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视角下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剧增,精准而有效的提供社会支持显得至关重要。在研究和借鉴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对湖北省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对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进行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得到有效问卷551例为数据研究样本。研究得出不同养老模式下养老服务的供需关系、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现状、供给主体以及老年人满意度等存在的问题,而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兴办村级养老机构,降低农村居家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的门槛,提供多样化服务等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满意度;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21世纪需要面临的最为迫切的社会难题。近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根据相关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真正成为高水平老龄化国家。因此解决养老困境,缓解老龄化程度迫在眉睫,而解决养老问题不可能脱离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尤其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质量更需要来自各方主体的支持。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其生命质量在不断下降,孤独感和抑郁确诊率在不断上升,这些都使得养老满意度降低,加重养老压力。因此从社会支持视角分析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困境是重要的前提工作。
   二、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于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情况的研究颇多。曹丽(2018)认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服务支持对其生理健康自评、心理健康自评以及生活照料服务使用、医疗护理服务使用、精神文化娱乐服务使用具有显著性不同的正向作用,而生理健康自评对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使用和医疗护理服务使用具有负向影响。杨建海(2019)认为居家养老面临政府支持的缺位错位、社区组织作用不到位、社会支持主体不成熟的困境,因此要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构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李翌萱等(2020)认为现有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结构化的反应与适应,促进老年人在意识和行为方面的个体增能、确立家庭辅助性的参与导向、明确政府与村两委协调性的多重管理角色、倡导社会组织与企业提供持续性支持的责任使命,是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进行战略配置调整乃至重构的关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发现,一方面是社会支持和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研究,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现状、问题及其影响的研究,而以城市居家、农村居家以及养老机构老年人群为特殊对象的研究较少。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企图找到同老年群体所享受的社会支持的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提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三、调研数据分析
   调研以整群抽样的形式对湖北省老年人养老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共完成问卷约800份,其中有效问卷551份,有效率为68.9%,本次调查涉及的武汉、黄冈、宜昌等城市社区和农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1. 老年人得到社会支持情况。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老年人从配偶、子女处得到的支持数最多。其中,农村居家的老人从儿女处得到的支持最多(3.92),城市居家的老人从子女处得到的支持最多(3.80)。养老机构的老人除了从子女、配偶处得到,还要从养老机构人员那里得到较多支持(3.85)。从老人获得社会保障情况来看,城市养老的老人(2493.5元)比农村老人(1615.1元)要多,而且居家养老的老人(3030.1元)相比机构养老的老人(1832.8元)在社会保障待遇方面要高很多。最少的是农村机构养老的老人,仅为1203.3元。
   2. 老人获得养老服务情况。对上门看病、康复治疗、上门护理、老年饭桌或做饭、上门做家务、陪同看病、帮助日常购物、上门聊天解闷等老年服务进行调研,大部分老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其中,对于“上门看病”而言,城市机构的老人需求量最大(4.20),农村机构和农村居家的的供给量较大(4.73/3.95),这说明农村的医疗条件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城市居家中“老年饭桌”和“上门做家务”的需求量较大。需求量、供给量之间会有一定差额,城市居家的需求差最大(1.47),利用度为100%,需求实现率51%;农村居家的需求差最小,利用度为48%;利用度最小的是农村居家。整体而言,利用度不够,造成一部分资源浪费。
   3. 老年人养老服务满意度情况。在对老年人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老人对生活较为满意。对“基本物质保障的满意度”的满意度最高(3.69),其次是对“总体满意度”的满意度也较高(3.62),而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最低(3.32)。
   四、社会支持视角下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社会支持较为单一。社会支持对于养老问题的作用举足轻重。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对社会支持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社会支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调查中,大部分的社会支持来自于配偶和子女,而老人从其他途径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加重了居家养老的压力。
   2. 社会支持资金资源短缺。要獲得良好结果,资金资源不可或缺。但是就调研结果来看,一方面,目前我国养老项目单一,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人对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或其他养老服务企业的员工工资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3. 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较为单一。现在大部分老人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模式占比较少。现代老人还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现在的其他养老模式持有怀疑态度,不认可,怕受骗,因此还需要其他新型养老模式的普及。
   4. 社会支持内容与客体不完全匹配。简单来说,各类主体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人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养老机构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提供服务并不完全是根据老人的需求而制定的,老人面对这些养老服务智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因此不能完全满足老人需求。    5.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直接反映了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而社会支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在调研中,仍然有8%的老人觉得生活整体不满意,尤其是在医疗和精神慰藉方面,不满意的比例更高。
   6. 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本文通过调查老年人对各项养老服务的“本地是否有”、“是否用过”、“是否需要”等问题发现,一方面现有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不相匹配,另一方面“本地有”与“是否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一部分本地提供的养老服务,比如老年人服务热线、老年人法律援助等,老人的需求量较低,其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
   五、研究结论
   1. 农村居家老人得到的社会支持度较低。农村居家老人多为空巢老人,子女多是外出务工人员,老人严重缺乏社会支持。子女虽然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支持,但是在日常关心照料、日常看病、心理慰藉等方面严重欠缺。同样,除了子女之外,其他社会支持主体也较少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
   2. 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社会支持的支持主体单一、支持力度不高,另一方面其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和质量有待提高,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机社会支持体系。
   3. 农村老人获得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城市老人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公费医疗等为主,医疗保障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需求。但是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则较为单一,只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因此大部分农村老人表示“小病还能承受,大病看不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老人大病报销力度不够。
   而对于老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农村老人90%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为主,少数获得五保或三无救助金。城市退休职工老人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金为主。就河南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保险金而言,老人每月获得养老金只有100元左右。
   4. 老年人养老服务满意度不高。在对老年人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老人对生活较为满意。而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最低。
   六、对策建议
