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灯塔 复习有航向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政治试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导向,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政治学科的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特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如果把高考试题命制的理念及其指导效应比作灯塔,那么对高考政治试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就能为教学和复习备考指引航向。现以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政治试题(以下简称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为例谈几点拙见。
  一、坚持学科特色,增强育人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第一课程。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旗帜鲜明地坚持价值引领,突出育人功能,强化责任担当,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及国家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20题以2020年电影《夺冠》展现中国女排精神为情境,考查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鼓舞学生学习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第40题第二问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重要论述和关于进京“赶考”的谈话为历史背景,让学生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两个务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该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同学们要理解和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价值引领,坚持素养导向
  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命制,符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突出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的考查,有利于提升学生社会公共参与能力,有利于培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第16题以某中学7名高一学生为合理使用公交专用道提建议为情境,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第39题让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考生可以增强自身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更好地树立法治意识。
  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价值引领。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分析、解决情境任务,使自己在解决真实情境过程中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关注思维过程,重视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较好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必须具备的能力。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采用结构化的情境,依照学科任务,设置结构化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提升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能力。第39题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大背景下,为反制有关外国实体危害中国国家利益,我国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为此,让学生从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与论证推进涉外领域立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怎样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关键能力,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有意识地选做饱含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的高质量试题,从中锻炼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的兴趣,使自己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提升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四、凸显知识载体,注重情境设置
  高考评价体系凸显了高考评价的学科素养立意,而学科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养成的。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复杂的现实情境,分析、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第23题以简短文字配上漫画的方式构建情境,通过直观的图片揭示深刻的哲学原理。该题要求学生能够从文字和漫画构建的简单情境中,辨识漫画主人公依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而作出“种蛋”的荒谬行为,进而判断其实际行为中包含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错误之处。
  基于此,同学们要认识到情境是“汤”,知识是“盐”,盐只有溶于汤才好入口,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能在现实情境与学科内容的紧密联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进行深度学习,锻炼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新情境、新问题的高阶思维。
  五、把握时代脉搏,培育时代新人
  时代性是政治试题的鲜明特点,每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会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热点题材,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也不例外,试题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重大的、有意义的资源,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第17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第39题,2021年3月,十三屆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第40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这启发同学们,在日常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先进文化和当今科技发展,让时政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增强爱国意识,使自己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凭借劳动力、资源等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随着这些优势的消失,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科技活动产生的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从而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所有的科技活动中R&D活动占据核心地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产学研R&D投入指的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R&D投入,不同主体在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高校和机构具备学科和人才优势,主要进行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企业具备市场优势,应用前景明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还应把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当作主要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然存在着错误的教学理念,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本文围绕初中文言文教学
期刊
摘 要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中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式,融汇其他艺术形式开展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以此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赏析能力;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的古诗词教学
期刊
摘 要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养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创设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环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美国著名的大发明家爱
期刊
摘 要 上好课的第一步是用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要求并加以贯彻实施,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吃透每篇文章的内涵意蕴以及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能够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三是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在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如何达到文言文教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句话含义深刻,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个是“新时代”。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后,我们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依据。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很多同学经常在教材上和网上见过或听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词语,在教学中我
期刊
摘 要 創设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是个难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等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尝试,才能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  语文是一门交流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
期刊
摘 要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观,已经在高考试卷中深度呈现。除此之外,无论是教学、学习、评价、测试等,情境贯穿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创设学习情境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高中语文课堂的情境化,除了要在背景介绍、知人论世、情节再现等方面下功夫,更应在文本理解上做进一步的有效创设。立足文本,构建教学情境,重视情境教学,可以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
期刊
听到井冈山、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等,同学们不仅要知道它们是地理课上学到的山名,而且应该了解这些山的历史意义。井冈山、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颜色——红色,它们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不朽精神丰碑,在我们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别山,位于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三省交界处,为西北—东南走向。大别山为长江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大别山在安徽省内最高海拔为1774米。湖北段一般海拔500~8
期刊
摘 要 语文学科充满人文色彩,审美教育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审美是语文课堂的天然禀赋,语文教学要富有文学性和个性化。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要切中语文的特质,教师可以通过诗意阅读、创意表达、趣意探究等方式建设语文的审美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语文审美课堂;主题意蕴;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