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枪史话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di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弯管枪曾在历史上昙花一现。这种枪外表奇特,给人以神秘之感。那么,这种弯管枪是何时出现的?为何要研制弯管枪?它是如何瞄准和射击的?为何现在见不到它的身影了?本文将带你揭开这一神秘武器的面纱。
  
  弯管枪的现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英、苏盟军部队在攻克柏林的巷战中,发现德国士兵使用了一种神奇武器--弯管枪,其结构和功能十分奇特。使用这种弯管枪,整个人可以隐蔽在墙后,枪管则沿墙角弯曲前伸,这样,可在自己完全隐蔽的情况下准确杀伤对手。
  盟军作战部队立即将这一重大发现报告给盟军情报部,情报部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试验,准备生产制造这种弯管枪。
  
  弯管枪的研制和发展
  
  弯管步枪
  弯管步枪的研制和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1942年1月,在德国莱比西以东60km的试验场里,德国科学家将口径为50mm的反坦克炮炮管弯成55°,并将炮管固定在发射装置上,从炮管尾部用MG13机枪向炮管内射击。除此以外,还用20mm和30mm弹进行同样的射击,射出的弹以20°的偏向角射入地面的沙土里,证明使用弯炮管装置射击取得成功。于是,进一步进行扩展试验。为了能使弹头射向任何角度,科学家最终 将炮管弯曲成一个圆弧,射出的弹头沿圆弧线射入了下面的水中,试验再次获得成功。
  
  当时,前线士兵希望能拥有在堑壕和阵地战中,既不暴露自己又能实施射击的武器。于是,德国陆军武器局向赫耐尔公司提出研制这种武器的需求。该公司吸收上述试验结果和设计构思,首先着手将毛瑟Kar98k步枪的枪管弯曲。研制人员制造出一个使枪弹射击时偏向15°的弯曲附件装置,并在该附件内设计了一条弹槽。但是射击试验的结果却不如人意,枪弹的偏向度不超过12°; 当枪弹经过弯曲部分的弹槽时,还会产生后坐力;无法保证从弯曲枪管中射出的枪弹能准确命中目标,因为枪弹在射出枪口前发生翻转,无法把握射向目标的方向性;此外,由于枪弹通过有膛线的枪管时就已发生旋转,导致其通过枪管弯曲部分的弹槽上部时会偏离中心轴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人员采用了滑膛枪管,并将枪管延长,从而使曲射度增加到30°。但是,射出的枪弹仍然高速翻转,结果还是无法准确把握弹头方向。
  到了1943年12月,莱因姆特尔公司的赫尔夫鲁特纳博士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武器开发小组利用该成果将弯曲枪管延长,制造出了新枪管。令他们惊奇的是,安装了新枪管的弯管步枪效果很好,弹头速度稳定,射击距离达到 700m。试射了5 000发弹,除1发失败外,其余全获成功。
  1944年,德军又下达了在StG44(MP44)突击步枪上安装弯曲枪管的命令。
  德军之所以要在StG44步枪上加装弯枪管,理由有两个:首先是StG44枪身 (不装枪管)长度比Kar98k步枪短,因此在该枪枪口安装弯曲枪管很容易;其次是考虑到StG44后坐力小,因此推断安装弯枪管后也可以连发射击。
  试验结果表明,在StG44上安装30°的弯枪管(该装置被称为StG44-V) 后,能顺利完成单发射击,但是连发射击却无法实施,于是对此加以改进。最初在枪口前面安装的弯枪管的外径为36mm,内径10mm,枪管虽耐用但质量很大,后来枪管被逐渐轻量化,外径缩小到16mm。
  
  改进后的弯曲枪管用夹具牢牢固定在枪口,单发射击能命中距离100m处的30cm×30cm正方形目标,连发射击能击中同样距离的30cm×70cm的长方形目标。这样的射击精度较低,因为枪弹容易偏离弯曲枪管的弹槽,造成偏移现象;加之,枪弹通过弯曲枪管时产生离心力,会导致无法控制枪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紧靠枪管弯曲处开了5个孔,使火药燃气从上方排出,这样虽然枪弹的发射速度降低了,但枪弹很容易通过枪管的弯曲部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瞄准。经过对多种瞄准具的试验后,采取了在弯曲枪管上安装一个"镜箱",通过其中的多个平面镜反射达到从后部瞄准镜中能看到弯曲瞄准线的目的。但是,由于平面镜容易被发射的冲击力震裂,最后采用了结构复杂的三棱镜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瞄准镜可以用双眼瞄准。
  这一在StG44上加装弯枪管的开发计划被称作SGV-J。
  
  弯管机枪
  德国陆军武器局一直在密切关注弯管步枪的研究情况,当看到弯管步枪初期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弯管机枪的开发要求。
  最初,研制人员认为,要满足陆军武器局的需求,只要在机枪的枪口处也装上弯管附件就可以了。可是在实射中,单发射击的效果还不错,一变成连发射击时,发射2发以上就会"卡壳"。
  调研的结论是,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制造的MG34机枪,由于在枪口处安装一个重的弯管附件,枪的后坐力发生变化,导致机枪的机构无法正常工作。于是,当局以装卸弯管附件颇费时间为由停止了弯管机枪的开发研究。
  
