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

来源 :法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我国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元年,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在试点中存有争议.合规不起诉是企业犯罪的新型治理方式,企业通过付出代价获得重生.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不仅适用于轻罪还适用于重罪.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应当只针对企业,而非个人.立足于我国的实践情况,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现在的小微企业逐步扩展至大中型企业,从国内企业逐步扩展至大型跨国企业.我国需不断总结企业合规不起诉的本土经验、借鉴域外的实践经验,为世界的企业合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其他文献
商业秘密与专利均是保护方法类技术信息的重要法律手段,但我国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却没有像专利法一样将其权利范围延伸至依据该信息获得的产品上,这引发了一系列实践问题,如相关立法“缺位”,司法标准不统一,权利人进口权无保障,以及侵权行为发现难、认定难、举证难等.在域外,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已建立商业秘密“延伸保护”制度,将权利范围从商业秘密本身延伸至“很大程度上依据该商业秘密获得的产品”或者“由窃取的技术性商业秘密而生产的产品”上,为我国解决前述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因此,在顺应商业秘密“延伸保护”的实际需
企业合规具有内在的道德性,主要表现为合规可以促使企业尊重道德义务,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建立合规体系有助于企业减少损失,切割责任,获得行政和刑事处理上的宽大处理,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企业合规可以克服行政监管外部监管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协商、对话、妥协和契约的理念,激活企业自我监管的能力,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为大型企业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开辟一条新的监管方式.而从社会公共利益衡量的角度来看,企业合规机制的推行,表面上使企业付出了高额管理成本,使涉案企业获得额外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