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大量的乡村塾师外出坐馆,过着与妻子两地分居的生活。在陌生环境中,这些乡村塾师的馆居生活处于独处状态,催生出拒奔女与偷情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乡村塾师的拒奔女现象是礼法战胜情欲的结果,是整个国家、社会与东家对其师德严苛要求的结果。但是,礼法的束缚毕竟是有限的,面对低层次的性生理需求与高层次的情感需求的缺失,一些乡村塾师做出了为整个社会与士人群体所不齿的偷情行为。乡村塾师的拒奔女现象多见于家谱、墓志铭与日记中,而偷情现象则多见于文集、刑事档案与笔记小说之中。这体现出利用不同类型资料对于了解一个社会群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