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菌的筛选及鉴定

来源 :微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筛选黄曲霉毒素生物防控菌,为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防控提供支持。以花生原产地土壤为材料,采用牛津杯法筛选所需菌株。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抑制产毒曲霉菌株的生长、产孢、降解黄曲霉毒素实验。筛选出2株黄曲霉毒素生防细菌,编号21-1-2、17-3,经鉴定,拮抗菌21-1-2为枯草芽胞杆菌,拮抗菌17-3为地衣芽胞杆菌。分别对拮抗菌对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和菌丝延长以及减少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对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明显抑制产毒曲霉孢子的萌发、生长、菌丝的延长,减少黄
其他文献
研究p300乙酰化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感染中的作用。构建THP-1巨噬细胞模型,比较BCG感染前后p300蛋白表达水平和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改变,加入p300特
从污染的化妆品中分离到1株具有氯霉素抗性的革兰阴性菌213#。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表明分离菌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标准菌株同源性为100%,
采用荧光染色计数法对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肠道内微生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内细菌数量为(2.5±0.9)×10^6/μL。同时采用分离培养与16SrDNA基因克隆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沿海地区已成为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风险因子。采集了我国东部海域(18.1°~38.5°N,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采用管碟法对7株分离自海洋的芽胞杆菌在不同Na Cl浓度下产生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特性、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及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八大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
以大肠埃希菌 MG1655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利用敲除编码对基因转录起负调控作用的lacIq基因的大肠埃希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EC-XK99E,酶连
采用平板分离和培养瓶厌氧技术,结合 PCR 扩增技术,以沙曲矿煤为发酵基底,中泰矿业和沙曲矿井水及白腐菌为菌种来源,进行产甲烷菌培养实验,并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 EDTA 二钠,进行产
根据GenBank报道的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却基因(GenBank:CP002215.1)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isp基因。片段大小为1500bp,与从GenBank下载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 125株,筛选亚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