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EA的重度(70%~99%)颈动脉狭窄患者562例。所有患者术前于血管超声诊断科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术侧血管结构及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分析CEA术后30 d内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62例患者中,CEA术后30 d内共60例(10.7%)出现终点事件,其中过度灌注综合征42例,新发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OR=7.02,95%CI:1.97~24.94,P=0.003)、前交通动脉未开放(OR=4.23,95%CI:1.14~15.74,P=0.032)、术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60 cm/s(OR=5.49,95%CI:2.99~10.10,P<0.0001)、年龄≥60岁(OR=5.29,95%CI:2.14~13.05,P<0.0001)、颈总动脉分叉位置高于C2水平(OR=3.29,95%CI:1.01~10.97,P=0.049)、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OR=2.03,95% CI:1.01~4.17,P=0.049)是CEA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EA术前联合应用颈动脉CDFI、TCCS和(或)TCD综合评估术侧血管病变局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有助于选择适宜手术的患者,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重建面神经在听神经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8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行3.0 T磁共振DTI扫描,利用3D-Slicer软件完成面神经纤维束示踪成像,并重建肿瘤三维影像;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评价手术的切除程度及面神经损伤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32例(84.2%)术前DTI重建面神经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分析肿瘤的切除程度,患者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内分泌功能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切除22例(69%,22/32),近全切除8例(25%,8/32),次全切除2例(6%,2/3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耳前弧形切口岩前入路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8例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48例患者均采用经耳前弧形切口岩前入路手术切除病灶。结果48例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中,44例病灶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患者。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因再次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内皮素1(ET-1)与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设为试验组,且按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分为5组:≤6 h组(6例)、>6~12 h组(15例)、>12~24 h组(16例)、>24~48 h组(7例)以及>48~72 h组(8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试验组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34例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性检查(包括头皮视频脑电图、MRI、PET-CT、PET-MRI融合影像)和有创性检查(立体定向脑电图)以进行术前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