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心理健康援助”工作的再认识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总结归纳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整合目前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内容、方法、工作体制和保障机制上,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理论观点,以期对高校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个新的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援助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刘立新(1966- ),女,北京工商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林永和(1951- ),男,北京工商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实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100037)
  [课题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系统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FA08043)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08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心理疏导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如何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一、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起步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阶段,再到21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1304所高校中,92.79%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91.3%的高校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用工作场地;93.5%的高校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至少一间咨询室;69.2%的高校配备了至少一间团体辅导室;82.0%的学校有年度专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90%的学校拥有至少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部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开展到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再到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以及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扩展着自己的工作领域。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拓展与创新。87.1%的高校对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教育部直属高校全部进行了此项工作;83.9%的高校建立了心理热线电话;80.9%的高校设立了心理信箱;61.8 %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80.8%的高校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组织;69.2%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的选修课;67.2%的学校对学生实施了危机干预,部属高校这一比例达到了89.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了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等综合工作方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为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迅速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通过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粗犷性转向精细化、集约化、个性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粗犷性发展阶段,开展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收效不够显著,表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我们在对来自理工类、文科类、艺术体育类、师范类和医科类一、二、三年级在校大学本科生共613名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总体上对心理知识了解的程度均值仅为2.54,介于了解一点和一般了解之间。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仍很不够,缺乏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识和自我察觉心理问题的能力。有44.1%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去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对专业心理咨询不了解;相关知识的缺乏阻碍了其寻求有效解决的途径。在他们遇到心理困扰时,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此,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不能得到及时帮助而逐步加重或者引发危机的情况。
  2.如何从研究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一套系统、全面、完善、便捷的心理援助体系,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求助方式上遵循“先运用自我资源,再求助外在资源”的解决策略。大多数大学生最能接受的专业心理帮助形式,是阅读专业心理教育人员推荐的书刊。尽管心理学选修课程也成为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报刊、书籍才是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最主要的渠道。
  大学生在向外寻求心理帮助的对象上,首选朋友,其次是家人。心理咨询员也是大学生较为认可的资源,但只有在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时,他们才会去找专业的心理人员寻求帮助,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向他人求助的意愿更低。
  大学生在需要获得心理帮助时,还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首先,他们对于心理咨询还存在着不恰当的认识,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心理咨询的偏见,尽管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但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认识和接纳心理咨询的内涵,担心受到歧视和嘲笑而止于心理咨询的大门外。其次,由于寻求心理咨询是在个人自身资源不足时,个体所采取的寻求社会资源的一种人际互动行为。因此,个体对人际的信任度以及自我对人际互动的掌控感,就成为影响个体实际做出求助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再次,一些人格因素也妨碍了大学生的求助行为。此外,还有求助的便捷性问题,尽管心理咨询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良好的实际效用,但是,如果选择采取这样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十分便利的方式,那么也会阻碍大学生实际做出寻求心理帮助的行为。
  
  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援助研究现状述评
  
  (一)心理健康援助的概念辨析
  通过以“心理健康援助”为关键词,在对中国期刊信息网的文献检索中,我们检索到80条相关文献,这些文献对于“心理健康援助”这一概念的使用各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心理健康援助”的理解呈现出几种视角:
  1.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援助。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是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心理健康援助的形式更多地被理解为对大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和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开辟宣传教育渠道。
  2.心理求助与心理健康援助。有的研究者把心理求助与心理健康援助等同起来,意思是指当事人在处理某种或某些心理困扰时,向外发出的求助。这实际上是把心理健康援助者的行为与心理援助对象的行为混淆了。
  3.把心理危机干预等同于心理健康援助。在我们检索的80篇涉及心理援助篇的文献中,90%以上都在阐述灾难后的心理危机的干预和身心处于困境中的心理救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健康援助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4.心理健康援助与员工帮助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企业管理中,提到针对员工的心理援助(EAP),即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它是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军队等)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成员的诊断、建议和对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与咨询,旨在帮助解决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EAP能改善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AP每年为公司节约3700万美元的成本开支,1万名加入该项计划的员工平均每人节约3700美元。EAP从组织和员工个人两方面为企业带来收益:组织方面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员工个人方面即提高个人工作与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的相关研究
  由于对心理援助的概念理解不一,因此,目前对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研究角度还着重于从教育者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出发,在完善教育工作体系上加以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心理健康援助的目标来看,主要定位在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消除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伤害上。由于对心理健康援助的内涵缺乏全面、一致的理解,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援助工作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能的发挥。
