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死”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元理论是当代句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是原则与参数理论中第一个重要的模块理论。本文在充分理解题元理论及其主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动词“死”的部分事例及“死”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从“死”的语言事实出发,由表及里,探求单词素“死”,合成词“动词+死”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进而揭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现实状况”这一本质问题。
其他文献
公益广告主要关注社会性问题,因其主题的严肃性,很容易步入说教的误区。公益广告可以通过幽默来增加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寓庄于谐的效果。公益广告需要幽默,通过反向
本文讨论了"烧+了+N"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并分析了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实词动词"烧"和助词"了"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了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烧了一块石头"之所以不可成立,是
本文从转喻的本质属性入手,基于转喻研究各阶段的认知理据,重点分析了转喻思维在语篇中存在的多种维度:指称转喻、谓词转喻等。从而说明转喻思维在语篇的解读中起着衔接和连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