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学生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介质,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朗读法教学。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示范朗读;依据不同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合适的情景展开朗读。通过这些具体的朗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朗读法;小学语文;示范;朗读方法;文学体裁
  一、 朗读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融入课文中,可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教授学生语气、语调和语速的变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重点知识,从而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语言的学习要从说开始,而说的培养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之外,就是朗读了,语文的学习也要从朗读开始。小学生在学习完拼音知识后,就可以进行自主地朗读了。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语文中的散文和诗词等文学形式,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对于韵律的感触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充分体会到这些韵律,不是仅仅靠教师的教授就能完成的,需要自己运用感情去认真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积累了足够量的语言知识后,在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学生就可以将它们转换为书面表达,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教师在教授一篇新课文时,要想更好地对课文进行朗读,首先要深入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对文中不同的段落,不同的情景,不同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进行有效的揣摩,试着进行不同的朗读,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听听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是如何进行朗读的。通过这些备课,在朗读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朗读,做出更好的表率。
  例如在《金色的鱼钩》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定下朗读的总基调。本篇课文通过描写长征途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了长征途中艰难的情形,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潸然泪下,表现出了其中人物的崇高内心世界。作者运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将事情的经过一一道来,深切表达了对老班长的缅怀之情。教师应该以一种沉重的语气展开朗读示范,语言总体感是平实的,要表现出严肃和冷淡。对于“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因为“我”已经知道鱼来之不易和老班长的做法,“我”的内心是极为沉重,教师要读出那种沉重感,节奏要尽可能缓慢,让学生理解此时“我”的心情:不忍心喝下这点鱼汤,不愿意看到老班长挨饿,“我”的内心是矛盾的,也是“觉着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针对“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句话,这是表现老班长在硬咽鱼骨时的痛苦,表达出“我”的内心难受程度。教师在示范朗诵时,呼喊的语句的语速要快,“怎么”之后要做到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延时之感,但是不要延长,要读出那种惊奇和震惊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的内心情感。
  三、 依据不同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也被称为文体。文学体裁一般有散文、诗歌、小说、寓言、书信和通讯等,这些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都有涉及。不同的文学体裁在朗读时的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散文是作者通过写自身的所见所闻,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散文。在朗读的时候,如随着作者叙事和写景等变化,变化不同的声音、语调和语速,或陈述、或感叹、或喜爱等。再如诗歌是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反映出社会生活,具有很好的节奏感和韵律。在朗读时,要读出悠扬婉转的感觉,读出诗歌独有的节奏感,在不同的句子中体现出不同的韵律。再例如小说,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具有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完整的故事情节,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在朗读时,要根据不同情节读出不同的感觉,针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述等,要结合具体的情形读出不同的韵味,运用语调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调变化,生动表现出人物个性,形象烘托出不同的环境气氛,从而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
  例如课文《爬山虎的脚》,它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通过对爬山虎的叶片描写,以及对爬山虎是如何爬上墙的具体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针对“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话,总体语调是欢快明亮的,是由平升高的语调变化,读出作者的欣喜之情。“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句话,调子是升降结合,高低起伏变化的,总体感觉是由高趋平的,最后要读出那种坚定的语气。再如在诗歌《泊船瓜洲》的朗读中,因为本诗是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的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所以朗读的总基调是欢快明亮的;最后一句是以疑问的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要读出那种深情的期盼之感。最后一句的前半句读出来是快速的,逐渐转变到后半句的慢速,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四、 总结
  朗读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示范朗读;依据不同的文学体裁,采取不同的朗讀方法等。在朗读中,通过语速、语调和语气的高低起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度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11).
  [2]彭海钦.朗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15).
  [3]崔梅.朗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作者简介:
  阳玉东,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八角镇会真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的教学工作中,政治作为文综的三大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任课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成绩,是我们应该去研究的课题。所以,本文就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探讨如何开展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标;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不仅要求
广西梧州河西堤成功地抵御了1998年“6·28”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使得梧州市至少有18.5亿元的国家财产免遭损失,然而在这场洪水中,沿堤线3.5km的防洪堤堤基出现了不同程度渗漏和管涌。在介绍工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创设口語情境,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作为社会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促进社会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