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步态测试对老年人健康评价的作用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比较老年人步态变化影响因素,探究步态测试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的适用性。对简易步态的步速、步宽、步长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步态的变化,不仅是由增龄性的衰老增长引起,老年人的步态与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简易步态的测试简易方便、容易操作且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较好的判断,老年人步态是从最简单的方面综合反映老年人身体状况,通过步态变化的观察对某些健康问题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步态 步行速度 步长 步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252-0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gait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lderly, the applicability of gait test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elderly will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pace, step width and step size of the simple gait ,have showed that not only aging but also gait is relevant to health condition of seniors.
  Key Words: Gait; Walk speed; Step length; Step width
  老齡化社会程度的加剧,社会医疗负担加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健康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步行速度通常被认为是老年人残疾、认知缺损、模式化、跌倒、或/和死亡率等情况一致的危险因素[1]。RojayW[2]等认为“步态被广泛用于神经和肌肉骨骼疾病治疗,还可用于检测腿部损伤后的治疗。如帕金森病和脊髓损伤以及下肢多种类型损伤的情况,常常导致步态改变。为客观跟踪步态的变化,使用各种时空参数与预期值进行比较,并随时间进行监测以评估康复进展。”国内对于步态与老年人健康之间关系研究较少,该文通过步态的时空参数比较来探究步态与老年人健康间的关联性。
  1 老年人步态变化
  步态(gait)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神经运动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3]。在步态分析中可以分站立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进行研究。步态时相常用时间和距离参数描述,例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和跨步长;步行速度是通过测量一个或几个跨步长的平均水平速度来定义的,在文献中,通常是以米为单位(例如,m/s)[4]。步长是指步行中从一只脚着地到另一只脚着地之间的距离;步频是单位时间内的步数;步宽是指在行走时, 两侧足内侧弓之间的距离;迈步周期可以用单侧脚两次着地的时间来定义。老年人步行能力的改善,减轻他人的照料,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目测的方法,可以观察测试对象的步态是否存在异常。正常步态应该体现的特征[5]:(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2)上身姿势稳定;(3)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在很多研究中的老年人中均是健康老年人,没有神经、心血管或肌肉骨骼疾患。运用精密仪器的医学评估,在对老年人步态障碍的研究中发现,异常老年人的步态模式,可归因于大量的特殊疾病[4]。因此造成老年步态变化的不仅仅是年龄因素还有病理因素,影响老年人步态变化是多方面的,运动系统障碍、感觉和知觉系统障碍导致的异常步态。老年人步态的变化可以归纳如下[4],在时间/距离因素方面:速度降低、步长减少、步频降低、跨步长减少、步宽增加、站立相增加、双侧支撑相增加、摆动期减少;运动学方面的改变:重心垂直方向的运动减少、手臂的摆动减少、髋膝踝的屈曲减少、以平足足跟触底、髋膝的协调能力下降、站立时的动态平衡;肌肉收缩模式方面:协同运动增加(关节僵直程度增加);动力学方面的改变:蹬地时的产生能量降低、在足跟触地时吸收能量。
  2 简易步态测试
  简易步态测试即采用足印法[5]进行的步态测试。在足底涂上墨汁,把白纸铺在行走测试的步道上。让受试者在白纸上走过,留下足印,就能测量距离。也可在黑色通道上均匀撒上白色粉末,让受试者赤足通过通道,留下足迹,可测得步长,步宽等数据。
  2.1 步行速度测试
  测试人员应用秒表计算参与者所用的时间,从起点开始计时,计算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可以得到步行速度。
  2.1.1 步速测试的重要性
  步行需要在大脑运动中枢的指挥下,由多个器官和系统(骨骼肌肉、心肺系统等)的协调参与才能完成;而步速的快慢与机体肌肉的力量、平衡力、灵敏度、耐力等密切相关,因此步速可以综合反应老年人的健康状况[6]。研究发现,老年人步速减慢与不佳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而相反,不随增龄出现的步速减慢提示老年人较好的健康状态,预示步速可成为简易可行、有效的老年人健康状态评估指标[7]。
  步行能力的降低将直接影响人的生存质量[8],根据 6 000余例数据库中提取的老年人正常步速平均水平 (1.00~1.04 m/s)[7],把步行速度作为一个预测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步速的测试的过程简单易行且可操作性高,非专业人员可以通过人行道和一个秒表进行测试,将数值记录并与步速切点值进行比对从而获得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简易步行测试是一种容易观察对比的临床测试手段。步行测试花费低,可持续多次的测试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做一个初步的评价。
