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术前CT扫描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前CT扫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618例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资料完整.均于术前1周在本院行颈、胸、腹部CT检查,将CT图像经网络以数字化形式传输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并经三维重建成像.观察测量并记录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率比较行x2检验或Fisdher's精确法.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2%,下颈及锁上区、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及上腹区的转移率胸上段分别为3.2%、20.8%、6.4%、2.4%、8.0%,胸中段分别为1.5%、7.8%、22.0%、3.5%、22.8%,胸下段分别为0%、2.0%、21.4%、6.1%、32.7%.术前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58.3%、70.7%、65.9%.全组CT诊断0、1、2、≥3个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证实转移的一致率分别为72.4%、32.2%、58.3%、73.1%(x2=82.61,P=0.000).胸上段癌中CT诊断无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证实的一致率高于1个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证实的一致率(85.8%∶36.8%,P=0.000);胸中段癌中CT诊断0、1、2、≥3个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的一致率分别为71.1%、30.1%、55.6%、77.8%(x2=55.14,P=0.000).结论 术前CT扫描尚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尤其诊断无淋巴结转移和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时与术后病理的一致率最高,而诊断1个淋巴结转移时与术后病理的一致率最低,为根治性切除术后放疗的靶区勾画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期DF方案(顺铂加氟尿嘧啶)化疗治疗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中晚期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 11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汉族68例,哈萨克族44例.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1000 mg/m2连续24 h静脉滴注加顺铂20 mg/m.第1~4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3DCRT从化疗第1天开始,常规分割,DT60~66 Gy分30~33次
因X线肉眼无法看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用可见光野去摸拟实际照射野,因此治疗位置精确度取决于光野、照射野的一致性.为避免超差,必须定期检测。
期刊
期刊
兆伏级锥形束CT(megavotage cone beam CT,MVCBCT)成像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开展图像引导放疗(image-quide ra-diotherapy,IGRT)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目的 观察食管癌及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ARP)发生情况,探讨基础肺功能及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对中重度ARP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6-2008年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食管癌患者共64例接受同期放化疗,NSCLC患者23例,处方剂量60 Gy/30~34次,均行NP方案化疗;食管癌患者41例,处方剂量58~64 Gy/29~32次,均接受LFP方案化疗.对各因素进行B
陕西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与陕西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联合,对陕西境内的全部放疗机构进行了系统调查,现就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近年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较多,但抗血管生成与放射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较少[1].为此进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鼻咽癌细胞系及裸鼠皮下鼻咽癌移植瘤的放射增敏效应研究。
期刊
第七届全国肿瘤放疗暨综合治疗会议将于2011年6月17—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由上海医学会肿瘤放疗专科分会主办,东部肿瘤放疗协助组(EROG)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协办。会议主题:放疗新技术时代多学科综合治疗背景下的个体化治疗。
期刊
目的 研究医生在PET-CT图像上对勾画肺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和临床靶体积(CTV)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2008-2009年间PET-CT定位的肺癌患者,由本科胸组4位主任医生和副主任医生各自独立确定其GTV、CTV.比较每位患者GTV、CTV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同时比较CTV外轮廓边界位置并计算其系统误差.结果 GTV、CTV最大值与最小值比的平均值分别
目前全世界累计有超过300万患者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1]),2005年一年中我国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数量已达到1.9万人~([2]).大多数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年龄较大,而肿瘤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在肿瘤患者中有不少患者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