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而保法”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形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修道而保法。”
  实力是胜利的基础。《形篇》全篇三百零七个字围绕着“实力”这一中心,对攻防关系两个问题做了深刻的辩证分析。第一,“先为不可胜”,先备战,以求自保不败。然后“先胜而后求战”,把不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伺机进攻求胜。第二,落实“先胜而后求战”制胜思想的几个步骤。
  今天讲的“修道保法”,就是其中的首要步骤。
  什么是“修道保法”?为什么孙子要把“修道保法”作为“先胜而后求战”的首要步骤呢?
  刘邦的约法三章与项羽的杀戮
  根据司马迁对鸿门宴的描写,后世有一种说法,项羽之所以最后落得兵败垓下、乌江自刎的下场,其原因就在于他在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没有当机立断地杀掉刘邦。
  其实,放大当时的那场战争,刘邦之所以打败了实力远远强于自己的项羽,建立了长达四百年之久的汉王朝,与他的一个政策有关。
  刘邦攻入咸阳后,看到眼前那些不可胜数的珍珠宝贝、美食美酒和数以千计的后宫美女,很想好好享受一下。刘邦的谋士张良知道后,急忙跑来劝刘邦:“主公呀,您之所以能打进咸阳,不正是由于秦政无道的原因吗?现在,我们要除掉天下的暴政与凶残的坏人,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百姓当作第一要紧事。如果我们刚打下天下,就高枕无忧、贪图享乐,岂不如同帮助坏人干坏事吗?”
  刘邦这才醒悟过来,留下少量士兵看守秦王宫殿,亲率百官与部队返回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各位父老兄弟,大家长时间以来让秦朝的严刑苛法害苦了。现在我在这里郑重和大家约法三章:杀人者偿命,伤人及盗窃的根据轻重抵罪。其余那些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刘邦拒不接受,对大家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史记·高祖本纪》)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这下,民众更高兴了,唯恐沛公不留在关中为王。
  就这样,刘邦到了关中没几天,老百姓就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明君。
  与刘邦相比,项羽给关中民众留下的印象却恰恰相反。他在鸿门宴上逼迫刘邦交出关中后,率军进入了咸阳。然后,项羽竟然将早已投降的秦王子婴处死,放火烧了一个偌大的秦王宫——阿房宫,据记载,这把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阿房宫里的宝物美女,也都被项羽掠夺一空。当时,秦地民众怨声载道,都说楚人性情残暴。项羽听到这些议论后,竟然将抨击他暴政的人统统抓起来杀了。
  从刘邦与项羽入关中以后的不同作为可以看到,即便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项羽也不能夺取天下。为什么呢?因为刘邦“得道”,而项羽则“失道”,也就是孙子讲的“修道”与否的问题。
  孙子在这里所说的“道”,就是通过建立清明政治,实施仁政和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赢得人心,以达到上下同心合力,使人民信任国君,拥护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的目的,即“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
  刘邦之所以赢得天下,就是“修道”修得好,约法三章是一项清明政治的政策,得到了民众的积极支持;而项羽战败的必然性,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项羽凭借着武力的绝对优势,夺取胜利后,不进行安民,相反却任意烧、杀、抢、掠,让三秦大地民众苦不堪言。失去了民心,怎能不败?
  项羽注定的败亡与刘邦最终的胜利,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孙子把“修道”作为“先胜”步骤的第一位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为什么说撼岳家军难
  中国古代有五支最强大的军队,其中一支就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宋朝时期,积弱的宋政权屡屡被金国军队所败。然而,当他们打到淮河时,遇上了岳飞。岳飞并没有使用冷兵器时代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武器——弓弩,而是针对善于骑射的金国军队,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战法——砍马腿。砍马腿战法是这样的:双方交战后,士兵们一手拿砍马刀,一手拿盾牌,朝着敌人的骑兵冲过去,专砍马腿,马一倒,将敌兵摔下来,紧接着补上一刀,骑兵立即气绝毙命。
  然而,砍马腿战法有很大的危险。因为骑兵的机动性与冲撞力远大于步兵,稍微一疏忽就会被敌人的骑兵冲倒,被马乱踏而死。而一旦被敌军骑兵冲得阵形大乱,必败无疑。所以,这个战法最基本的要求有两个:严明的纪律与无畏的勇气。恰恰这正是岳家军的强项。
  岳飞治军有六大特点: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些思想都通过纪律与制度条文、训练与战斗章程固定下来,如有违反,定惩不饶。
  正是有了这些,岳家军才采用了最危险的砍马腿的战法,屡屡败敌,打得金国官兵一提岳飞的名字就害怕,后来竟然在金国流传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国之所以对岳家军有这样的评价,原因之一在于岳家军的“保法”作用。而“保法”则与“修道”相对应,是孙子关于在战争前要做好政治准备的另外一个重要主张。
  什么是保法?保法,就是指建立起有效的法律与法规,包括纪律与规章制度。要做到与做好“保法”,就必须完备制度,就必须按章办事,依法而行。
  “修道而保法”的现代启示
  完成了上述分析,再回到孙子的《形篇》上来,孙子“修道而保法”的原话是这样的:“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能否营造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能否依法治国、依法治军,是能否成为战场上主宰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现代政府或企业管理者,也必须修好道,在团队里营造很好的氛围,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只要努力工作,上升的通道就没有任何人为的阻力。有希望,才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会有自觉的行动。清明的政治,会让团队的成员产生一种近似宗教般的思想力量,团队的成员会自觉地理解与熟知团队的愿景与使命,树立起积极的价值观,进而打造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团队的向心力。
  此外,无论国家、军队、企业、学校、各类团体,必须保好法。纪律是铁,法律是钢,不管权力多大,官位多么显赫,也不能越过法。列宁曾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一次,列宁到一个地方开会,被卫兵挡住,要检查通行证,随行人员说,这是列宁。卫兵说:“我没见过列宁同志,不管是谁,都要检查,这是纪律。”列宁出示了证件,卫兵不好意思地敬礼:“对不起,列宁同志!”列宁握着卫兵的手,表扬了他。
