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干旱逐日动态监测指标简介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土壤水份平衡原理,采用逐日气象资料建立逐日土壤水份模拟模型。模型为2层模型,假定上层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为30mm,下层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为250mm,逐日土壤水份计算包括补水和失水过程。1)补水过程:降水量优先补充上层土壤,达到其最大有效含水量后,多余降水补充下层土壤,下层土壤达到其最大有效含水量后,多余水份产生径流;2)失水过程:实际蒸散是可能蒸散和土壤干湿程度的函数,可能蒸散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在上层土壤中蒸散以可能速率发生,直到耗尽所有卜层
其他文献
利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博罗站建站以来探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探测环境的变化对各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所造成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探测环境的严重破坏,各气象要素的值也发生很
人类关于物质世界的许多认识是通过光开始的。理解光的本性一直贯穿着近代物理学发展活动的主线。历史上,人们对光现象物理性质的探索.可以追溯到牛顿时代。光是粒子还是波的问
通过对日照、风、温度、云、能、天等观测项目的历史数据变化特点分析得出: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连南地面观测环境受到破坏致使本站日照偏少、风向趋于单一、风速偏小,温度偏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18-25日广东省出现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从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至南海一带西南季风强盛,
针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地面测报中,由于受仪器故障等的影响,容易造成本站气压、降水、草温、分钟J文件等数据出现异常,提出相关处理方法,以及如何保证Z、A文件完整性,避免数据
对2005年2月23-25日深圳一次罕见连续大雾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层逆温的下降,近地面层逆温的减弱,使雾增强;水汽在近地面层和低层聚集,为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必要的
通过对2006年12月13日江门地区由晴转雨天气过程预报偏差的分析,认为预报员不能只是对某个天气系统进行单一的分析,而应该细致分析主要影响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天气变化所起的
2005年强对流天气在广东活动频繁、激烈,是近几年来活动最活跃的一年.根据危险天气实况报告、地面自动气象站和灾情报告等资料,统计分析2005年发生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活动.
针对“连续250班无错情”的验收要求及重点,从工作中应注意的要点、验收前重点自查记录、台站注意事项3方面,归纳出一些个人的经验、看法,提出申报“连续250班无错情”的个人工
坚定信心,锐意进取,谱写广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篇章……余勇(1/1)学科热点 沿海工业城市灰霾天气增多与海盐气溶胶粒子的关系……吴兑(1/2)大气扩散模型在气象应急保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