   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承担起养老的责任,成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者、实施者和监督者。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当努力寻求与社会其他主体的积极合作,制定优惠和补贴政策,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并有力监督其服务水平,为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加大對养老服务事业的资金投入。目前,养老服务开展的一大障碍是资金匿乏。一方面,提升收入较低的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金额,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加大老人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使每位老人都看得起病;最后对养老服务产业以及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进行适当补贴,使社会支持主体对养老服务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
   3. 支持兴办村级养老机构,降低农村居家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的门槛。目前,农村养老机构以公办养老机构和私立养老机构为主。公办养老机构实行明确的入住准则,大部分只接受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这使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条件但同样具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人无法入住。而私人养老机构则会因为国家要求高、盈利难等问题而存在食宿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支持兴办村级养老机构,降低农村居家老人进入养老机构的门槛,对于缓解农村居家养老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4. 坚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提供多样化服务。好的养老服务一定是以老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立足于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避免提供无效的和多余的养老服务,造成资源浪费,努力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5. 注重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开发与培养。提供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是养老政策和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和操作者,在整个养老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积极开发基层养老服务人才,壮大基层群体;另一方面,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培训,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机会。最后,提高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翌萱,蒋美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多元整合与优化——基于关中农村9所互助院的调研[J].中州学刊,2020(06):83-87.
   [2]杨建海.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人民论坛,2019(19):64-65.
   [3]封铁英,曹丽.养老机构老年人社会支持、健康自评与养老服务使用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4):64-71.
   [4]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05):442-447.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19215)。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基于2005~201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回归的方法,通过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不同城市群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城市地理位置分类的城市群异质性分析表明,FDI均显著促进江苏省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经济增长,且对内陆城市的促进作用大于沿海城市。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城市异质性   一、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构建  
期刊
摘要: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的生产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面临农民参与积极性低、推广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文章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构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SPSS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四个因素分别为是否了解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在实际销售与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政府宣传、农产价格波动。本文还针对合作社提高农户参与意愿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
期刊
摘要: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不同代际的员工在需求、工作动力、绩效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随着“90后”新生代的年轻群体逐步进入职场并成为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重要力量。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进而留住人才,是应对传统激励机制效能减弱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研究焦点为新生代员工中的90后,在梳理了激励因素的研究成果和经典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了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
期刊
摘要:乡村振兴,是国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文章以汝城县上祝板鸭为例,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化;乡村振兴;上祝板鸭   乡村振兴,是国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汝城县应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
期刊
摘要:“田忌赛马”反映了在保持社会契约的权威性和激励人力资本创新方面的策略观。基于现代契约经济学理论,从“立约-违约”双向契约叙事视角出发,文章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提出序贯博弈下齐王的“相马”策略,探究其中蕴含的人力资本产权和创新激励机制。在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争夺中,马匹的能力和序贯博弈为齐王提供了控制权优势,同时通过交换收益权,激发“创造性破坏”,在维护社会契约权威性的同时激励创新。  
期刊
摘要: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前景良好,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支付宝是全球移动支付厂商的龙头,文章以支付宝为例,从盈利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三个部分展开分析。支付宝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手续费、服务费、广告费和沉淀资金及利息四个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下依旧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金融犯罪的发生、用户信息的泄露、沉淀资金及利息归属
期刊
摘要:“蚂蚁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在大学校园盛行,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具有消费欲望却支付能力不足,研究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提前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的在线问卷调研,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主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 “蚂蚁花呗”等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产品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不理性的消費观念,从而增加其提前消费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大学生本人而言
期刊
摘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是关系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加强医疗基金监管更加关系到医保基金是否收支平衡、基本医保制度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探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问题,文章从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对实践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   医保基金是一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于参保者就医时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跨境贸易交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及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并举例说明商务英语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交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英语人才;农产品贸易  
期刊
高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当前“互联网+党建”背景下,网络社交正在成为一种沟通常态,传统的党建方式对基层党员特别是中青年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降低,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也难以满足和适应党员群众信息化的进程。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利用“互联网+党建”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高校“互联网+党建”背景下工作面临的困难   高校党组织层级较多,工作对象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