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学生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1~30日来眼科医院近视防控科就诊的89例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各1次,每次1~2滴,连续使用1年,同时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矫正眼镜,局部和全身不使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接受眼部全面健康检查,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等
【机 构】
:
226500江苏如皋眼科医院,226500江苏如皋眼科医院,226500江苏如皋眼科医院,226500江苏如皋眼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学生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1~30日来眼科医院近视防控科就诊的89例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各1次,每次1~2滴,连续使用1年,同时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矫正眼镜,局部和全身不使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接受眼部全面健康检查,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等效球镜(-1.98±1.22)DS,1年后两组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及角膜曲率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年后全程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43例(86眼)视力下降率为41.86%,对照组36例(72眼)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l.近视进展:治疗组(-0.43±0.45)D;对照组(-0.96±0.4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增长:治疗组(0.11±0.21) mm,对照组(0.66±0.24)m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和角膜曲率两组1年前后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使用0.5%的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使用安全、方便.有效减缓部分学生近视的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分析其变化特点,评价各因素对角膜后表面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入选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宁波第一医院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患者,其中LASIK手术37例(74眼),LASEK手术26例(52眼),术前应用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每眼,并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记录相关数值.记录患者术中的切削深度、切削比例、
目的 通过超声诊断学检测方法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对前房参数引起的改变.方法 利用A超和UBM进行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ICL后间隙等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数据.结果 A超测量中,前房深度术后(2.54±0.21)mm比术前(3.40±0.30)mm变浅(t=22.648;P≤0.01);晶状体厚度术后(4.50±0.55)mm较术前
目的 研究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黄斑区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122例(238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行黄斑区OCT检查.患者屈光度数为-6.00~-32.00 D.结果 OCT检查黄斑区正常者11只眼(4.6%),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反射不均匀及萎缩变薄者211只眼(88.7%);黄斑裂孔31只眼(13.0%),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者12只眼;无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青光眼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基础与临床研究、致病基因筛选及视功能测定、视神经损伤与保护等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因此,有必要回顾国内近年来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分析青光眼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青光眼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文中就近年来原发性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状况、基础研究、视功能检测、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眼睑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眼睑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眼睑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类似于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表现为眼睑糜烂溃疡或结节状肿物.8例病理标本均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8例均行显微镜下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第一次手术后复发3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后全部治愈.经病理证实理想的手术切除线为肿瘤外6~9mm.结论 眼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角膜瓣蒂止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Superior-hinged LASIK,S-H-LASIK)及角膜瓣蒂止鼻侧的LASIK(Nasal-hinged LASIK,N-H-LASIK)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93例186只眼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患者,其中PRK58只眼、N-H-LASIK102只眼、S-H-L
第51届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of Vision,ISCEV)年会暨第13届全国视觉生理大会将于2013年10月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首先,第5l届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年会于2013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在重庆喜来登大酒店召开,这是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年会时隔23年后再次在中国举办
患儿女性,8岁.因双眼畏光,流泪,视物不清半年,于2012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半年前双眼开始畏光,流泪,视物不清并逐渐加重.曾于当地医院诊治,怀疑角膜炎,治疗无好转,遂转入我院治疗.患儿父亲20年前曾被诊断为"右眼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虹膜缺损".入院查体:体温36.8℃,血压90/60 mm Hg,胸部X线及腹部B超均正常,未发现Wilm瘤,心电图正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
目的 评估新型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和眼前节生物测量仪Sirius测量白内障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同一观测者分别应用Lenstar 、Pentacam和Sirius 测量40例(40眼)白内障患者的CCT、角膜内皮到晶状体前表面的ACD (ACDendo
患者,男,39岁,双耳听力下降2个月,于2012年8月26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因双服发蓝请眼科会诊.患者既往有多发轻微外伤后骨折病史,分别于5、7、15、16、19岁发生右锁骨骨折、右上臂骨折、右肘关节骨折、右前臂桡骨骨折、左下腿股骨骨折,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留有肢体功能障碍,无其他病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步态正常,身材矮小(身高155 cm),毛发稀疏.眼科检查:右眼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