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与好标题不是一码事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网时代,标题显得尤其重要。有时,一个好的标题能够让文章在短时间内获取极高的点击率,甚至被各大网站海量转载,撰写网络时评尤其如此。
  文章是网评人写的,作者所拟的标题对整个评论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但是,出于作者的写作思维惯性,尤其对时评新手来讲,即便文章写得很到位,却未必能写出一条好标题,“词不达意”的状况经常出现。很多文章之所以点击量大、转载率高,往往是由于编辑为文章重新拟定了标题,使得文章备受关注。
  好标题如“哄抢葡萄,不要让人性随着车子一起侧翻”“‘关我什么事’能仅责道德溺水吗?”“神秘女子低调行善演绎了慈善至高境界”“地沟油‘上天’需要政府导航”“良知入法不如法入良知”“述廉是树廉的有效途径”等,其中的侧翻、溺水、高低、导航等词汇用得可谓恰到好处、一语双关,灵活借用了拟人、借代、对比、谐音等种种手法,以一种俏皮的方式,要言不烦地阐明了所要表达的观点,可谓网评标题中的上佳之作。
  但是,有时候某些标题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玩暧昧,甚至是为了误导读者,这种恶劣“标题党”的做法与好标题根本不是一码事,也不可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比如在娱乐圈,明星们不怕自己的坏消息,就怕自己没消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狗仔队成就了娱乐圈,小报记者要混饭吃,娱乐明星要出名,双方往往从低级趣味的基础上实现了“共赢”。在他们看来,点击率就等同于稿件质量水平,知名度就等同于个人的身价,無论其中的导向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新闻记者靠什么吃饭呢?毫无疑问,他们靠新闻卖点吃饭。因而很多新闻完全是在炒作,并且这些炒作里面掺杂着诸多水分。读者的猎奇心态,媒体的无良状态,记者无厘头的炒作,让“假大空”充斥着网络和媒体。比如官员的雷语、明星的婚恋、教授的变态、专家的功利、法律事件等一地鸡毛,统统以某种放大的、以偏概全的形式争夺人们的眼球,影响人们的思维。这样一来,记者有饭吃,媒体有卖点,读者有看头,但是正面的导向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消解掉了。
  可见,媒体一味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是一种导向性错误,这种错误让那些混饭吃的记者们纷纷变成了伪善的“标题党”。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人们往往容易将虚假的和片面的东西当成真实的、常态的东西。这种浮躁的、偏颇的导向正侵蚀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整个舆论生态。
  人们希望看到充满洞察力的、睿智的、富于艺术性的作品,而决非那种迎合式的、无厘头的、低级趣味的噱头。我们应当认清立场,自觉与那种片面的、浮躁的,甚至虚假的“标题党”划清界限。
其他文献
陈先生,四十来岁的模样,初步沟通后,开始诉说自己的症状:“我每天都感到焦虑不安,坐卧不宁,心总是悬着。晚上睡不好觉,还时常做梦,中午也睡不着。现在感到身体也不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工作上感到力不从心,没有了工作热情,效率降低。最近不得以辞去了一份自己分管的工作。回到家里见到老婆孩子才会心里安宁一些。服用治疗焦虑症药物后,只是睡眠好了一些,您说我这是怎么了?”  陈先生的心理障碍是焦虑症吗?如
一九九四年二月下旬,收到历史博物馆送来《郑孝胥日记》样书,厚厚五大本。书上署有我的名字,说是它的“整理者”。我感到点儿不安。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根据手稿过录了一份副本,加上标点;并无搜辑排比之劳,也不化斟酌增损的心机。作者是有名的书法家,全稿以略带隶意的行楷写成,辨识不难;而且原已装订成册,极是整齐——其中好多册的封底左下角还留有小字题记云:某年月日,男垂装订。(垂,孝胥长子,在日记内唤作“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