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来源 :四川精神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采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我院2005年2月~2007年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患。共57例,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19~65岁,平均(37.45±9.78)岁;病程3~42年,平均(18.57±8.43)年。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多个维度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旨在为临床诊治此病提供参考资料。
本文作者采用齐拉西酮(ziprasidone)与氯氮平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并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于后。
去甲肾上腺素(NE)能激动α和β受体,其中俚受体又分为α1和α2受体,本文将介绍激动这些受体的临床效应。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西酞普兰合并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及对照组(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各43例.
1资料患者男性,47岁,工人,住院号10661.患者于1993年在北京301医院诊断为"垂体腺瘤",经过药物及放射治疗两个月后,病情有所缓解,出院后患者经常头痛、腰痛、全身无力、性欲消
目的探讨偏执型分裂症首次发病与复发攻击行为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偏执型分裂症病人的病史,回顾性分析首发与复发的攻击行为及相关因素。结果首次发作治疗后总的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差异.方法收集首次住我院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病例,以有无家族史按诊断分组对照分析.结果同类疾病比较,女性情
为了解门诊初诊精神病人的用药情况,本文作者对所在医院门诊初诊精神病人使用精神药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报道于后。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所致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头颅CT或MPI确定诊断和病灶定位,并以SDS、ADL及NFA分别对患者进行测试,然后分析其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腔隙性脑梗
1病例患者,男性,47岁,未婚。因失恋精神失常,认为有人跟踪、幻听,胡言乱语20余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检查:思维散漫,答非所问,有幻听、被害妄想、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无自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