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使匠心”育人理念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育策略探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健康老龄化背景及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为出发点,探究“天使匠心”育人理念与老年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剖析该理念下老年护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 天使匠心 老年护理 职业素养 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19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Geriatric Nursing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Angel Ingenuity"
  ——Take 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 as an example
  ZHANG Yunping, DING Xiaohong, HOU Jidan
  (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 Huaian, Jiangsu 223005)
  Abstract Taking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ag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lderly nursing tal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junction point between the "angel ingenuity"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lderly nursing students, and takes Jiangsu College of Nursi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elderly nursing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Keywords angel ingenuity; geriatric care;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202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1.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6%,其中,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达到了4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中国将分别于2025年和2035年先后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和超级老龄化社会。[1]在中央发布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养结合指导意见中,健康老龄化及现代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已纳入重点;同时,在健康中国理念及医养结合模式下,社会对老年护理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改革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学生对老年护理认可度不高、相关知识技能不足、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为养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及服务质量带来隐患。[2-4]高质量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需立足健康老龄化理念及区域健康发展、老年护理岗位能力要求。近年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凝神聚力、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天使匠心”理念引领下的老年护理人才培育策略,即培养学生“职业原始感恩心、生命原始悲悯心、精益求精的技术匠心”,它诠释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与目标。
  1 “天使匠心”育人理念内涵及确立依据
  育人理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天使匠心”理念是依托护理专业特色内涵及文化发展所提炼的。“职业原始感恩心”意指对于学生对老年护理专业或职业的感念和认同,它源于护理学科中的专业专业思想、态度,且在中国古现代文学、哲学及教育学中均有体现。[5,6]“生命原始悲悯心”意为对生命、健康的感知与情怀,它源于人文护理领域中的“共情”体验能力,且在中国古现代思想和文化领域中“悲悯”内涵,意为“慈悲、同情、怜悯”是一种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怀。[7-10]“精益求精的技术匠心”意指“匠术、仁心”,它起源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工匠精神”一词,后被升华、提炼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在护理学科中的精神内涵为:精益、敬业、专注和创新。[11]因此,“天使匠心”育人理念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厚度、人文素养和品质的深度、技术技能及创新力的精度而形成的。
  育人理念的形成需立足于行业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求,“天使匠心”理念厚植于老年护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现状。高度的专业认同、深厚的职业认知是提升护生岗位能力和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基础。研究发现,学生对老年护理的态度趋于中性、老年护理工作意愿不高,且存在认知不足、共情能力不够理想等问题,影响老年人才培养和队伍的稳定性。[6,12,13]因此,提升专业态度和职业情感是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育的首要內容。探究老年人对护理能力的需求,结果发现其共含七项内容,分别是:老年专科护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伦理素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科研能力、个人专业发展能力;不同年龄、学历层次的老年人在护理需求上存在区别,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要求最高,且更渴望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其次为老年护理技能。 [14,15]因此,“天使匠心”育人理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一是提升老年护生的专业态度、岗位认知和从业意愿,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关注老年护生的悲悯情怀及共情能力,培养其人文关怀素养;三是培养老年护生工匠精神及能力,基于岗位能力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老年护理核心技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增强他们对老年护理职业的热爱度和专注力。   2基于“天使匠心”理念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育路径探析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依托“天使匠心”育人理念,提炼出“1+2+3”育人策略,即:一条主线铸思想、两种载体育品质、三种机制炼技能,经过探索与努力,该校老年护理专业于2016年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教职成厅函﹝2016﹞31号),在2019年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养老护理人才研究成为“国”字号智库调研点。
  2.1 一条主线铸思想,培养老年护生的职业原始感恩