  2.1.2 常见步速测试方法   (1)6 m[9]:采用6 m步行实验的步速评估身体机能。在长度>8 m的诊室内用平日的步速走完6 m的直线距离,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用秒表记录行走所需时间,取2次步行时间的平均值计算行走6 m的步速。
  (2)8foot[10]:(time up and go)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受测者从靠背椅上站起,以尽可能快的步态,向前走8 foot,转身绕过标志杆,然后迅速走回到椅子前并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测试者记录受测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用的时间,以s为单位。
  (3)10 m[11]:设置16 m直线跑道,在3 m和13 m处标记步行测试的起点和终点。让受试者听到“预备-开始”的口令后,以受试者尽可能快的步行速度在0 m处走至终点,评测者用秒表记录受试者在第一只脚 跨过3 m点标志线到最后一只脚迈出13 m标志线所用时间(10 m),记录时间精确到0.1 s。
  (4)11 m[12]:取11 m距离,在3 m和8 m处分别放标志物计算参与者从3 m处到8 m处所用时间。在老年人步速与运动能力和功能能力的11 m测试中,相比最快速度的测试,平常速度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更大。
  2.1.3 步行速度测试切点值
  老年人的步行速度与认知、住院情况,甚至生存率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老年人步行速度的切点值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价中,很多文献已经给出风险后果的预测评估。下面是一组平常步速和危险后果间的切点值的联系[1],一般当步行速度>1.3 m/s时,非常健康状态;当步行速度>1.0 m/s时,存在较低的健康风险;当步行速度<0.8 m/s时,2年间可动性和日常活动能力丧失、2~3.8年预期死亡;当步行速度<0.6 m/s时,功能或认知衰退、死亡和制度化;当步行速度<0.2 m/s时,极其虚弱状态。
  2.2 步长
  造成行走速度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步长减小,步频下降则不明显,这说明步长对行走速度的降低影响很大[13]。《运动原理与控制》[4]中表示,肌肉活动在摆动相很大程度的限于摆动初期和末期,因为摆动相的腿就像重力影响下的钟摆。老年人步态放缓,主要是摆动相的时间变短,减少了摆动的距离,步长减小。Gottschall和Kram的研究展示了向前推进的力由腓肠肌产生,占行走时能量消耗的大约一半。
  伍勰[13]的研究也表明,站立相时站立中期延长,加速期缩短;摆动相时,摆动前期延长,摆动后期相对减少,摆动距离减少。通过下肢力量训练,提高下肢肌肉力量或质量,减少站立相的站立中期,增加加速期的时间;摆动相时,减少摆动前期,加大摆动后期,加大摆动的距离,使步长加大。
  2.3 步频
  周维金[14]在《瘫痪康复评定》一书中提到以步数/min表示,正常人自然步频为95~125步/min。步行速度加快时步频也会增加。但是,造成行走速度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原因,步频下降则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步长减小,体现了步长对行走速度的降低有很大影响[13]。因此相对于步长来说,步频对步速的影响较小。
  2.4 步宽
  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步宽与年轻人相比会变的更大一些,且年龄和步宽的变异性之间有线性关系,但尚不知道步宽变化多少是最佳的[15]。周维金[14]提到以cm为单位,正常人步宽为4.5~11.5 cm。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在20~50岁间最稳定,随后逐渐减退[16]。步宽增加,身體重心下降,使步行的稳定性增加。
  3 步态改善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没有临床步态障碍的情况下,在步态上具有微妙但可检测的差异,并且可以用临床上可行的技术检测这些变化,步伐较慢、步伐较少、更短、双重支撑中花费更大比例的步态循环[17]。步态的改善可以很好的预防老年人跌倒,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步频的增加与踝背屈肌力增强有关,而步长增加是与伸髋肌力增强有关[4]。要改善步态障碍的情况,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对多重缺陷的预防或治疗,仅是一种缺陷的治疗得到改善都可以大大地减少步行障碍发生的可能性[4]。步态的改变受多方面的影响,只是单一方面的改变,可能会减小步态障碍发生的风险。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于老年人步态和健康有很大的益处,进行有氧运动和普通锻炼对于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都有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就是迈步时的最大摆动角度和摆动轨迹长显著减小[18]。有氧运动提高老年人行走速度,适当进行阻抗训练来增加肌肉质量,通过肌力训练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老年人可根据自己要求,适当进行游泳和水下的活动,水下的关节活动相当于等动收缩,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
  4 结语
  在运动过程中,良好的步态即成功的运动需要行进、姿势控制、适应等多方面的配合,步态放缓可能反映了部分系统的受损和需要更加高的能量成本完成既有的任务。老年人步态是从最简单的方面综合反映老年人身体状况,通过步态变化的观察对某些健康问题早发现早预防,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G.Abellan Van Kan,Y Rolland,et al.Gait speed at usual pace as a predictor of adverse outcome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an international academy on nutrition and(IANA)task force[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09(10):881-889.