  这个故事表明,任何人,包括职务非常高的领导,也要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同样,如果执行纪律的人都能像那个卫兵那样,以法规为准绳,不看官位,那么腐败现象就会少得多。因此,一定要建立起“规则文化”,制定与完善各种制度、规则与标准,然后狠抓落实,无论职务怎么高,也必须执行纪律,按规章制度办事。通过“法”,消除未来必然出现的内部纷争和矛盾,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思想,进而把思想变成统一的行动。
  (选自《马骏解读〈孙子兵法〉》,中华书局。有删节)
其他文献
秦皇求仙入海处是秦皇岛市的一处名胜风景区。据说秦始皇曾在此拜海,派方士入海为自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后人据此修建了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  “战国风情”是景区内的一个重要景观,取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在政治、军事、农业、商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精华而建。代表燕国的是一座高高的阁楼,代表楚国的则是人人皆知的屈原像。燕国的这座阁楼可不是一般的阁楼,虽然从外形上看,它就是一個普通的阁楼,可
期刊
本书根据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作“探秘清代帝陵”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分14个部分,详细解读了清代12位皇帝及部分后妃陵寝的选址、修建、历史风雨变化以及相关的逸闻趣事。作者现为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为清帝陵及相關领域研究专家。本书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有关清代帝后陵及相关历史逸闻趣事的普及类  图书。
期刊
“经济学”这一概念,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很多经济学原理,也都是现代人总结出来的,古人不会运用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来表述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古人不懂经济学。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当时,江浙地区的行政长官是范仲淹。按理说,他应该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范仲淹在大灾当前之际,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在他的组织、提倡下,划船比赛搞得热火朝天。  很多
期刊
1945年7月,黄炎培等5名国民政府参议员应邀访问延安。访问结束后,毛泽东询问黄炎培之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地了解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
期刊
萧思话一溃①,而刘宋日削;吴明彻一奔②,而陈氏族亡;契丹之送死于女直,女直之舆尸于蒙古③,皆是也。宋之不亡,其能几乎?人言和而我言战,义足以相胜,名足以相压。而强敌窥见其无成谋,则气益振;异己者坐待其无成绩,而互相摇;天下亦共望其有成功,而终不可得。史浩曰④:“一失之后,恐陛下不得复望中原。”未必非深识之言也。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德远虽没⑤,未尝不可有嗣以图功者,惜哉其一仆而终不能兴矣。情愈迫者,从
期刊
汉武帝治国理念与父祖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积极进取,而不是萧规曹随、黄老因循。这种进取精神,在处理匈奴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先秦以来,匈奴就是中原华夏政权的北边威胁。战国时期燕国有长城防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对付匈奴,秦始皇修长城,蒙恬戍边塞,也都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铁骑南下。刘邦即位初年,曾经试图用武力对抗匈奴,结果被匈奴人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险些被擒。其后他采纳了娄敬
期刊
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本刊第一期介绍了“三羊开泰”一词的来历。羊在中国古代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那么,羊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与它的吉祥寓意有关吗?此外,民间还流传有羊年不吉利的种种说法,比如“十羊九不全”,这种说法科学吗?本篇文章为你逐一解答。  生肖羊的来历  作为动物的羊,是怎么和生肖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纪年方法了。据历史学家考证,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纪年方法之一的动物纪年,至
期刊
我记得大概在30多年前,城里開始在卫生间贴墙面砖时,“瓷砖”就与“磁砖”结伴而来,至今形影相随,难舍难分。前几天,在一建材市场发现卖砖的店家有的姓“瓷”,有的姓“磁”。 我随手按动快门,立此存照。  回家查了一下,“瓷”的定义是: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组词有:陶~、~瓶、~壶、  ~碗、~器、~砖。对“瓷砖”的定义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
期刊
闲来无事不从容①,睡觉东窗日已红②。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二程集》)  注释:  ①此句诵读节奏为:闲来/无事不从容。  ②睡觉(jué):一觉醒来。  【解读】  程颢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他的弟弟程颐并称“二程”,他们的学问与后来朱熹的理论合称为“程朱理学”,影响非常深远。程颢和程颐的著作收入《二程集
期刊
(湘军暨总督时期)  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其实,这多少有点放空炮的意思。因为想發财也没什么机会。那曾国藩管理众人皆知的腐败的晚清军队以及任总督期间还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使他能做到,他的家人能做到吗?他是怎么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本书对清军的俸饷制度及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也通过史料梳理了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