  “立德树人”是育人的本质和第一要务,品德教育是良好专业思想的基础;而专业思想是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前提、职业发展的根本,对老年护理队伍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我校坚持思想教育主线不动摇,秉承“德育为先,专业思想教育并重”理念,帮助老年护学塑造职业原始感恩心。在校教育阶段是帮助青少年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时期,我校建立青少年思政教育体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一方面,选择思政专业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通过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制度,渗透思想、态度、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创办德育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经典美文、典型人物事迹、历史文化,培养学生情操和人文情怀,助其树立正向的价值观、社会观。
  建立专业思想一体化培育路径,对老年护生的职业思想进行系统培育。首先,把好入学思想教育关。在新生入学初期即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内容有:老年护理专业介绍及专家讲座、参观校史馆和护理实训中心、访问老年护理实践基地、参加校友联盟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健康老龄化的现状、老年护理的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工作环境等。其次,做好协同育人关。在老年护生的校内学习阶段,选择护理专业科任教师担任老年护理班级的育人导师,并实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同育人下的合作育人制,科任教师担任育人导师,与班主任协同管理班级,每一门科任教师定向导育4~6名学生,把握学生心理状况、指导其专业发展及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其专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16]此外,守好实境育人关。开展校院合作,在老年护生顶岗实习阶段定期开设专业知识讲座,邀请护理专家介绍老年护理前沿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老年护理岗位知识和职业需求。
  2.2 两种载体育品质,培育生命原始悲悯心
  依托互联网虚拟载体(微信、手机终端、学习平台)、实践载体(校园、社区、医院)培育老年护生的生命原始悲悯心。我校文化建设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院校特色文化的发展,为使学生受到传统护理美德、现代护理事迹的滋养,他们立足于中国古现代医学史、中外护理发展史,探究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护理先驱钱襄,近代护理创始人信宝珠、盖仪贞、钟茂芳等,护理泰斗聂毓禅、王琇瑛、林菊英等,“非典”中的叶欣,新冠中的山东护士张静静等人物事迹,挖掘我校护理校友生事迹,编纂成册,形成“天使匠心”护理人物事迹集。将这册“天使匠心”人物事迹集发放给学生,并通过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天使匠心”文化读书会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生命护理的感人事迹,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采集临床典型护理事迹、案例,根据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特点,提炼出“真心、细心、耐心、爱心、热心、仁心、同情心、精心、恒心、责任心”十心护理元素,融入案例,形成“天使匠心”育人案例集。在育人过程中,先将“天使匠心”人物事迹集依托互联网虚拟载体中的护理文化专栏进行定期推送给学生,以传统护理美德滋养学生人文情怀。其次,将育人案例集应用于教学,依托实践载体(校园、社区、医院)开展案例分析、文化实践及临床体验活动,将传统护理品质、人文情怀融入实践教育。
  2.3 三套机制炼技能,提升精益求精的技术匠心
  实施护教协同育人机制、一体化课程机制、多元化教学机制,倾心打造老年护生精湛技术技能、求精的职业匠心。一是完善护教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校院合作育人策略。老年护生的就业岗位为: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老年专科医院、医院老年科中的老年专科工作,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的老年护理相关工作。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教学目标中对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不明确,教学内容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护理需要,[17]分析其实质是岗位目标和护理能力的缺失。美国的老年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较早,其专业建设中已突出了护生老年护理的核心能力、老年护理课程研究项目。[18]因此,培养老年护生职业能力,需构建开展护教协同下的育人。首先,基于专业调研,滚动式修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岗位需求,突出实用、够用、必需的原则,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将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培养老年护生综合能力。其次,构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开展实施驻点教学模式,护生在第二学期即进入医院,进行院校深度融合下的实景教学,院校共建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进行科研合作等,推动专业建设的深化发展。二是完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课程改革。首先,建立项目改革一体化方案,既促进基础医学课程与专科护理课程有机融合,整合知识重叠及交叉部分,如将《病理生理学》中的“水、电解质代谢失衡”与《外科护理学》的“体液平衡及调节”内容进行融合,促进医学基础理论与专科护理实践的结合,帮助护生体系化知识的构建;又整合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课程中的关联知识,如将《内科护理学》中的“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与《外科护理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知识融合,形成項目化教学模块、教学资源,节约课时,促进课程间的融合与贯通。其次,开发《护理人文与科研》校本教材,将人文素质、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育融为一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开发护教融合下的思政融通课程,将“爱老、敬老、尊老、养老、孝老、护老”元素融入教学,开发老年护理思政育人案例。三是实施多元化教学机制。在专业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体验式教学、对分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工作坊、Seminar、思维导图、微格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学情,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灵活使用多元化教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培养其岗位核心能力。同时,运用教学资源库开展工作坊系列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提升其老年专科护理能力、临床决策能力。[19]    2020年淮安市社科课题(C-20-79);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8]12号文);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资助(苏教师函[2019]12 号);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SIB0955)
  参考文献
  [1] 李佳,车田天.养老服务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7(02):74-90.
