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德宏州金融学会正式宣告成立。20年来,她像一颗孕育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播种在德宏这块边疆沃土上,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阳光照射和风雨滋润,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坚韧不拔的苍天大树,枝繁叶茂,绿叶成荫,盛开着灿烂的金融之花,结出了丰硕的金融之果。
二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我加入这个团队的时间不长,但从老编辑口中和留下的史志资料中,不难知道,一批又一批的学会工作者紧紧依靠广大会员之力,紧紧围绕边疆金融之需,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组织金融理论研究到开发金融智力资源,从培养边疆金融人才到提高金融队伍素质,从普及金融知识到宣传金融成就,他们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心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金融学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即便是面对其他州市金融学会相继撤销的窘境,依然坚守不懈怠,坚持不放松,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事”,更是弘扬金融理念、培育金融文化意义上的“大事”。
二十年辛苦不简单。2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金融学会来说,对于金融学会的自办刊物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从最初的几家会员单位到现在的20多家,从最初的《德宏金融》到现在的《德宏金融调研》,从印刷的16k简本到现在的A4彩本,金融学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稳步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办出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形成了鲜明的整体风格,甚至在很多方面引领了州市办会、创刊的先河。20年来,虽然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编辑几易其人,但金融学会依然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精心呵护和浇灌着这块园地。曾记否,为了开源节流,会长副会长冥思苦想,殚精竭虑;为了筹措稿源,秘书长副秘书长亲自督促,率先垂范;为了改进质量,编辑校对熬白了头发,看花了双眼;为了拓展交流,广大会员全面动员,鼎力支持。此心此情,此情此景,深深烙印在了金融学会心中,成为每一位会员挥之不去的记忆。
二十年辛苦结硕果。植树七千日,开花二十年。多年来,金融学会一直致力于研究金融理论,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水平,促进金融发展。先后6次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凝聚会员力量,先后编撰了《德宏州金融志》、《德宏金融大事记》、《德宏金融论文集》等书籍,先后邀请了白延庆、徐光远等知名专家开堂授课,先后开展了“如何构建银行文化”、“边疆地区金融服务”等专题研讨活动,先后开展了诚信集体和个人评选暨表彰、风雨过后天更蓝等主题文艺晚会,先后组织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教育活动,先后宣传了张益荣、何云洁、张春燕、州外管局、州人行会计核算中心、州人行科技科等各级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先后带领会员单位进村入社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百余次,先后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单位、德宏州政府奖励等多项荣誉……如今,金融学会已牢牢地扎根边疆,经受多年阳光雨露滋润,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全州金融工作者最温暖的家。
二十年辛苦筑大业。潜心研究二十载,广纳良谋善建言。秉承“学术立会,活动兴会,创新强会”的宗旨,金融学会一如既往,默默耕耘在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想当年,信用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德宏的经济发展,不良资产的高位运行让银行产生了“恐贷症”,各银行纷纷提高了信贷门槛,上收了贷款权限,很多企业和项目因此受到了牵连,“企业难贷款,银行贷款难”成了一句时髦话。为改变现状,金融学会痛下决心,团结和带领各会员单位励精图治,找准问题,积极争取,终在2002年彻底甩掉了高风险区的帽子,构建了德宏金融安全区的新蓝图。目光转到2011年,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全面建设,历史性地把德宏推向了沿边开放的最前沿,一个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画卷在美丽的德宏大地翻开了新的篇章。“德宏要发展,金融怎么办?”是摆在全州每一位金融人面前的硬骨头。为实现发展,金融学会责无旁贷,组织和引领广大会员谋思路、搭平台、建机制、要政策、促跨越,想方设法开动脑筋,举全州金融之力,融全州金融之智,积极构建支持桥头堡黄金口岸和试验区建设的大金融、大服务平台,充分彰显了金融大有可观、大有作为的信念和决心。
二十年辛苦终成就。20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里程来说并不算短暂,但对于一个学术团体而言,却正处在旺盛的成长阶段。当然,金融学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也遇到过各种各样难以计数的困难和风险,坎坷与曲折。缺少稿源,人员紧缺,经费紧张,会员更迭,活动陈旧、出刊延期等等,然而正是凭借广大会员们“两肩道义从龙首,一片冰心化乳香”的精神和毅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持和执着,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与守望,金融学会战胜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带领大家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古语云:三年成蛹,四年成蝶。金融学会从嗷嗷待哺,咿呀学语到阔步向前,独挡一面,根深叶茂。我想说的是:二十弱冠已成熟,三十而立还会远吗?