  [2] Rojay Wagner,Aura Ganz.PAGAS: Portable and accurate gait analysis system[J].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EMBC),2012(2012):280.   [3] 黄萍,钟慧敏,陈博.正常青年人三维步态:时空及运动学和运动力学参数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4):3882-3888.
  [4] 毕胜,燕铁斌,王宁华.运动控制原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钱竞光,宋雅伟,叶强,等.步行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及其步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6,5(4):32.
  [6] 曾平,韩怡文,庞婧,等.步速降低与老年人健康及相关状况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7):773-777.
  [7] 张铁梅,于普林,罗森林,等.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步速是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656-661.
  [8] 胡景萍,杜少英,宋佳佳,等.老年人的自主运动对肌力下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集志,2013,28(4):369-371.
  [9] 李梅,胡亦新,董宏艳,等.采用不同标准对北京社区男性老年肌少症检出率比较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6):426-429.
  [10]傅丽兰,毛祚彦.高龄者的体适能测验[M].Human Kinetics,2013:2-13.
  [11] 翁长水,王娜,刘立明,等.三种功能性移动能力测试工具对预测老年人跌倒危险有效性的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集志,2013,28(2):109-113.
  [12] Hiroya Miyabara,Mituyo Nishi.The relation of walking velocity with motor ability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in the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ly[J].J.Phys.Ther.Sci,2008(20):59-62.
  [13] 伍勰,陆爱云,庞军.健康老年人常速行走的步态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52-55.
  [14] 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5] Michele L.Callisaya,Leigh Blizzard,Michaei D.Schmidt,et al.Ageing and gait variability—a population-basedstudy of older people[M].Age and ageing,2010:1-6.
  [16] 赵芳,周兴龙.老年人站立及行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26):188-191.
  [17] Jacob J. Sosnoff,Brian M. Sandroff,Robert W. Motla.Quantifying gait abnormalities in person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with minimal disability[J].Gait
其他文献
畜产品安全做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越来越直接,任务越来越繁重。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聊城市按照"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品牌创建示范"的战略布
那一堂语文课,我讲得神采飞扬,教室里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毕竟刚登上讲台不久,面对同学们投来的敬佩目光,我有些自呜得意,为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滔滔不绝的口才而陶醉。课上完了
〔关键词〕 作文教学;修改能力;意   识;修改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73—0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种理想的写作境界。但对中小学生而言,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的修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学生写,教师改”是天
为评价经济甲壳动物人工饲养过程中桡足类杀除农药的药效,采用常规方法测定3种农药(蛛虫速灭、鱼虫恨、强力混杀精)对桡足类的96 h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蛛虫速灭在48、72、96 h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64-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的化学教学媒介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对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优
在“中国梦”的感召下,“体育梦”的文化内涵亟待理清。选取《火之战车》这一奥斯卡获奖影片,基于20世纪20年代域外“体育梦”的时代背景,对“体育梦”的文化叙事内涵进行了影像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安顺地区现代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该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介绍了贵州省安顺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器材;学习榜样;偶发事件;教材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52-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收到实效,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体育
番鸭细小病毒病和鹅细小病毒病已成为水禽养殖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其病原分别是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二者临床上常在同一地区流行,有时还会发生混合感染。鹅
介绍了犬淋巴外渗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对1例犬腹部淋巴外渗治疗方法进行了创新,以高频电刀为主要工具进行手术,达到了根治的目的,同时为手术治疗该种疾病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