  [2] 刘寒森,李宏力.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8):113-114.
  [3] 李晖,马丽华.中职卫校健康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30):121-122.
  [4] 曹俊.高职护理老年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和課程设置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5] 巴智明.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30-32.
  [6] 窦雪,邱爽,曾兢.护理人员对老年人态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9,33(12):2073-2076.
  [7] 许春华.老子之“慈”释义[J].哲学研究,2019(2):51-57.
  [8] 祝丹娜.先秦道家思想领域下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D].大连医科大学,2018.
  [9] 罗维.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求索,2007,11(42):191-193.
  [10] 李杰,唐祖霞.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生悲悯情怀的教育和培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294.
  [11] 王婧,商临萍.医者匠心——护理人的“工匠精神”[J].中国医学人文,2018,03:41-42.
  [12] 朱艳,张洋,文玉萍.基于共情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88-90.
  [13] 张乾龙,赵梦遐,孔令磷.本科护生老化知识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4085-4087.
  [14] 陈娟,张宁,郭加佳,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群体对老年护理核心能力的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9,33(8):1385-1389.
  [15] 李燕,宋洁.本科护生必备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J].护理管理杂志,2015,31(8):549-552.
  [16] 张云萍,傅玉峰,夏前正,等.高职护理专业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育人对护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31):3929-3931.
  [17] 齐玉梅,王生锋.湖北省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3):181-183.
  [18]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nd the John A. Hart-ford foundation institute for geriatric nursing.Recommended baccalaureate competencies and curricular guidelines for nursing care of olderadults.[R/OL].(2011-12-01).[2018-06-20].http://www.aacn. nche.edu/geriatrie-nursing//AACN-Geroeompetencies.
  [19] 张云萍,张巧玲,赵蓓蓓,等.基于护理综合案例工作坊模式的烧伤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81-83.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技能竞赛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结合。本文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如何更合理更科学的进行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从而提升学校竞赛成绩。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工作 成绩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三个指标对A大学文学院语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影响A大学文学院语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提升的最薄弱的环节为专业态度,这与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高校语文师范生 专业能力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5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经济学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回顾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经典理论,探讨了其对城市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城市经济学教学实践经验,以期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城市经济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2019年1月1日上线的“学习强国”平台,是一个具有权威性、时效性性、专业性、互动性的融媒体平台,也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学习平台,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百宝箱”和“加油站”。本文首先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习强国”平台使用现状,接着探讨了“学习强国”平台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契合性,最后提出“学习强国”平台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在高校理工类研究生中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是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专利申请与专利代理”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课程特色与实施效果,并提出优化课程的建设计划。  关键词 知识产权课程 专利申请与专利代理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
期刊
摘 要 服务地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旅游教育应该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探究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服务地方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
期刊
摘要:引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显示:四川西部边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区域性、耦合性特征。地区旅游经济实力够强,两地间距离是可以忽略的,两地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决定因素是旅游经济实力,而不是两地距离。这一重要结论对于提升西部边界地区旅游经济竞争力有着极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旅游;区域性;耦合性  四川省西部地区是资源丰富且极具多样性的旅游资源区域,是“一带一路”的交通节点和关键
期刊
摘 要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高校图书馆具有高校的重要第二课堂和文化阵地属性,在服务创新型文化创意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中,主要发挥服务育人與文化育人的优势。总结H大学在组织体系、资源建设、内容、形式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探索和经验启示,提出以下策略:深化服务育人的理念,展现文化育人的优势;运用“互联网+”创新形式,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移动服务;彰显办馆特色,打造创新型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也是当前航空航天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在辩证探讨课程思政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以“航天任务规划与评估”课程为例分析航空航天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学生为中心,引领课程思政建设;以教师为主体,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以课堂为载体,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体验和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程 航空航天  
期刊
摘 要 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参与式教学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互补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土木工程实验课的教学实践,尝试证明参与式教学实践对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具体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实验项目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以兴趣为引导,提升学生核心能力,包括:审辨性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参与式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