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33
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修复困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自体组织游离移植成为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2006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或转移,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患者21例。术后经过精心护理,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2~68岁,平均44.5岁。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感染,骨髓炎时间4个月~3年。缺损原因:外伤所致下肢软组织广泛缺损15例,慢性骨髓炎6例。以上病例均有骨外露和(或)肌腱外露或缺损。缺损部位:小腿14例,足踝部7例。修复时间: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11例,皮瓣面积5cm×5cm~30cm×12cm。移植方法:游离皮瓣移植4例,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17例。感染创面12例,非感染创面9例。
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24~72小时易发生血管危象,手术后前3天每小时观察皮瓣血运1次,3天后改为2~4小时1次。要严密观察皮瓣的颜色和温度。如果发现皮瓣温度降低,颜色由暗红变为青紫,肿胀明显,肢体远端出现浅表性水泡,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如果皮瓣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发凉、张力低,提示组织灌注不良,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危象是导致皮瓣失活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皮肤水泡,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处理措施包括:①立即松解包扎敷料,抬高患肢,使皮瓣瓣部高于蒂部,并向向心方向轻轻按摩;②拆除皮瓣远端缝线数针,进行皮瓣切口放血,2~3次/日;③保持病室温度在26~28℃,给予局部保暖;④注射盐酸罂粟碱,改善微循环。⑤较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渗出液,较小的水泡保持表皮完整,待其自行吸收。术后常规应用盐酸罂粟碱肌肉注射罂粟碱30mg,以助扩张血管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2次/日,连用5~7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0U,1次/日有助于防止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减缓血栓形成。出现血管危象后应换药镇痛保温,注射盐酸罂粟碱30~60mg,观察30分钟到1小时,无缓解则及时行手术探查。游离皮瓣移植后发生动脉供血不足,应行血管探查术。
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6~72小时,因此,应及时观察及早处理。①血管痉挛:寒冷、烟碱、疼痛可导致皮瓣血管痉挛。因此,术后应用烤灯照射局部保暖,温度25~30℃,持续10~14天;加强禁烟宣教,及时注射镇痛剂缓解疼痛;必要时时进行1次肌肉注射罂粟碱30mg,以助扩张血管,解除痉挛。②动脉危象:皮瓣颜色苍白或灰暗、皮瓣组织干瘪无张力、毛细管充盈时间迟缓或消失、皮瓣温度低于正常皮肤3℃以上、针刺出血缓慢、色暗红或无血液流出则为动脉危象。处理应首先查明原因,若由于血管蒂受压造成,应及时纠正体位解除压迫;若因血管蒂扭曲而导致血供不足,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探查。③静脉危象:皮瓣颜色紫红张力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快、针刺出血活跃、放血后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并出现局部性出血增多,则为静脉危象。护理应首先观察敷料包扎情况,若由于敷料包扎过紧造成,应立即松解过紧敷料,使肢体置于血管蒂松弛的体位;若皮瓣张力过大,应拆除部分远离蒂的皮瓣边缘缝合,采取滴血疗法,直到张力恢复正常。
防感染:因皮瓣移植手术精细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长时间暴露,且大多是开放性伴有污染的伤口,护士要保证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准确输入,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病室每周紫外线消毒2次,同时限制探视人员,以避免交叉感染。
防痉挛:局部皮瓣血管痉挛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术后要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正常皮瓣颜色红润,弹性良好,温度正常或略高。观察时移开烤灯用自然光照射,以免影响观察效果。用棉签轻轻按压皮瓣观察窗,若看見有一苍白圈,并在1秒内恢复,说明毛细血管反应良好;若超过5秒,说明毛细血管反应差,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其次,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等疼痛介质,有着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导致血管挛缩或血栓形成,要注意患者术后止痛,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持续止痛72小时并采用多与患者交流,听音乐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仍疼痛难忍,可遵医嘱口服奇曼丁等止痛药。
心理护理:患者经受意外创伤,畏惧手术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给予以下措施:①帮助患者树立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和开导工作,介绍疗效好的病例和患者交流,促使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转变,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③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知识。利用手术图谱和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使患者有感性认识,减轻恐惧焦虑情绪。所有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顺利配合手术完成。
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术后皮瓣血运及伤口愈合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在皮瓣血运好,伤口愈合稳定后,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锻炼,指导患者有节奏的收缩小腿部肌群(关节不动),使肌肉缓慢收缩后得到充分的放松,促进患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主动屈曲伸直锻炼,皮瓣累积的关节进行被动锻炼,术后2周皮瓣稳定后,可进行皮瓣累及关节的主动锻炼。术后第3周指导患者膝关节向各轴位方向被动活动,5~8次/日,以恢复和维持关节活动,鼓励和指导患者坚持锻炼,循序渐进。断蒂患者应注意皮瓣的保护,因皮瓣移植成活后,周围神经功能恢复需1~3个月,应防止皮瓣烫伤,冻伤,及过度磨损,对足部皮瓣告知患者穿鞋要柔软舒适,注意保护皮瓣。
虽然皮瓣成活的关键在于手术中小血管吻合口的通畅,但手术后要靠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严密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动静脉危象,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
