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四城市社区居民应对高温热浪的干预措施效果。
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哈尔滨、南京、深圳和重庆试点社区进行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共调查1 604名对象。2013—2014年夏季通过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人群进行干预性教育,2014年11月同一社区采用同样的方法和问卷再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1 640名。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及KAP的改变情况,并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别为(46.4±15.5)和(45.0±15.9)岁。四城市社区居民在干预前、后热浪知晓率分别为70.5%(1 131/1 604)、82.9%(1 359/1 640)(χ2=69.40,P<0.001),希望获得高温预警预报的居民由干预前的88.3%(1 416/1 604)增加到了94.6%(1 551/1 604),增加了6.3%(χ2=41.11,P<0.001)。高温风险预警和健康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 192名接收到预警信息的调查对象中,92.7%(1 105名)居民根据预警信息调整作息时间,在1 323名知道社区开展过宣传活动的调查对象中,93.0%(1 231名)的居民认为宣传活动对应对高温保护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干预后,南京、重庆的男性热浪知晓情况高于女性,OR(95%CI)值分别为1.48(1.02~2.16)、1.45(1.04~2.03)。4城市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热浪KAP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为1.18~2.05,P<0.05);与不经常锻炼身体者相比,四城市经常锻炼身体(OR为1.39~2.70)是影响热浪KAP干预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
结论早期预警和健康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