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室里的“当年英雄”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豆丁拿着新买的数码相机到处拍。自从跟爸爸去过舅舅的摄影展,爱上摄影的小豆丁恨不得把家里每个角落的物品都拿来练习,给每样物品都“赋予特别的感情和意义”(舅舅语),连储藏室里的东西也不放过。
  “爸爸,这个笨重的家伙是什么啊?”小豆丁盯着储藏室角落疑似低音炮的不明物体,大声问。
  “这是收录机啊!当年我用它听音乐、听英语,哈哈!现在过时了。你们都直接用手机或者MP3听音乐了。”听到这话,“满面尘灰烟火色”的收录机心里那个凄凉啊!要是有泪腺,它恨不得用眼泪把主人家的储藏间冲刷干净。想当年,它也拥有过受人追捧的潮流人生啊!现在虽然英雄气短、美人迟暮,但它决定跳出来吼一嗓子,让小主人了解它过往的辉煌人生!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姓名:收录机
  流行时间:20世纪80年代
  退市标志:CD、VCD、DVD、MP3、点读
  机、复读机的兴起。
  遗忘指数:★★★☆☆
  自我介绍:小豆丁!最早我的名字叫留声机。我的年纪可不小了。1877年,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把我制造了出来。我很快以自己强大的收音放音能力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到了21世纪,我渐渐被MP3和音乐手机等取代,因为它们没有更换磁带的烦恼和花
  费,在体积、使用时间和范围上也有我无法比拟的优势。于是,我就这样沦落到储藏室了,然后渐渐被大家遗忘,成为“笨重的家伙”。
  收录机说着说着便泣不成声、掩面泪流。收录机这一哭,储藏室热闹了。抽屉里睡得腰酸背疼的寻呼机也醒了。它也想来一段“话说当年”。
  
  姓名:寻呼机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
  退市标志:2007年3月22日,中国联通关闭了国内30个省市区的无线寻呼业务。
  遗忘指数:★★★★☆
  
  自我介绍:作为世界上第一代个人即时通信工具,我1948年出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最初的名字叫“带响铃的仆人”。1984年来到中国后,不久我就因为传递信息及时、覆盖面广、服务费用低廉而走红。但是,手机的发展很快暴露了我的缺陷——不能即时通话和双向呼叫,信息在寻呼台中转时也容易出错。2001年之后,因为手机通话资费不断下降,人们渐渐不再需要我。
  寻呼机话音刚落,可以当砖头砸人的大哥大,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住了。
  
  姓名:大哥大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
  退市标志:2001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
  遗忘指数:★★★★☆
  
  自我介绍:我体重在500克以上。因为我屡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出现,成为江湖老大的标准配置,所以赢得了“大哥大”的称呼。我那时可威风了,人们在大街上看到宝马车不会在意,但要是看到谁的手里拿着我在通话,那被吸引的眼球可是数也数不过来啊!但因为我太笨重,通话质量不高,电池维持时间短,售价却高得吓人,于是,我就渐渐被手机取代了。
  当年的“大哥”威风不再,大哥大心里也一阵黯然。小豆丁赶忙把它失意的模样拍下来。这时却发现大哥大旁边闪出一个身影来,哦!原来是故作坚强的胶卷照相机啊!
  
  姓名:胶卷照相机
  退市标志:2006年,佳
  能、尼康公司宣布退出胶片相
  机市场。
  遗忘指数:★★★★★
  
  自我介绍:别看我个头不大,年纪可不小了。自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胶卷之后,我就诞生啦!我
  20世纪中期来到中国,到了90年代,我的兄弟——傻瓜机也出现了。因为价钱便宜、操作简单,所以我很快成为人们居家旅行的必备品。在没有电脑合成的年代,人们用我拍照片,那可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哟!但是用我拍摄需要胶片,无法随拍随看,胶卷保存时间也有限制,非常不便。这时,你手中的数码相机出现了……
  胶卷照相机虽然有点黯然,但还是很绅士地鞠躬退场,还极为合作地让小豆丁为它拍了照。
  小豆丁听完储藏室众多迟暮英雄的自述,用数码相机猛拍一阵,安抚了一下它们颇感失落的心灵,然后很有感慨地说了句:“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啊!”说完,他看了眼手中的数码相机。此刻,数码相机一阵冷汗:“有一天,谁会取代我呢?”
  现在,手机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处,它还具有MP3功能,可以收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可以当录音笔、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更是手表、闹钟、掌上游戏机和记事本……手机还在以极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在不久的将来,手机会被什么所取代?让我们展开想象——
  
  想象一
  
  一卡通世界
   汪淑琪
  我想,手机也许会被IC卡取代。我设想的IC卡不用拨号,就会自动输出联系人的名字。这张卡还是身份证,可以显示你的个人信息。它可以是遥控器,还可以是适合所有银行的银行卡……哎呀,一卡通的优点数不胜数,手机真的是要退休啦!那时,就是“一卡通”的时代啦!
  指导老师 张玮
  