  从我国近几年有关研究来看,不同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具体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具体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中间目标是协调各种心理健康因素的发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提高;终极目标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个体全面、协调而健康地发展。
  第二,从心理健康援助的内容看,原有的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发现心理问题的症状,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与咨询,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心放在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上。这样,就会忽略学生在正常心理成长中普遍面临的发展性问题,缺乏及时、便捷、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应对技能的训练与辅导。
  第三,从心理健康援助的对象看,由于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防范上,因此心理健康援助的对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经过分析,辨别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人群,针对不同情形下的心理危机群体,开展救援工作。如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的援助、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援助、亚健康群体的心理健康援助等。
  第四,从心理健康援助的工作机制来看,由于心理健康援助的对象主要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人群,因此,心理健康援助工作必然由承担心理教育教学任务的领导和老师来执行,并发挥各级学生管理教育组织的功能。目前,许多高校都构建了“学校—院系—学生(学生组织)”三级危机干预网络。学校各级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主导性日益加强,主导性功能的发挥逐步得到提高。但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在寻求心理援助中的主体性特征,学生在心理成长中是一个独立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如何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心理成长的愿望,提供多方位的心理辅助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援助模式,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以“心理健康援助”理念,重新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调整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援助的工作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充当心理危机事件的“消防器”上,要从已有的危机干预模式转变为全员成长的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援助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提供多方面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心理帮助与支持,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提升其自身的全面素质。
  (二)充实和完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的工作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工作的内容,应该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多种复合心理“维生素”,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施用“抗生素”。要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了解、分析,梳理和归纳出大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的各方面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转变和更新针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援助工作的理念
  心理健康工作要从过去的指导型转变为服务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上,把每一位大学生都作为心理健康援助的对象。根据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分清层次,提供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完善心理健康援助支持系统。
  (四)疏通和规范已有的心理健康援助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援助工作,要重点强化制度建设和规范化,针对已经开辟的多种心理健康援助的途径和方法,着力制定相关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和效能考核办法,使得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援助更加便捷、顺畅。如积极引入和推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理念,科学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运作机制和工作规范,就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心理援助需求,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援助的工作目标。
  此外,还要开发和运用多种心理健康援助辅助工具,使得心理援助工作更加科学、及时、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2]刘立新,金冬梅,董竹娟.针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特点建构心理援助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8(8).
  [3]梁瑞琼.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
  [4]孟卓群.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基础理论研讨,2006(6).
  [5]吴磊,温义媛.大学生心理援助方式及倾向性分析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8).
  [6]张占平,申越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体系规划[J].中国临床康复,2005(7).
  [7]崔志刚.EAP的服务益处[EB/OL].http://www.xlzx.com/csxl/hneap/200812/
  8222.html,2008-12-10.
  [8]李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EB/OL].http://study.feloo.com/search_
  news.do?infoID=123914,2008-11-27.
  [9]彭松波,陶进.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的援助模式[J].教育评论,2006(1).
  [10]谷峰.灰色群体急需心理援助[J].医药与保健,2005(12).
  [11]都文霞,卢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10).
  [12]刘军,刘辉.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多元化心理咨询——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获取情况的调查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13]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其他文献
铝 3004 的流电的腐蚀行为 - 有不同区域比率的黄铜在 426 天的一个时期上在 Tuticorin 港口在热带海洋的空气被学习。区域比率, viz。一 < 潜水艇 class= “ a-plus-plus ”
阐述了发展绿色混凝土是持续发展的需要,介绍了绿色混凝土的特点,结合现阶段混凝土生产技术水平,从发展环保型胶凝材料、利用再生骨料和再生水、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提高
以辅导期与转正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比较,来具体展现实际税负的大小。
会计集中核算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对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
在凶恶海洋环境,侧面的推进洞能潜在地是部分从水和俘获一个空气洞。当在水下的捕获的空气洞逃跑和他们可以影响声纳的表演时,水泡将形成。普通商业计算液体动力学软件 CFX 被
试就制定我国交通运输业会计核算规程问题谈几点初步见解。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How to Formulate Accounting Rules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随着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的安顿、赡养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老龄人的照料、护理和安顿等生活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有关制度安排问题。制度建
从某工程实践出发,在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利用温度应力场和湿度应力场的相似性,利用ANSYS软件的热分析功能分析膨胀土浸水膨胀的规律研究其变化规律;并根据高填方涵洞上方填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幼稚与成熟同时存在,这一阶段学生在生理及心理上均在快速发展。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当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及掌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因材施教得以更好实现,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课堂;心理健康;教學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在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