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iO_2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t/TiO2催化剂,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焙烧,以得到不同颗粒尺寸的Pt.并将这些样品用于CO催化氧化反应以及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有明显影响,Pt颗粒尺寸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此同时,CO催化活性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00℃焙烧的样品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表观速率方程为r=5.4×10-7p0.17COp0.36O2,说明在该催化剂上CO氧化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其他文献
2,4-二氯苯氧乙酸(2,4-D)是应用广泛的农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素,在它的代谢过程中,涉及多种化学反应.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 分别研究了它在代谢过程中的三条水解反应
研究了温度范围在723—908K的LiCI-KCI熔盐体系中MgCl2的电化学行为和热力学性质.循环伏安和方波伏安法研究表明镁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包含了两个电子转移的一步反应.利用Be
以短链阳离子三聚表面活性剂[C10H21N+(CH3)2(CH2)2N+(CH3)(C10H21)(CH2)2N+(CH3)2C10H21]·3Br-为结构导向剂,通过2,7-二(3-三乙氧硅基氨丙酯基)萘(NIS)和四乙氧基硅烷(TEOS)共缩聚,制备了有
综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自由能计算方法研究了苯磺酰胺分子从碳酸酐酶Ⅱ(CAⅡ)的活性位点脱离过程中底物与酶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脱离过程的平均力势(PMF)显示,底物脱离时存在
对二甲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之一,可以通过甲苯甲基化生产.本文采用“ourown-N-layeredintegratedmolecularorbital+molecularmechanics”(ONIOM)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的方法,计
利用精密绝热热量仪测定了配合化合物Zn(Met)3(NO3)2·H2O(s)(s)(Met=L-α-蛋氨酸)在78-371K温区的摩尔热容.通过热容曲线解析,得到了该配合物的起始脱水温度为T_D=325.10K.将该温区的
以正硅酸甲酯(TMOS)为前驱体,0.01mol·L-1盐酸(HCl)为催化剂,环氧丙烷(PO)为凝胶促进剂,粘均分子量(Mv)为10000的聚氧化乙烯(PEO)为相分离诱导剂,采用溶胶-凝胶伴随相分离制备SiO2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U原子用含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ECP)校正的基组(SDD),C、O原子采用6-311+G(d)基组,对气相中U+和CO2的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研究二重和四重自旋态
合成了三种不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PO/PEO)比例的含苯环支状嵌段聚醚,通过界面张力、界面流变、表面压以及对原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的测定,考察了其界面聚集行为和破乳作用对PE
合成了稀土(钬,Ho)-氨基酸(甘氨酸,C2H5O2N)二元配合物Ho(NO3)3(C2H5O2N)4·H2O ,并且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1R)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高精度全自动绝热量热仪,测定了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