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科学技术与国防上的发展,要求我们能生产日益复杂的设备来灵敏而可靠的执行种种指定的任务。设备越复杂,其失效的可能性则越大。这种设备的复杂性与设备可靠性之间的矛盾,更因近代对设备参数的要求日益严格而日趋尖锐。因而推动了近年来关于可靠性问题的大量研究工作。首先是通过概率统计观点的运用,在设备可靠性的度量方法上建立了基础。由于这一启发,具有丰富理论与经验基础的假设检验、参数估计与实验设计等技术乃得充分发挥作用。使得设备在图纸及样品阶段时,即能对其中每个组件、子系统以及整台设备的工作系统的可靠程度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与高效率的实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层改进设计,以便于设备在设计冻结后即能取得稳定的可靠性的保证,而不必因循新产品向成熟阶段逐步演进的常规那样耗费时日。同时也可避免服役中的不必要的失效风险以及甚至于造成大量不成熟产品的报废。此外,对于设备可靠性的掌握,对立的说也就是掌握了设备在服役期中失效的规律。如此,可靠性问题的研究便很自然的引伸进入对需要重复使用的复杂设备的有效维修及备件最优储备问题的探讨。因而进一步促使在这些范围中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与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十年来,可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虽距完善尚远,但已与二次大战时崛起质量控制技术融汇贯通。此二者同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把总体域上的控制与时间域上的控制相互结合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本文只拟对有关可靠性的度量及其鉴定的方法与预测的依据方面作一概略的介绍。关于维修及储备方面除于讨论方法与步骤的例子中略有涉及外,此处不拟加以引伸。且为明晰起见,讨论中一般选用工程技术中常用的指数分佈模型以取其叙述上的方便。本文第一、二两节着重于基本概念方面。第三节把可靠性的预测及鉴定问题与典型的数理统计问题并列对照,企图说明此二者间之相依关系。第四节具体介绍设备可靠性预测的简单方法与步骤,而末节专门用来讨论具有备用系统的设备在联续服务方面的可靠性的预测问题的近代处理方式与其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