  坦克搭载型弯管枪
  在SGV-J的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如何从坦克的火力死角对付磁性手榴弹、反坦克手榴弹等问题,坦克搭载型弯管枪便应运而生了。
  起先,由于坦克自身结构的限制,在距离坦克200m的范围内,如果有步兵偷偷接近坦克,仅靠炮塔上搭载的机枪是很难应付的。这时如果使用SGV-J 30°弯管枪,坦克的攻击死角可以减小到140m。即使这样,坦克的攻击死角依然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90°的弯管枪,据推算,这样便可将坦克攻击死角减小到15m。但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极限射击角度的弯管枪是无法研制的。
  早期的试验表明,90°的弯管枪会产生较大的后坐力,无法实现手持射击,但是由于是坦克搭载武器,所以这一点不成为问题。于是研制人员通过在坦克的炮塔上部安装盘形枪架,在StG44步枪上安装90°弯枪管和三棱镜瞄准具,制造出了坦克搭载型弯管枪。该枪能使士兵从坦克内部向死角的任何方向射击,射击精度为100m距离处可击中35cm×50cm长方形目标。
  这种被称作SGV-P的坦克搭载型弯管枪研制成功后,计划从1944年底开始每月生产2万支,但是仅生产了大约500支后德国的坦克工厂就被摧毁了,该枪的生产也就此停止。
  
  弯管枪的沉浮
  
  实际上,弯管枪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堑壕战斗中就曾有使用类似武器的战例。当时,堑壕中的士兵将弯管枪立在堑壕的壕壁上,弯管朝着地面,士兵完全隐蔽在堑壕下面就能射杀对手。这种弯管枪将步枪枪管由600mm延长至1 200mm,用木柄固定,然后用数个镜子依次反射来瞄准射击目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即1941年8月,德国的莱因姆特尔公司在柏林近郊用 MG13机枪进行枪弹试验时,才正式开始了曲射弹道的研究,弯管枪就是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的战斗环境中,弯管枪在利 用隐蔽物方面有相当的效果,如巷战中墙体的利用,堑壕中壕壁的利用,都能使士兵隐蔽自己,出奇不意地消灭对手。但是,弯管枪也有着致命的弱点,比如在堑壕战中,有时从伏击战转向正面交战,士兵需要从堑壕中跳出,与对手面对面射击,此时弯管枪便失去了优势,甚至失去使用价值。战后美军用缴获的弯管枪进行发射试验,在发射了150发弹后,发射口的一侧出现严重磨损。此外,试验表明,使用盘形枪架的坦克搭载型弯管枪很难进行射击控制,发射出的枪弹没有损伤的极少,大部分都成了碎片。英国也在1945 年末到1946年1月期间,在StG44上安装了30°弯枪管和三棱镜瞄准具进行射击试验。根据试验报告,距离91m处的单发射击精度还勉强可以,如果是连发射击,连距离50m的55cm×55cm的正方形目标都很难击中。报告还指出,对于距离10m左右的目标,由于枪弹在空中的翻转作用能使弯管枪杀伤力加倍,但是当距离增加到50~70m时,枪弹的这种翻转作用就会减弱,杀伤力也随之大幅度降低。基于以上弱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战场环境和作战模式的变化,弯管枪逐渐销声匿迹了。
  尽管如此,弯管枪仍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武器技术,它以独特的结构和设计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同时,从武器出现到弯管枪现身的数百年间,枪炮都是以直射为原则发展的,弯管枪的曲射设计这种"离经背道"的逆向思维对当今的武器研制者来说更是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印度国防部高级官员近日表示,印度陆军士兵装备现代化计划已得到了国防部官员的大力支持。该计划已于今年1月提交印度国防部,但至6月初才有细节披露。预计耗资50亿美元,在未来20年内完成。目前还不清楚印度国防部将于何时正式通过该计划。  印度陆军的未来要求是能快速部署一支胜任的部队以对突发事件做出高效反应。印度陆军希望未来士兵可以配备的武器装备包括:能够抵御核、生、化战剂的军服;先进的无线电系统;激光瞄
期刊
金属风暴有限公司在准备向潜在的美国用户及其盟国伙伴演示其40mm武器系统样机的过程中,于近日又成功完成了几次电子弹道技术实弹射击试验。实弹射击在澳大利亚进行,测试内容包括:金属风暴40mm多管弹箱系统,弹丸由常规弹药发展而来,该系统成功进行了射速为24万发/分的发射演示;40mm单管金属风暴,使用由常规弹药发展而来的爆炸闪光弹,成功进行了射速600发/分的发射演示。
期刊
期刊
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机器人辅助外科的发展历史,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阐述其工作原理、国内外应用现状、技术优势、目前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充分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目的探讨KTP激光泪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慢性泪囊炎患者138例(138眼),在施行KTP激光治疗后,予口服中药煎剂口服,共4周,随访12个月,观察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