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跗骨瓣转位术的应用解剖学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14块干骨形态和30侧成人跗骨血供的解剖学观察分析,可以形成下述血管为蒂跗骨瓣:①跗外侧血管骰骨瓣(2.0cm×1.0cm×0.5cm);②内踝前或跗内侧血管内侧楔骨瓣(1.5cm×1.0cm×0.5cm);③跟外侧血管跟骨后外侧骨瓣(2.0cm×2.0cm×0.5cm)和④外踝前血管或腓血管穿支跟骨前外侧骨瓣(1.5cm×1.0cm×0.5cm)。上述跗骨瓣经临床应用,顺行用于距骨缺血性坏死、邻近跗骨的修复及关节融合,逆行可修复跖骨缺损。

其他文献
通过对7例髋部疾患,包括骨折、骨病、结核、肿瘤四种类型的临床治疗,应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转位移植,经1.1~3.1年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对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有较深刻的体会,在治疗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意识到骨瓣临床应用的某些不足。
期刊
期刊
期刊
静注酚妥拉明、妥拉苏林或局部应用罂粟碱等血管活性药物后,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动脉化静脉皮瓣透明窗内微循环变化并行图象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三种药物均有一定改善此类皮瓣微循环作用(加速血流、扩血管、增加血管开放数),其中酚妥拉明及罂粟碱效果较好。但药效维持时间均较短,一般不超过1小时,局部用药则更短(30~45分钟)。
在兔子股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口径相差3.5:1的情况下,用不同方式采用2~4定点褥式加间断吻合,经大体、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平均通畅率94%,对照组为75%;口径小的血管纵劈成鱼口状吻合通畅率高于其它方式;近端粗与远端细的动脉吻合口栓塞率明显低于近端细与远端粗的吻合;不同口径血管吻合后各层组织愈合速度慢于相同口径的血管吻合。
期刊
用血管植入变性骨骼肌与自体腓肠神经联合移植修复猕猴尺神经5cm缺损,并与同等长度的血管植入变性骨骼肌、标准腓肠神经移植和单根腓肠神经移植进行比较,共24条尺神经。经9个月观察,电生理、形态学和肌力检查表明联合移植的效果与标准腓肠神经移植相似,优于单纯血管植入变性骨骼肌移植。提出应把属于非神经移植体的血管植入变性骨骼肌放在替补而不是完全取代自体神经移植体的地位。
实验采用家兔自体神经移植端端吻合法研究创伤性神经瘤形成之机制,经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标记研究表明:自体神经移植端端吻合法能有效地抑制神经瘤形成,其机理是两近端神经纤维轴索在移植段中能够衔接;移植段中的雪旺氏细胞可能有趋化,营养及引导两近端衔接的作用。
为证实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分别于神经损伤或修复后10天至6个月进行SFI、肌力、神经电生理及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显示,SFI与上述各项指标呈正相关,r=0.925~0.996(P<0.01或P<0.001)。结果表明,用SFI评价坐骨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是非常准确、可靠的,值得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