  2.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
  1.对“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2.形成假说“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3.摩擦力方向判断。
  设计思路
  我用一个故事引入,模拟大力士史蒂夫拉住大船的场景,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使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相关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不介绍原理,只需要学生惊诧于摩擦力的巨大就可以。当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刚才亲眼所见的情景,得出合理的猜想,教学环节前后呼应。
  初中课本对摩擦力的定义是不完善的。我让学生先回顾初中对摩擦力的定义,考虑其中比较模糊的字、词、句,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在概念的建立中和初中学过的知识相对比,怎么样说才能更精简缜密,并将思维延伸到了大学。不过本节课的主题是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方向,为了突显主题,摩擦力定义就不能占用较大篇幅。
  我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中的器材,让他们充分感受摩擦力,使课堂生活化趣味化,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要求学生做筷子提米的小实验,体会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增大静摩擦力的方法、静摩擦力的方向,目的是根据实验强化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为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准备。学生多次体验手摩擦桌面,把手压在桌面,向各个不同方向推(但手仍不动),感觉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完整而深刻地学习了静摩擦力之后,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方向,我用类比法引领學生知识迁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相对照。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我让甲乙两个学生蹲下互相拉发现拉不动,说明摩擦力比较大,给乙同学脚下垫上一张纸,这个学生被拉动了。然后让一个较重的男生丙替换乙同学且脚下垫纸,还是甲同学来拉,结果拉不动,让学生体会到摩擦面粗糙情况和压力均与滑动摩擦力大小有关。但本节课只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滑动摩擦力大小,不给定量结论,把探究任务教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而后在进行小组内论证优化,择优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探究,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交流、合作能力。
  最后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水上覆杯、硬币压纸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由课堂引入课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景象,很多都能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所以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严密的科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学科素养
  1.物理观念:摩擦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较好地体现了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学生可以用摩擦力知识解释不少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摩擦力”这节课完整地包括了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从物理学视角探究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
  3.实验探究: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了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环节,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得到满足,还激发了设计实验方案和获取证据的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其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摩擦力的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心,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生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管理好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文章主要从如何对待“差生”,如何正确认识差生,并注意爱的艺术,即注意关爱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差生”;艺术
本文包括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鹅绒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和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中C21甾体苷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二部分为甜菊醇的结构修饰。
本文对华南木姜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综述对已有文献报道的木姜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做了总结。第二章: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
在pH 6.2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水浴60℃条件下,纳米银粒子催化水合肼(N2H4)还原氯金酸(HAuCl4),Au3+被还原成单质金并吸附在金纳米表面,在370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瑞利
极其短暂的培训让我们逝去了半月的日子,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文化积淀。以前是一个教师,一个只知道灌输自己的肤浅的东西给孩子的工具。经过这些日子的集訓,我终于明白教师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姑且不论优秀教师,只要能“合格”就是语文界的福了。语文教师到底该做些什么?——语文教师教的不止是语文,是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技能等综合性的东西。  一、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让思想“合格”  从前的我自以为清高,总
期刊
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的Raf激酶抑制剂,临床用于治疗肾细胞癌。本文以2-甲酸吡啶为原料,经二氯亚砜氯化、甲胺酰胺化、对氨基苯酚亲核取代制得关键中间体4-(4-氨基苯氧
摘 要:教育需要方法和艺术,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尊重、被表扬。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和激励。赏识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引导他们形成对自我价值的正向认知,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在自信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中国著名的儿童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
期刊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霉酚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免疫抑制活性研究   霉酚酸(MPA)是Gosio于1896年报道的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抗生素,它是非竞争性和可逆性次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
期刊
荔枝草(Salvia plebela R.Br.)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地上部分,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味中药,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本论文对荔枝草药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化学成分、质量标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