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受断裂控制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及其与油气运聚成藏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断裂在盖层内填充物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和盖层之下储层岩石排替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取二者相等时所对应时期,建立了一套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的厘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老爷庙构造F5断裂在东营组二段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的厘定中.结果 表明:东营组一段沉积末期F5断裂在东二段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早于沙河街组三段和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不利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二段运聚成藏;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末期F5断裂输导油气时期晚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且至今未向遮挡油气时期转换,更不利于沙三段和沙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东二段运聚成藏.这与目前老爷庙构造东二段仅在构造高部位找到油气,而在构造低部位未找到油气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厘定断裂输导向遮挡油气转换时期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不等的地幔橄榄岩体组成.地幔橄榄岩体主要为经历不同程度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在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发现多个不规则透镜状和团块状铬铁矿矿体,矿体长0.5~5 m,厚0.1~2 m,主要倾向为143°~245°,倾角为14°~70°;矿石以致密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为主,它们的尖晶石成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成矿域交界地带的扬子陆块西南缘,并广泛分布了全球罕见的碳酸盐岩容矿的后成热液型富锗铅锌多金属矿床,其铅锌品位特高、储量大、富含稀散元素锗和贵金属银,经济价值巨大,备受广泛关注.针对制约该区深部找矿突破的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响应机制、矿源输运聚集成矿过程、铅锌锗元素超常富集巨量聚集成矿机制、矿床类型归属与铅锌多金属成矿系统等重大理论问题,历经20余年,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剖面探测、矿田构造解析、典型矿床精细解剖及矿床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等系统研究,在成矿理论方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定量制约.新世纪以来,在以EARTHTIME为代表的地质年代学共同体努力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效率等维度取得长足进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更加紧密深入.结合正在兴起的相对定年技术和年代学大数据等,我们得以从更精细、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展望未来,持续发展与革新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将继续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服务于深地、深海、深空和地球系
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不少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为案例,基于2014~ 2018年43景Sentinel-1A/B降轨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结合高精度GPS数据,开展了通州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可为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InSAR与GPS结果的相关系数高达0.98.应用水文地质和道路密度等综合数据集,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平均地表位移速率为 101.5~+ 16.7 mm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的深刻内涵.该套页岩浮游藻类与浮游硅质生物共生、繁盛,硅质生物骨屑的成岩多孔性有利于藻类所生成烃类的原位滞留和后期裂解形成有机孔隙的大量发育与保存,而顶底板封堵条件与后期构造运动强弱是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关键要素,揭示了海相页岩气“源储—体,早期滞留,原位富集,晚期
甲玛矿床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其保存了矽卡岩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前人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矿床开展了详细的研究,但对于矽卡岩矿物学及其分带模式还缺少深入系统的总结,制约了矿床模型的完善.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光薄片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本次工作在矿床中识别出一套典型的钙质矽卡岩矿物,包括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符山石和退化蚀变阶段的绿帘石、绿泥石和角闪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及金
通过对毗邻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第四系标准孔岩芯进行粒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淮北平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和沉积环境变迁.研究表明淮北平原中更新世气候在暖湿与干冷(温凉)频繁交替中总体经历了从暖湿趋于干冷,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属同相位演变,而与受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古气候演变模式总体呈反相位.晚更新世,气候总体经历了干冷(即温干严寒干冷)、温湿、转向干冷,却表现出与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气候演化格局更相似,而与中国北方气候总体上由暖湿向干旱化转变步调不一致.进入
以壳内岩浆囊(熔融体)为主要热源的地热系统是国内外地热界的热点研究对象.然而,当前尚无“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确切定义,对此类地热系统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讨论了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形成与其下熔融体的关系,阐释了“岩浆热源”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上覆地热系统影响的本质,综述了利用岩浆流体地球化学组成识别其对地热水定量贡献的常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应指接受岩浆囊传导热且同时受到岩浆流体直接影响、从而热储温度异常高的地热系统.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首个亿吨级致密油赋存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油层组是该盆地致密油的典型代表,但对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的分析较为缺乏.通过对长7段致密储层特征及石油运聚动力的分析,储层成岩演化、物性演化及其与生烃演化匹配关系分析与储层润湿性分析,综合对长7段致密油成藏机理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的生烃增压及泥岩欠压实产生的剩余压力为致密油运移提供了动力;长7段致密油为两期充注,对应于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中晚期,第一期致密油充注时期储层尚未完全压实,第二期致密油大规模充注之前发生一期溶蚀,改善了致
四川盆地蕴含有巨量的天然气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地质理论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实现了较大突破,在盆地的南部和东南部探明了多个大型页岩气田,其主要的产气层位是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四川盆地发育了六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其他的层位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基础地质条件适合的盆缘地区可能是寻找经济型页岩气藏的有利区块.在分析前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优选川西南乐山地区须家河组作为新区新层系的探测目标.根据研究区地质情况,构建理论电性参数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明确音频大地电磁方法的理论可行性.进而在重点研究区部署了一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