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便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交融中成长和发展着。中国的油画家们在学习、借鉴与创新,吸收、自省与自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绘画,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油画艺术语言。在当代,如何进一步将 “油画民族化(本土化)”或如何以油画表现“吾土吾民”,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显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代课题。当代油画家潘道生老师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其油画《蝶花物语》无疑是这一实践和探索的成功佳作。
  《蝶花物语》在形式上采用人物形象主体正面一字排开平铺的构图形式,在平铺中注重人物形象的高低、正侧、前后的穿插和起伏,并在构图、色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艺术加工,采用两联画的方式表现了五位形态各异的青春女孩形象。或侧身或正面的少女,呈现出了温婉的江南气息,又体现出这一时代青年的特有的青春激情。在这一作品中少女形象與身后的景物自然和谐地统一,蕴含在油画背后的精神内涵深厚而底蕴隽永。在追求清新、和煦中透出幽淡的书卷气,抒发细腻的情感,给人与强烈的美感。
  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油画艺术,虽源于欧洲,但在传入中国后,中国的艺术家们并未固守这一西方艺术表现语言,而是在接受这一艺术形式的同时,根据本民族的审美等需要加以选择、吸收和改造。潘老师的《蝶花物语》一方面运用油画的丰富表现手段,使画面厚重饱满,制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彩。另一方面,从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吸收养料,融入了极具中国画中象征意义的花鸟等元素,把中国画的“写意”和油画的“写实”相结合。同时,又赋予画面浓郁的江南风情,具有强烈的历史地域性,表达了“吾土”“吾民”的生活经验。
  《蝶花物语》技法上更多强调色彩、色调的统一,整个画面色彩简洁、含蓄,追求恬静、淡雅,营造了静谧、柔和的氛围,以归纳、概括人物方面做得较多。(显然,老师在画中为表现某些东西而舍弃了某些东西,“舍得”处理效果良好。这也提升了我的绘画认识。)画面上斑驳的衣衫,明暗的结合,虽整体效果单纯,但细细品味,单纯中透着丰富。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背景比较概括,突出了人物。整个画面中西合璧、古今相融,体现了中国画的朦胧之美。画面中包含的浓烈的中国韵味、丰富的中国样式、中国元素,以老百姓喜爱的方式与西方油画相结合,使画面具有了新的面貌,产生了神奇的、与众不同的感觉。画作具有很强的中国式审美特征和人文特征,透发着浓烈的本土意识。民族的即世界的,而不是自我文化的虚无。《蝶花物语》在传承中国独特优秀民族文化神韵之时体现了艺术创新。
  艺术表现源自生活,源自艺术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体现了画家的人文关怀。而表现真实的生活,展现时代所特有的风采又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绕不开的主题。在当今时代,对80后们的描画正紧紧地扣住了时代主题。潘老师的《蝶花物语》画作以五个形态各异的80后青春少女为主角,所展示出的画面效果十分独特。以棕绿色为主调的整幅作品,仿佛有一种历经时代的打磨而留下的斑驳印记。画中的青春少女衣着休闲,靓丽可人,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人物情绪温和却充满了青春活力。以蝴蝶、花卉及鸟雀这些浪漫生灵组成的画面背景,无疑成了正值青春的亮丽少女的隐喻写照。初看这幅作品,似乎只是有种历史的沧桑感与少女青春荡漾的激烈碰撞的感觉,但细细品味,画家是将现代80后少女形象用油画的技法融合入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画,营造出一种时空交织,既古典又现代的意境和情调,透发出一种隐约的神秘感。这种中西合璧、古今交错在艺术表现中的强调和夸张散发出诗意的朦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80后们表征着时代的风采和精神,将他们作为对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与刻画也是艺术表现内容多元化的完美体现。在《蝶花物语》画面人物温婉的背后,透射出一股强烈的时代精神。潘老师的画作很好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在把艺术的触须伸向代表时代潮流的时尚群体时,潘老师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似乎更注重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精神状态探索的诉求,也使作品有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我们知道,代表社会时尚的群体,他们衣食无忧,生活优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就没有问题。事实上,温饱解决以后,如何满足与提升其精神需求,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潘老师的《蝶花物语》在成功塑造了这一群体的人物形象后,却又在画面上留下了更多的“欲说还休”的诉说与解释的空间,与塑造的形象如影随形。
  油画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油画艺术特有的语言、技法、风格,糅合画家的性情反映在画布之上,并通过阅读而达到的审美愉悦和感受。在欣赏潘老师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之美,还体验到其画面散发的浓厚文化底蕴,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之美。
  画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语言及才情也是评价作品的一个重要指征。对于油画家而言,在运用油画技法塑造具体的形象时,如何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在语言表现中充分展现画家气质中的艺术才情并非易事。潘老师曾生活于北方,后又定居于苏州,既具有北方的朴实、厚道,又有南方的淡泊、从容,这种个人气质以及苏州诗意般文化环境形成了《蝶花物语》独特的艺术语言。
  作者简介:
  李来仪,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艺术系学生。
其他文献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中国政协文史馆言恭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作品先后在500多次国家级、国际性和各
期刊
许钦松,1952年5月出生,廣东澄海人,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入党,大普学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一级美术师。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6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许钦松现身北京会议中心报到,参加201
期刊
武民安,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研究院特邀画家,东方书画家协会理事,盛世轩(北京)书画院高级书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济源市美协名誉主席,济源市群艺馆美影部主任、王屋山书画研究院业务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文化部金石画廊副馆长,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等。早年师承刘书民、白庚延等名家学习。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当代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和上海等地展
期刊
吴东民,字美教,号半坡,1956年9月生,海南省万宁市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海南省书画院院长,省优专家,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德艺双馨”艺术家。  其书法作品入选第五、六、七,八届国展,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展,首届书法“兰亭奖”,第一、二、三届楹联展,第一、二届行草书展,首届扇面展;刻字
期刊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專家。多年来,冯先生先后在北京、香港、日本、台湾、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获奖。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
期刊
苏士澍,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中国当代书法家。2015年12月8日苏士澍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现兼任全国政协常務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出版社长,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主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
期刊
沈鹏,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斋名介居。著名书法家、美術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幼年始习字画。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艺
期刊
吴为山,1962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全国政协常委,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屆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住建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
期刊
金永潮,号吴越山人,清趣居士。1938年8月生,浙江临安人。近年来书法作品积极参加世纪龙年书画大赛、中国书圣、画圣金奖大赛、中国企业文化年环保世纪行全国书画大赛、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赛、中国老年诗书画艺术大赛、纪念王羲之诞生1700周年书画邀请展等,荣获中华艺术华表奖、金奖和一等奖。荣获中国东方诗书画艺术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21世纪亚洲华人書画艺术500杰、国家级著名书法家
期刊
赵长青,1953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研究生学历。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诗词学会会员。被中央文史馆聘为书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聘为书画院院长。年轻时曾就读于黑龙江文学创作讲习所,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多篇,《望大陆》、《五环之花》等四首歌词在“中华情”和“2008北京奥运”征歌评选活动中获奖。曾先后出版《飞翔的乐章》和古体诗《紫怀堂诗稿》等五部詩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