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谈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如何建造等内容。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宜抓住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巧妙设计,强化语用,凸显语文味。
  一、 巧用比较明方法
  新《课标》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要求是,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其中“作比较”和“形象描述”是本课说明方法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建议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什么是“作比较”和“形象描述”,还明白这样表达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片段: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请同学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146米多,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高。
  师:(再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我这样写就可以了,还简洁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46米多,到底多高,我们都说不清。
  生:146米多,在我们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概念,不能突出金字塔的宏伟。
  生:“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样一说,我们就想象到它具体有多高。因为我们这儿最高楼有35层,再加5层,就是它还要高。真是太高了。
  生:一说“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我脑海中就出现了看到的摩天轮,那个摩天轮120米高,我抬头仰望都觉得高极了。146米多,还要高出20多米,真是太高了!
  师:是啊,作者为了说明白金字塔有多高,用了我们脑海中有的认识——40层高楼来比较,让我们体会到它的高和宏伟,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你发现与之比较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生:是我们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
  师:对,作比较往往都是与生活中的熟悉事物来相比,这样便于我们认识更清楚。
  上面片段用两句话比较,学生很自然的明白了“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及好处。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直观的句子比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形象、清晰,摸得着,看得见。特别是说明文,比较品评是有效的策略。
  二、 品味语言悟特色
  说明文不单单是明白了说明方法就完事了,也要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悟,弄明白它的语言是如何表达的。我们来看下面片段:
  师:(出示,数字均为点红:“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数字是相当精确的,但同学们看,(把“相当于”“差不多”“有人估计”等字圈出来)这些是表示不确定性的词语,和数字是否矛盾,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了“差不多”,就表示一定是1千米;去掉“有人估计”,就好像是肯定了。其实,或许不一定是这样准的。
  师:该精确时精确,该模糊时模糊。
  上面片段中,通过让学生关注数字,体会数字的精确。在此基础上,再辨别“差不多”“有人估计”“相当于”这些不确定的词语,从而明白说明文“该精确时精确,该模糊时模糊”的语言特色。而且两种词语用不同的、鲜明的符号标出,更加刺激学生的视觉,用词准确也就牢牢记住。
  三、 拓展写话显两性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歌颂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的。为了提升这个思想,加强印象,在教学结束阶段,可以让学生阅读感受埃及的另一个智慧结晶——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师: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金字塔,还有——胡夫金字塔东侧的守护神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出示图,图上标出狮身人面像的高、宽、长等数据,特别标注“脸”的有关数据。)看图,你觉得斯芬克斯怎么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我觉得它很高大。
  生:我觉得很威武,很有气势。
  师:请你抓住你的第一印象,用总分结构写一段话,介绍狮身人面像,最好用上刚才我们学习的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果能做到用词准确那就更好了。(生写话)
  生:我这这样写的:埃及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高大雄伟,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它坐西朝东,面部为人像,身体为狮子,除狮爪外,由一块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雕像高21米,长57米,脸宽约5米,其中一个耳朵就有2米长。它头戴“奈姆斯”皇冠,额刻“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长须直垂;神情肃穆,凝望远方,似乎在捍卫着什么,守望着什么,又或是述说着什么……
  师:谁来评点一下。
  生:他这段也像课文那样注意说明方法,运用数字比较,用词准确。
  师:(小结)不管是金字塔还是狮身人面像,(出示中心句,生接读)它们都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段设计,不但再次强化了文本主题——赞颂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而且运用了刚学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写话训练,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4  明朝晚期的“异端”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近几年岳麓版教科书对该部分知识的处理无论是课题的名称的变化“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到‘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还是具体内容的表述都有较大的变化。可见,该部分知识学生确实存在不易理解之处,反思教学,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层面为学生解疑释问。  第一,从政治主张层面,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君主专制
期刊
一、复习填空,由诗入文  1.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今天,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感受(生齐读)--《母亲的恩情》。
期刊
期刊
淡蓝碧绿。  风、梦,还有自由自在的浪花。阳光暖暖的,或许,有几朵云彩,那又有什么呢?明天会更明媚、更温馨、更灿烂。  初夏是美丽的。  少女们被冬的严寒霜雪层层叠叠遮掩过,被春天那雄浑粗犷的风吹啊吹,吹去了臃肿,吹去了倦怠,吹去了灰黄的肤色,霎时,她们窈窕清秀,明丽鲜艳,走起路来,身轻如风如燕。  从湛蓝的天空托出第一朵洁白的云,从原野绽开第一个嫩绿色恬静的微笑,从那如烟似雾的垂柳在湖面轻拂,少
摘要:深化德育改革、切实提高德育实施的实效性,是我国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过去的德育教育注重课堂讲授,实施手段单一,从而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中职学校角度出发,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学生的特点及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探究新的德育工作实施的手段与方式,寻求积极对策,创新课堂模式,拓宽实施途径,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大德育;德育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凸现出来,关注和教育好这些孩子,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和成因的分析,为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提供参考,为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