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文章从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新形势下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条件的完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机械制造 实践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张爱梅(1957- ),女,山东潍坊人,泰山学院应用科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与研究。(山东泰安27102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161-02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相应专业的业务基础、较宽领域的综合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本科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机械制造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原有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为关注的重点。面对改革,我们必须厘清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做到有的放矢。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缺少工程实践锻炼和专业技能训练,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因此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难于从实验教学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并且由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内容创新和改革不够,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2.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由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受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及生产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仅看到的少,动手实践的机会更少,实习效果很难保证。在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的教学上,学生大多是自己找单位,有的甚至找不到实习单位。即使有单位实习,也很难从那里得到一些具体有效的指导。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因素之一。
  3.师资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外校引进,部分是本校培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很难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实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也不适应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需要,难以承担高、新、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进展。
  4.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设施落后,规模小,功能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硬件建设与规模的扩张形成明显的失衡,实验室建设便成为工科类院校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要方面。
  5.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评价不科学。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以及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使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缺乏标准和规范,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实践教学评价上,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尚未消除,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还未健全,因此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
  
  二、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制造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工程实践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新形势下,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按照工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达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统一。同时高度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探索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总结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建立以“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即实验类模块、实习类模块、设计类模块和创新类模块。
  1.实验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基础性工程实践训练的模块,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完成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和进行工程意识、工程素质的初步培养。该模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使学生得到以学科为基础的整体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该模块的教学过程要符合工程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规律,即在不断积累工程知识的同时,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训练有步骤地形成。因此,其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并以演示性、验证性、基础操作性实验为主的基础实验;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并以综合性实验、故障性实验以及能突出工程特点的应用性实验为主的综合实验;三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设计性实验。
  2.实习类模块是给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性实践训练的模块,其教学目的是给学生进行较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该模块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来实现的。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应构建“四大平台”,即工业系统认知平台、基础工程训练平台、现代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平台,将创新训练贯穿整个工程训练的始终。生产、毕业实习是工程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内进行的,校外实习基地的稳步建设可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工程实践,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现代化生产过程、技术装备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人员设备资金的组织与调度、产品的营销策略等。
  3.设计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训练的模块,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外兴趣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其中毕业设计是学生较全面掌握工程设计基本技能和方法,达到工程教育基本要求最为重要的训练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环节上应加强学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的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创新类模块是让学生进行解决工程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模块,其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如参加全国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赛、创业设计大赛、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各级大专院校需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学生参与高层次的竞赛和创新造活动,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实际才干培养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四大模块相互融合与交叉,支撑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很多部分,其中,仪器设备是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的重要物质条件。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将使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计划难以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的完善是实践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要克服规模发展与条件建设不足的矛盾,保障学校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内最重要的教学基地之一,对工程实践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精心营造一个遵循教育规律,用先进教育技术装备组成的实际工程环境——工程训练中心,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工程训练中心应建设成具有与现代工业生产水平相一致的实习、实验教学平台,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应及时引进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新工艺,如数控加工、特种加工、电子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PLC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使学生在高起点的工程环境中进行综合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当今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为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来看,这些教学条件的完善都较好地适应了当前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为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理想的成才环境。
  建立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学校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更好地出人才、出成果。实习基地应建成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生产科研环境,形成稳固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企业的技术、设备、产品和生产经营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其次,学校对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在企业需要时可为其输送优秀毕业生;再次,可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培训,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做到了这些,基地才乐于接收学生并达到较理想的实习效果。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责任心强,乐于吃苦,具有奉献精神。一方面,要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和实践教学基地参加生产、科研活动,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承担实践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可从工矿企业或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以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
  
  五、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新体系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首先,应该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制(修)定实践教学大纲,对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实践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编写或选择实践指导教材。其次,需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认真执行各项规定,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再次,还要建立必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全面、真实、科学、合理地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发挥实验室的效益是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现代机械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机械制造类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与市场接轨,更新观念,加大投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志广,杨大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16-18.
   [2]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4-77.
   [3]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8-121.
   [4]王车礼,等.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5,(4):90-93.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析。方法:利用HBV检测引物及分型引物对肝癌患者血清进行PCR,通过电泳检测PCR特异性产物。结果:50例患者血清中44例HBV D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普及、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手机电视业务渐渐浮出水面,针对手机电视业务,探讨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和标准,并讨论手机电视的发展趋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借鉴经济领域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理念,促进高职教育集团化运作,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是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高职教育做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未来发展勾画了宏伟的蓝图,这个蓝图的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用十七大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
目的:探讨“小结+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效果。方法:课程成绩评定采用“小结+考试”模式。问卷调查了解该模式评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效果。结果:72.83%的学生认可、支持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影响经济的因素正在发生巨大而迅速的变化,前景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处于这样环境中的我国中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能否处世不惊、坦然应对,已成为对他
作为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视频服务技术。IPTV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简要介绍了IPTV系统中的视频编码、数字版权管理、内容分发网络、组播、机预盒等
目的: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闭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探究式教学
开展双向交互业务必须将原有的单向HFC网络改造成为双向传输网络,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的双向改造,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丰富和入户率高的优势,迅速开展CM接入等交互业务,抢占市场,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