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天气系统分型研究

来源 :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湖南省97个国家站1981-2018年共3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台风路径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天气学分析和分类合成方法,分析了湖南省极端降水的气候特征,并对影响系统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38年间,湖南省日极端降水阈值均值是71.6 mm,年均出现130站次极端降水日,二者年际变化大;在1993年有一个明显的突变,1993年前日极端降水阈值均值低(65.7 mm)、极端降水日站次少(99次·a-1);1993年后均值高(74.7 mm)、极端降水日多(146次·a-1).日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日的空间分布不均,湘中及以北地区阈值高,极端降水强度大,出现频次低,湘南地区阈值低,极端降水强度小,出现频次高.湖南省区域性极端降水过程主要发生在5-8月,6月最多,按主要影响系统分为五类:西南涡-暖式切变线型、冷槽切变线型、台风型、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和一致南风型.湖南极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西南涡、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如果西南涡未出西南地区或位置偏南,湖南极端降水由西南涡和暖式切变线产生,如果西南涡位置偏北,或者武陵山脉东侧有新生涡发展加强,则湖南极端降水由西南涡(新生涡)后侧冷式切变线产生.地形对极端降水的增幅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于湘东南台风极端降水过程.不同季节副热带高压对极端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不同影响.对于弱强迫背景下的暖区极端降水,应加强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的应用,分析其中小尺度触发机制.
其他文献
熔盐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高热稳定性、高比热容、高对流传热系数、低黏度、低饱和蒸汽压等优势,是优良的传热储能介质,已在光热发电领域广泛应用,这也为熔盐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对熔盐储热技术在参与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利用谷电加热熔盐蓄热工业供汽或供暖等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
台区智能物联以环境条件变化感知、设备健康状态感知和电网运行状态感知为基础,以标准统一的公共信息模型为支撑,以混合组网通信与信息安全为保障,通过用能数据采集、信息化、互动化的高度集成,实现台区拓扑、故障快速处理线损精益化管理、电能质量优化及台区运行监测.灵活支撑高效运维与科学管理决策,适应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在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严格监测目标事物,并且分析监测结果,通过有效结合遥感监测技术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等内容,高效地规划国土空间资源.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科学地布局城乡规划.文章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应用对策,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
学位
从预报员的审视角度分析及回顾2012年北京“7·21”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气象服务,探讨这种天气形势下,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应用最优决策模型辅助决策服务,以更好地做出决策判断、降低灾害风险.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此次典型暴雨灾害过程中的气象服务决策进行诊断性分析,揭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面对不确定性决策问题时,能否借助决策模型方法,在依据现有数据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结果、观测资料等),得出最优决策判断.模拟用“7·21”前一天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事前暴雨洪涝灾害及暴雨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21”当天
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检验分析了ECMWF-IFS、NCEP-GFS、GRAPES-GFS三种全球模式在雅砻江流域2018年汛期的日降水预报.总体上,三天内三种降水预报与站点观测的一致性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晴雨和小雨,漏报现象少,但空报偏多;对中到大雨的预报能力有限,空报或漏报都很普遍;在雅砻江流域,全球模式对于东移高原槽配合西南暖湿气流背景下的降水预报效果最优,低层切变影响下的降水预报效果最差,而当西伸副热带高压占据主导时,全球模式的降水预报表现不稳定.对比三种降水预报发现:整体预报效果的优劣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