  想象二
  
  掌中尽天下
   陈君至
  我想,不久的将来,3G产品也将被更高超的数码产品所替代,那就是兼具各种功能的个人掌中宝。掌中宝除了有声有色外,还能有气味,随着画面的变换,你能够闻到与画面配合的味道。不要认为这一切太离奇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实现。
   指导老师 张玮
  
  被时代遗忘的东西越多,预示着科技的进步越快。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缺陷而逐步被新产品替代。请你搜集一种,也来为它设计一张具有特色的“遗忘卡”吧!
其他文献
“下午好!”在外地打工的妈妈回到家,亲昵地抚摸着我的头,又对迎出来的奶奶说,“下午好!”  奇怪,妈妈怎么这样爱说“下午好”?  妈妈感慨地说:“在北京打工,热情的北京人不管认识不认识,总跟人打招呼,‘早上好’‘下午好’,让人感到那么文明、友善。”  爸爸接茬说:“其实,见面互相问候不是北京人的专利,我们这地方也有,只不过大家没留心罢了。如‘你吃了吗’‘你到哪儿去’‘忙什么呢’,都是熟人之间常用的
期刊
《红楼梦》诗文中的典故  在《红楼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典故。凡是在读书中遇到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话语等,都去查查资料,很可能那都是在引用典故。  《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在月圆之夜同甄士隐喝酒,陈述自己的抱负时说:“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内待时飞。”这两句诗就引用了两个典故。  “玉在椟中求善价”出自《论语·子罕》:子贡说:“现在有一块美玉,放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老师您说我们是把它继续
期刊
大名鼎鼎的米老鼠到中国来旅行,孙悟空义不容辞地当上了导游。今天,他们一起游长城。    长城四季美   终于见到了长城,我多想用最美的词语来赞美它,同学们能帮帮我吗?_____、  _____、_____ 。   米老鼠,别光发感慨了,还是好好欣赏长城的美景吧。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城墙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
期刊
记得八岁时,我在奶奶家过周末。那天,爷爷奶奶要去赶集,嘱咐我把鸡喂了。平时我常看奶奶喂鸡,觉得肯定不难,于是连连点头。他们还是不太放心,帮我拌好了鸡食,才出发了。  “咕咕……叽叽……”不一会儿,大鸡和小鸡便唱起了“我们要吃饭”进行曲。  我把食盆端到食槽旁边,学着奶奶的样子,搅拌了几下,用铲子铲起,再沿着食槽从左往右不停地抖动。“咕咕咕……”鸡食全都倒入槽里,我便学着母鸡的叫唤声,把它们唤了过来
期刊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这段歌词,出自流行一时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提到雷锋,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雷锋叔叔。雷锋生于1940年,因公殉职的时候只有22岁。如果他今天还活着,已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了。他的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包括你们的父母,也是从小听着雷锋叔叔
期刊
小罗汉自幼聪明过人。他有个大大的梦想,就是周游世界。这一天,他顺流而下,来到一座美丽的小城。  可是刚走到城门口,他就发现城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告示前面人头攒动,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走到近前一看,只见告示上这样写着:本人,江湖人称“赛诸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这些日子偶遇“智多星”,连连受挫,若有世外高人能为我报仇雪恨,在下必重金答谢!  小罗汉顺着告示上的提示,来到智多星的住处。智多星见有人
期刊
晚上,奇奇和皮皮正在看有关百慕大的科幻电影。奇奇说:“真想去看看啊!”皮皮立即说:“既然好奇,就去看看呗!心动不如行动!”说完向奇奇挤挤眼睛,指指Q博士。  正在对上次旅行中发现的新生物进行分析的Q博士乐呵呵地转过身:“两个小鬼头,又想去探险啦?”两个好朋友的头立即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那央求的眼神让Q博士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那,咱们就走吧!”  不一会儿,“时空飞船”载着皮皮、奇奇、Q博士来
期刊
中午走在上学路上,我无聊地用小棍子抽打着路旁的野草,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了一条小狗。“谁这么狠心扔掉小狗?”我满怀爱怜地抱起小狗。不能让它继续流浪!我决定收养它,让它成为我的宠物。  我抱着小狗刚走进教室,所有人都跑了过来,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逗弄着小狗,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笑着。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恋恋不舍地散去。小狗怎么办呢?楼梯口传来了余老师的脚步声,我无助地看看大伙,赵灿用手指了指抽屉。放
期刊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就此,你一定会想:习惯,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下面的小故事也许能让你加深认识。  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儿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就是一
期刊
在苏北的某个小小村落,人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梦中人们飞翔在田野上,天空中充满了耕耘过的泥土气息和风干后香蒲草的味道。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吗?一起来看——    乡戏2  田田还小,只是在祠堂里看哥哥姐姐们演戏。她最喜欢看的是父亲编导的《村史》,这是根据村里一个叫秀英的女子的真实身世写的。苦命的秀英没爹没娘,挎着竹篮在雪地里讨饭,和平军(国民党军队)扫荡村子,秀英见了就跑,和平军在后面放枪,一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