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北干热岩勘探中大功率时频电磁法的应用

来源 :化工矿产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热岩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能量巨大、分布广泛、清洁低碳、热能稳定,是具有极佳开发前景的战略性接替能源。海南岛北部酸性侵入岩发育,具有花岗岩型干热岩资源成藏条件。电磁法是探测隐伏花岗岩体分布情况与评价干热岩发育前景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琼北地区电网、公路、铁路、工厂等人文电磁干扰严重,天然场源电磁法难以采集到高质量数据。大功率时频电磁法采用人工场源,与天然场源电磁法相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深层分辨能力高。选择时频电磁法在琼北云龙凸起区域开展干热岩勘探工作,通过时频电磁剖面综合处理解释,明确了测区地层分布、断裂展布,重点落实了隐伏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测区具备良好的干热岩勘探开发前景。
其他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高校培养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单元。对标“金课”标准,该文引入“课程层面学生投入调查问卷”(CLASSE)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尝试回答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在对标“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中有哪些不足,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量表通过了信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聚合效度良好、构建理念具有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良好。测评结果表明: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习得知识的主要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是新时代教育评价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精准性和个性化研究仍然不足,而认知诊断理论不仅能够对个体的宏观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和细致客观的评价,也能对个体学习时的内部认知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从而为针对性的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与参考。因此,结合模型分析方法,将认知诊断理论引入课堂教学
学位
(1)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在当前教育教学变革日益深入的历史背景下,翻转课堂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小学校的不断应用中,获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第一阶段的“知识转移”,而忽视了第二阶段的“吸收和内化”。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2)主要研究方法。本
学位
针对硫磷混酸协同分解磷精矿的过程,系统地研究了浸出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磷精矿中磷浸出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为15%、磷酸质量浓度为15%、浸出温度为55℃、硫酸过量系数为1.05、浸出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12和粒度小于38μm的条件下,磷精矿的浸出率可达96%以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硫磷混酸体系下各因素影响程度及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固比对浸出过程影响最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进的道路上,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初级职业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面临产业转型升级、行业人才质量要求变高的过程中,需全面革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过程中屡次碰壁、处处受阻、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素质低下、理实教学失衡、办学质量滑坡式下降以及
学位
现今的东亚大陆岩石圈由众多板块/微陆块组成(简称东亚陆块群),这些板块在早古生代随着原特提斯洋的关闭汇聚在冈瓦纳大陆东北缘。自泥盆纪开始,伴随古-中-新特提斯洋的开合,东亚陆块群不断从冈瓦纳裂出并向北漂移,最终增生至欧亚大陆南缘。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红河-哀牢山构造带的大规模走滑作用使东亚多个微陆块发生了明显的侧向位移,改造了许多早期的地质记录,致使这些微陆块在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重建更加
学位
华南早侏罗世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备受地质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收集华南地区早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它们的岩石成因及幔源基性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结果显示,华南早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总体上呈面状展布,在赣南-粤北地区相对密集,其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185~190 Ma。华南早侏罗世花岗岩以A型花岗岩为主,幔源物质贡献明显,其
期刊
系统考察湿法磷酸体系中Mg、Al、Fe杂质对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含量较高时会抑制硫酸钙晶体生长,湿法磷酸实际生产中Mg浓度在0.85~3.40 mol/L时对硫酸钙晶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硫酸钙晶体随AlPO4浓度的升高而长大,且粒径分布均匀;低浓度的Fe可以促进硫酸钙晶体生长。
期刊
熔岩隧道是全球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区常见的火山活动产物,主要发育在绳状和块状熔岩分布区,是地表玄武质岩浆输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布大量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岩,前人针对其熔岩地貌、岩浆成因及演化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中的熔岩隧道却关注较少。而熔岩隧道的研究对于理解熔岩流的运移过程及地表熔岩构造地貌的演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尤为有意义的是,近年来在月球和火星上的玄武质熔岩区发现了大量的疑似熔岩隧道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