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城市社区居民应对高温热浪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四城市社区居民应对高温热浪的干预措施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哈尔滨、南京、深圳和重庆试点社区进行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基线调查,共调查1 604名对象。2013—2014年夏季通过发布高温热浪健康风险预警、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对人群进行干预性教育,2014年11月同一社区采用同样的方法和问卷再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社区居民1 640名。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及KAP的改变情况,并通过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

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别为(46.4±15.5)和(45.0±15.9)岁。四城市社区居民在干预前、后热浪知晓率分别为70.5%(1 131/1 604)、82.9%(1 359/1 640)(χ2=69.40,P<0.001),希望获得高温预警预报的居民由干预前的88.3%(1 416/1 604)增加到了94.6%(1 551/1 604),增加了6.3%(χ2=41.11,P<0.001)。高温风险预警和健康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 192名接收到预警信息的调查对象中,92.7%(1 105名)居民根据预警信息调整作息时间,在1 323名知道社区开展过宣传活动的调查对象中,93.0%(1 231名)的居民认为宣传活动对应对高温保护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干预后,南京、重庆的男性热浪知晓情况高于女性,OR(95%CI)值分别为1.48(1.02~2.16)、1.45(1.04~2.03)。4城市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热浪KAP均高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OR为1.18~2.05,P<0.05);与不经常锻炼身体者相比,四城市经常锻炼身体(OR为1.39~2.70)是影响热浪KAP干预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P<0.05)。

结论

早期预警和健康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高温热浪和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长期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队列人群2004年和2007—2008年调查资料,纳入参加两次调查的不同地区10组城乡社区人群,共4 495名,2004年时调查对象年龄为41~66岁。水果、蔬菜摄入量采用简易食物频数调查问卷获得。计算个体两次调查血清TC、TG、HDL-C、LDL-C变化百分比(ΔTC%、ΔTG%、ΔHDL-C%
期刊
期刊
近年来,细菌耐药现象日渐严重,给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挑战。携带MCR-1/2或NDM-1等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共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各类抗生素均诱导细菌代谢的变化,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这些活性氧的水平及过氧化氢等分子的转化方向,决定了活性氧的作用是促进细菌损伤乃至死亡,亦或是诱导突变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本文讨论了抗生素诱导的活性氧的产生、转化及其对耐药发生发展的贡献,并阐述了抗生素诱导
目的了解浙江省HIV-1新重组型毒株的分子亚型特征和重组结构。方法于2015年4—6月,按照感染途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新报告的现住址为本省,且经实验室确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02例HIV感染者(不包括艾滋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户籍地、婚姻状况、传播途径和报告地区等信息。采集HIV感染者至少8 ml静脉血,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感染者HIV-
恶性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普遍被认为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等生物学原因和利益驱动等社会因素,肿瘤诊治实践中存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问题。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关键在于鉴别何种癌前病变能够进展成为恶性肿瘤,何种早期肿瘤能够进展为侵袭性癌症,哪些预防、治疗措施能够使患者生存获益,这些均需通过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进行准确评估。队列研究是明确暴露因素(干预因素)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