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择业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因素,据此,在对择业效能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择业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策略和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3701
  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据教育部统计,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010年為631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为699万,2014年为727万,到2015年预计达749万。关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08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59.8%的大学生明显感到就业压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如何提升大学生择业中的自信心和择业能力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策略,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提供新的视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1择业效能感的提出
  择业效能感是Bandura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中的扩展和应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预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包括四个方面的功能,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行为的坚持性,影响个体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个体活动时的情绪。Betz和Hackett于1981年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择业效能感,是个体对现实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觉知,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即个体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中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能力和信念。近年的职场心理学研究发现,择业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2择业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
  择业效能感是大学生职业定位、职业选择、职业决策中的重要环节,对其求职行为及求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选择的关系方面,Betz认为高择业效能感者职业技能和职业探索性能力较强,低择业效能感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探索性能力较弱,且不能做出有效职业选择。施国春研究发现,择业效能感、结果期待可以正向预测对职业探索行为。韦耀阳等人研究表明,择业效能感是成就动机和职业成熟度的中介。王波认为,较高的择业效能感能有效减轻就业压力,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刘风阐述了择业效能感对职业选择、职业决策、求职能力提升、求职目标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比,高自我效能高的学生拥有较多的职业选择和较低的职业不确定感。
  在择业效能感与职业兴趣关系方面,孙宁成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主要是通过职业自我效能感而产生,择业效能感越强,职业兴趣就越强。Ferry等发现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与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息息相关。
  择业效能感与就业质量关系方面,沈诣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缺失,择业效能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与低择业效能感的大学生相比,高择业效能感者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高择业效能感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低择业效能感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普遍较低。
  因此,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越强,越能做出明智、准确而合理的职业决策,越能产生良好的职业兴趣、也越能提高就业质量。高择业效能感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清晰、职业定位准确、职业兴趣浓厚,求职中的职业探索性和职业技能得以发展,职业选择的合理性得以增强,职业目标得以积极有效的实现。低择业效能感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兴趣不强,职业探索行为和职业技能的发展受到阻碍,无法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不能有效的实现职业目标,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滋生不良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
  3大学生择业效能感提升策略
  3.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
  大学生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和整合。可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信息进行追踪。对就业率较低、就业质量不好的专业进行全面分析,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并考证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
  3.2创造实践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班杜拉认为,个人的成败经验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成功经验会提升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
  实践中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获得成功体验,是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育中设置实践课。实践课的设置可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课内实践包括在课程中设置实践和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课外实践包括见习、阶段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实现早实习、多实习、反复实习。提早进入工作角色是提升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缓解其就业压力和就业焦虑的重要途径。
  3.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应指导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指导学生制定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学习和实践计划。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应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授大学生就业相关知识,包括大学生面试技巧培训和职场礼仪等方面知识的讲授。在实践课中可设置“模拟招聘”环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招聘,每个小组配有观察员,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给予回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4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提高择业能力
  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档案,聘请专家定期对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辅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心理知识,使其能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问题。能宣泄不良情绪,矫正负性认知,化解矛盾和冲突,增强抗挫折能力。此外,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要从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系统教育入手,指导大学生根据社会现实和市场需求确立正确的就业、择业价值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择业。
其他文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了“学习身边的张丽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系列活动。张丽莉是当代青年教师的楷模,“张丽莉精神
多数学者将《左传》中鲁国“公室”之“公”理解为国君,并与《左传》称呼鲁国在位国君之“公”混同。考察“鲁侯”“鲁公”“公室”等词在西周、春秋时期的用法,发现“公室”之
张德昭,男,1965年生,四川西充县人。先后获四川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
本文根据宽带用户分类与业务预测,结合宽带接入技术和城市发展现状探讨宽带光纤接入网规划及相关原则.
摘要:以2008年—2010年的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提高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盈余可靠性;价值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3001  1引言  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更迭,日趋完善,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会
2012年被业界称为Ultrabook元年,搭载了Windows系统的超极本给人以更多想象空间和关注,而其中超极本的轻、薄成为最大的亮点。为了展示超极本的轻薄和精致,
如家收购莫泰之后,及时整合IT系统,解决了企业规模化发展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不仅为如家未来在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并购整合的范本。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旅居海外10余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回到IT行业跨国公司这个圈子,担任某知名企业的高管。我也因此回到12年前熟悉的朋友和师长们身边。由于过往相同的工作经历
人们通常认为,每个美国人都有发财的机会,因此美国人是最不可能会仇富的。但法国历史学家亚历西斯·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人对于财富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反抗富人一直是美国人生
ERP的实施是长期行为,所以对其处的选型一定要能够长期支持企业的战略。而对于企业来说,结合企业当前的现状,制定恰当的应用规划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