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与2014年中国学生校内体育锻炼状况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中国9~22岁学生2010年与2014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2010年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年龄为9~22岁的汉族学生和9~18岁的藏族学生(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小学生(9~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度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计算不同年龄组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RR值。

结果

2010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20.5%,2014年为23.8%。相较于2010年,2014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整体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东部>西部>中部地区(P<0.05)。各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有所上升(P<0.05),且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高于初、高中生和大学生(P<0.05)。除中部地区的初、高中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不升反降外,其余各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东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最大,但大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上升幅度在3个地区中最小。各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小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仅有3个省份4个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显著上升。以9~12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参照,13~15岁的RR值从2010年到2014年几乎无变化。16~18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4(95%CI:0.33~0.35)增加到2014年的0.36(95%CI:0.36~0.37,P<0.001),19~22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3(95%CI:0.32~0.34)增加到2014年的0.43(95%CI:0.42~0.44,P<0.001)。

结论

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年龄组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但省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国家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省应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此外,高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全年龄组人群流感预防知识的认知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探索影响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选择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东省、云南省和甘肃省6个省份,通过12320卫生热线采用随机数字表拨打电话的抽样方法,于2018年3-5月开展全年龄组人群的流感防控知识、流感疫苗接种情况的电话调查,调查估计样本量为9 438人。结果本调查应答率为46.4%(10 045/2
目的了解高血压"标签"与我国≥18岁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身体测量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其中自评健康状况问题参考美国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血压测量统一使用欧姆龙HBP-1300电子血压计。使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分析高血压"标签"与中国成年居民自评健康的相关关系(检验水准α=0.
目的探讨四川凉山彝族社会经济状况(SES)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横断面调查,对20~80岁彝族农民和城镇移民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SES综合指标作为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与超重/肥胖(BMI≥24.0 kg/m2)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彝族农民1 894人,彝族移民1
目的分析1993-2012年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后艾滋病相关病死率的变化,评估其对艾滋病防治的效果。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1993-2012年全国报告HIV/AIDS数据,以2004年作为"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干预分界点,对"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1993-2003年)和实施后(2005-2012年)2个阶段,应用中断时间序列(ITS)方法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前后的艾滋病
目的分析浦东新区≥15岁社区居民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6年对7 194名≥15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单因素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BMI、腰围、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关性。结果2016年浦东新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27.37%,标化后为12.75%,男、女性之间患病率
目的了解MSM对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实际需求及阻碍其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同性社交Blued 6.5.0软件、MSM同伴推荐等方法招募MSM为调查对象,估算样本量600人。利用"问卷星"平台,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PrEP相关知识和使用意愿与顾虑、PrEP实际需求及PrEP使用自我效能等。结果共调查622名MSM,知晓和曾使用过PrEP的比例分别为
目的探讨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1993-2011年的研究数据,该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在儿童期(7~17岁)和成年期(≥18岁)至少各随访一次。本研究选取儿童期第1次和成年期最后1次随访数据,最终纳入1 366名(男性占61.4%)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儿童期腰围与成年期腰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腹型肥胖对成年期腹型肥胖的影响。结果
期刊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特征,探讨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复杂的网络关系。方法于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正在接受治疗的1 040名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病历查阅等方式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MMT情况、性行为、抗-HCV、HIV感染情况等,检测HBsAg、抗-HBs、抗-HCV情况,通过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贝叶斯网络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体格指标(BMI、腰围)表型的相关性,分解相关性可能的来源。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基线调查的年龄在25~79岁间的同性别双生子对(共6 623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出生体重、目前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双生子对内对照设计的方法探索出生体重与成年期体格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解相关性的来源。结果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同卵双生子对内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每增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