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修复困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自体组织游离移植成为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2006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或转移,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患者21例。术后经过精心护理,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2~68岁,平均44.5岁。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感染,骨髓炎时间4个月~3年。缺损原因:外伤所致下肢软组织广泛缺损15例,慢性骨髓炎6例。以上病例均有骨外露和(或)肌腱外露或缺损。缺损部位:小腿14例,足踝部7例。修复时间: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11例,皮瓣面积5cm×5cm~30cm×12cm。移植方法:游离皮瓣移植4例,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17例。感染创面12例,非感染创面9例。
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24~72小时易发生血管危象,手术后前3天每小时观察皮瓣血运1次,3天后改为2~4小时1次。要严密观察皮瓣的颜色和温度。如果发现皮瓣温度降低,颜色由暗红变为青紫,肿胀明显,肢体远端出现浅表性水泡,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如果皮瓣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发凉、张力低,提示组织灌注不良,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危象是导致皮瓣失活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皮肤水泡,表明静脉回流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处理。处理措施包括:①立即松解包扎敷料,抬高患肢,使皮瓣瓣部高于蒂部,并向向心方向轻轻按摩;②拆除皮瓣远端缝线数针,进行皮瓣切口放血,2~3次/日;③保持病室温度在26~28℃,给予局部保暖;④注射盐酸罂粟碱,改善微循环。⑤较大的水泡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渗出液,较小的水泡保持表皮完整,待其自行吸收。术后常规应用盐酸罂粟碱肌肉注射罂粟碱30mg,以助扩张血管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2次/日,连用5~7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0U,1次/日有助于防止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减缓血栓形成。出现血管危象后应换药镇痛保温,注射盐酸罂粟碱30~60mg,观察30分钟到1小时,无缓解则及时行手术探查。游离皮瓣移植后发生动脉供血不足,应行血管探查术。
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6~72小时,因此,应及时观察及早处理。①血管痉挛:寒冷、烟碱、疼痛可导致皮瓣血管痉挛。因此,术后应用烤灯照射局部保暖,温度25~30℃,持续10~14天;加强禁烟宣教,及时注射镇痛剂缓解疼痛;必要时时进行1次肌肉注射罂粟碱30mg,以助扩张血管,解除痉挛。②动脉危象:皮瓣颜色苍白或灰暗、皮瓣组织干瘪无张力、毛细管充盈时间迟缓或消失、皮瓣温度低于正常皮肤3℃以上、针刺出血缓慢、色暗红或无血液流出则为动脉危象。处理应首先查明原因,若由于血管蒂受压造成,应及时纠正体位解除压迫;若因血管蒂扭曲而导致血供不足,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探查。③静脉危象:皮瓣颜色紫红张力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快、针刺出血活跃、放血后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并出现局部性出血增多,则为静脉危象。护理应首先观察敷料包扎情况,若由于敷料包扎过紧造成,应立即松解过紧敷料,使肢体置于血管蒂松弛的体位;若皮瓣张力过大,应拆除部分远离蒂的皮瓣边缘缝合,采取滴血疗法,直到张力恢复正常。
防感染:因皮瓣移植手术精细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长时间暴露,且大多是开放性伴有污染的伤口,护士要保证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准确输入,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病室每周紫外线消毒2次,同时限制探视人员,以避免交叉感染。
防痉挛:局部皮瓣血管痉挛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术后要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正常皮瓣颜色红润,弹性良好,温度正常或略高。观察时移开烤灯用自然光照射,以免影响观察效果。用棉签轻轻按压皮瓣观察窗,若看見有一苍白圈,并在1秒内恢复,说明毛细血管反应良好;若超过5秒,说明毛细血管反应差,是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其次,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等疼痛介质,有着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导致血管挛缩或血栓形成,要注意患者术后止痛,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持续止痛72小时并采用多与患者交流,听音乐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仍疼痛难忍,可遵医嘱口服奇曼丁等止痛药。
心理护理:患者经受意外创伤,畏惧手术担心手术效果,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给予以下措施:①帮助患者树立乐观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和开导工作,介绍疗效好的病例和患者交流,促使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转变,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手术。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③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知识。利用手术图谱和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使患者有感性认识,减轻恐惧焦虑情绪。所有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顺利配合手术完成。
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术后皮瓣血运及伤口愈合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在皮瓣血运好,伤口愈合稳定后,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锻炼,指导患者有节奏的收缩小腿部肌群(关节不动),使肌肉缓慢收缩后得到充分的放松,促进患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主动屈曲伸直锻炼,皮瓣累积的关节进行被动锻炼,术后2周皮瓣稳定后,可进行皮瓣累及关节的主动锻炼。术后第3周指导患者膝关节向各轴位方向被动活动,5~8次/日,以恢复和维持关节活动,鼓励和指导患者坚持锻炼,循序渐进。断蒂患者应注意皮瓣的保护,因皮瓣移植成活后,周围神经功能恢复需1~3个月,应防止皮瓣烫伤,冻伤,及过度磨损,对足部皮瓣告知患者穿鞋要柔软舒适,注意保护皮瓣。
虽然皮瓣成活的关键在于手术中小血管吻合口的通畅,但手术后要靠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严密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发生动静脉危象,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