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气道腔内疾病的种类、病变部位及疗效,同时了解应用针形电刀的相关并发症,为呼吸介入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治疗的气道疾病种类、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疗效及相关并发症、通气方式的选择、联合其他介入技术等情况,并
【机 构】
: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气道腔内疾病的种类、病变部位及疗效,同时了解应用针形电刀的相关并发症,为呼吸介入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提供参考及借鉴。
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治疗的气道疾病种类、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疗效及相关并发症、通气方式的选择、联合其他介入技术等情况,并进行汇总及结果统计。
结果230例气道狭窄患者中增生性病变112例(48.70%),瘢痕性病变118例(51.30%),其中增生性病变中91例为恶性疾病,瘢痕性病变均为良性病变。声门下、气管上段、气管中段、气管下段病变141例,左主支气管及其以下支气管病变33例,右主支气管及其以下支气管病变34例,累及隆突病变22例。气道狭窄程度以重度气道狭窄为主,气道狭窄程度达Ⅲ~Ⅳ级的共288例次(88.89%)。术前、术后呼吸困难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02,P<0.05)。气管镜检查气道腔内总再通疗效有效率为91.66%。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针形电刀能够迅速有效解除气道阻塞,缓解气促症状,既可用于治疗增生性病变,也适于治疗瘢痕性病变引起的气道狭窄。该介入治疗技术简单、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中指长度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根据年龄分为成年(18~84岁)组(n=98)和儿童(5~14岁)组(n=22)。麻醉诱导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测量主气管长度,并完成气管插管术;以3倍左手中指长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固定导管后测量导管尖端距隆突距离,计算最佳气管插管深度,计算气管插管深度合适率,3倍左
目的筛选全麻患者术后残余肌松的危险因素及初步建立预警评分系统。方法选择全麻后返回恢复室发生残余肌松患者369例,随机匹配未发生残余肌松患者740例。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术后残余肌松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初步建立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其预测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顺式阿曲库铵用量>0.4 mg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内径和肱动脉峰流速变异率(VV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胃肠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心功能分级Ⅰ级,年龄18~64岁,麻醉诱导后以0.4 ml·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7 ml/kg,将扩容后每搏量变异度变化率(ΔSV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分别于扩容即刻(T0)
目的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行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BMI 18.5~24.0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AP+GA组)。TAP+GA组采用双侧臀后位入路法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
目的评价术后早期谵妄对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Ⅲ级。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设定病例匹配标准为年龄差值不超过5岁和Charlson合并疾病指数差值不超过2分,并以1∶4匹配。记录术后28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谵妄组患者记录出现谵妄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谵妄组53例,非谵妄组212例。2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和术中
目的评价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在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8只,6~8周龄,体重22~26 g,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7):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鸦胆子苦醇+远端缺血预处理组(B+RIPC组)。C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0 μ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自噬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18月龄,体重5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组(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组(R组)。MA组尾静脉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1 mg/kg,R组尾静脉注射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2 mg/kg,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0 min后,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集聚,细胞外基质沉积。近年来,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通路在肺纤维化中有重要作用。microRNA-29是一种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同时是Smad3下游靶基因,可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本文就microRNA-29在肺纤维化发生进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治疗肺纤维化找到新方向。
最近几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经济发展、国民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雾霾的组成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PM0.1)等有形成分。其中PM2.5是多种重金属、酸性氧化物及有机污染物的载体(多环芳烃等),随气流穿过呼吸道直达肺部进行积累和扩散,并通过肺换气随血流到达身体其他系统。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在雾霾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伤机制方面
目的探讨伴肺癌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L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肺功能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治疗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圴为男性,中位年龄64岁,21例有吸烟史。主要临床症状为咯血、刺激性干咳、咳大量泡沫痰、胸闷气短加重。其中1例为首先确诊肺癌;11例为首先确诊特发性肺纤维化;10例为IPF及肺癌同时发现。22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