二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我加入这个团队的时间不长,但从老编辑口中和留下的史志资料中,不难知道,一批又一批的学会工作者紧紧依靠广大会员之力,紧紧围绕边疆金融之需,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组织金融理论研究到开发金融智力资源,从培养边疆金融人才到提高金融队伍素质,从普及金融知识到宣传金融成就,他们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和心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金融学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二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即便是面对其他州市金融学会相继撤销的窘境,依然坚守不懈怠,坚持不放松,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事”,更是弘扬金融理念、培育金融文化意义上的“大事”。
二十年辛苦不简单。2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金融学会来说,对于金融学会的自办刊物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从最初的几家会员单位到现在的20多家,从最初的《德宏金融》到现在的《德宏金融调研》,从印刷的16k简本到现在的A4彩本,金融学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稳步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办出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形成了鲜明的整体风格,甚至在很多方面引领了州市办会、创刊的先河。20年来,虽然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编辑几易其人,但金融学会依然一如既往、无微不至地精心呵护和浇灌着这块园地。曾记否,为了开源节流,会长副会长冥思苦想,殚精竭虑;为了筹措稿源,秘书长副秘书长亲自督促,率先垂范;为了改进质量,编辑校对熬白了头发,看花了双眼;为了拓展交流,广大会员全面动员,鼎力支持。此心此情,此情此景,深深烙印在了金融学会心中,成为每一位会员挥之不去的记忆。
二十年辛苦结硕果。植树七千日,开花二十年。多年来,金融学会一直致力于研究金融理论,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水平,促进金融发展。先后6次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凝聚会员力量,先后编撰了《德宏州金融志》、《德宏金融大事记》、《德宏金融论文集》等书籍,先后邀请了白延庆、徐光远等知名专家开堂授课,先后开展了“如何构建银行文化”、“边疆地区金融服务”等专题研讨活动,先后开展了诚信集体和个人评选暨表彰、风雨过后天更蓝等主题文艺晚会,先后组织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教育活动,先后宣传了张益荣、何云洁、张春燕、州外管局、州人行会计核算中心、州人行科技科等各级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先后带领会员单位进村入社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百余次,先后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单位、德宏州政府奖励等多项荣誉……如今,金融学会已牢牢地扎根边疆,经受多年阳光雨露滋润,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全州金融工作者最温暖的家。
二十年辛苦筑大业。潜心研究二十载,广纳良谋善建言。秉承“学术立会,活动兴会,创新强会”的宗旨,金融学会一如既往,默默耕耘在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想当年,信用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德宏的经济发展,不良资产的高位运行让银行产生了“恐贷症”,各银行纷纷提高了信贷门槛,上收了贷款权限,很多企业和项目因此受到了牵连,“企业难贷款,银行贷款难”成了一句时髦话。为改变现状,金融学会痛下决心,团结和带领各会员单位励精图治,找准问题,积极争取,终在2002年彻底甩掉了高风险区的帽子,构建了德宏金融安全区的新蓝图。目光转到2011年,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全面建设,历史性地把德宏推向了沿边开放的最前沿,一个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画卷在美丽的德宏大地翻开了新的篇章。“德宏要发展,金融怎么办?”是摆在全州每一位金融人面前的硬骨头。为实现发展,金融学会责无旁贷,组织和引领广大会员谋思路、搭平台、建机制、要政策、促跨越,想方设法开动脑筋,举全州金融之力,融全州金融之智,积极构建支持桥头堡黄金口岸和试验区建设的大金融、大服务平台,充分彰显了金融大有可观、大有作为的信念和决心。
二十年辛苦终成就。20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里程来说并不算短暂,但对于一个学术团体而言,却正处在旺盛的成长阶段。当然,金融学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也遇到过各种各样难以计数的困难和风险,坎坷与曲折。缺少稿源,人员紧缺,经费紧张,会员更迭,活动陈旧、出刊延期等等,然而正是凭借广大会员们“两肩道义从龙首,一片冰心化乳香”的精神和毅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持和执着,以及“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与守望,金融学会战胜了种种困难,成功地带领大家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古语云:三年成蛹,四年成蝶。金融学会从嗷嗷待哺,咿呀学语到阔步向前,独挡一面,根深叶茂。我想说的是:二十弱冠已成熟,三十而立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