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动脉硬化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血管管壁变厚、变硬、弹性减弱、管腔狭窄的一种血管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有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其他动脉硬化四种类型。正常动脉血管的管壁是一个有序的层状结构,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内膜腔内是光滑的内皮细胞,中膜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外膜为纤维结缔组织。管壁收缩和舒张依靠平滑肌细胞起作用,借以调节分配到机体各部和各器官的供血量。
   动脉硬化的原因
  动脉硬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血管中的一些杂质沉积,比如甘油三酯、胆固醇。这些脂类代谢产物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是正常的,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特别是肥胖病人,血液中的脂类代谢产物就比较高,通俗一点讲,就是血比较黏稠。如果胆固醇、甘油三酯很高,血液流过后就会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沉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动脉硬化。另一个就是高血压,血压特别高的时候,血管的工作负担就比较重,所承受的压力就比较大,于是代偿性的引起血管壁增厚,导致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  本病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因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高血压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进入动脉壁,使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控制不好,冠心病发生率约提高4倍。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最肯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硬化作用。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的脂肪在运送过程中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时间久了便会出现动脉硬化现象。
  肥胖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或110),BMI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者BMI>24千克/平方米,称为肥胖症。肥胖可导致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伴发高血压和糖尿病。近年来胰岛素抵抗症所致的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缺少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多余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粥状动脉硬化。
  抽烟  动脉硬化的程度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吸烟引起动脉硬化的机制主要是与吸入一氧化碳、烟碱和其他毒性物质有关。吸烟还可使健康人的胰岛素敏感性受到损害,导致或加重胰岛素抵抗,产生高三酰甘油血症,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能引起冠状动脉舒张功能损害,导致主动脉的弹性急性蜕变。所以,预防动脉硬化应从戒烟开始。
  过大压力  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家族史  指基因遗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发生动脉硬化疾病。有的是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形成血管壁损伤,促发动脉硬化发生。
  营养成因  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子是胆固醇。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胆固醇在体内是细胞膜、脑及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与荷尔蒙、维生素D的形成有关,具有特别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但如果攝取过量,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危害健康。临床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另外,油脂饮食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的危害
  动脉硬化所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动脉硬化的主要危害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相应动脉管腔变窄甚至闭塞,从而使其供应血液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脑肾等多种脏器发生缺血性病理变化及相应临床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眩晕、头痛。后期脑萎缩时,可有精神变态、痴呆等症状。
  2.脑动脉硬化可导致脑出血、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脑卒中(中风),可造成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
  3.颈动脉硬化时,如同两只手掐住了颈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时间长了会导致脑萎缩。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4.肾动脉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以及微量蛋白尿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四肢末梢发凉,间歇跛行,严重时发生肢端缺血坏死。
   眼底动脉是及时发现动脉硬化的窗口
  人们患了动脉硬化后,一般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动脉硬化是一个“温柔的杀手”,不一定哪天突然发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置人于死命,医学上称之为“猝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典型“信号”,患有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人,全身动脉血管多有硬化,只不过眼底动脉容易观察。我们可以通过眼底动脉的情况大致预测全身动脉的情况。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这些疾病可加速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的进程,应每年定期检查眼底及全身情况。   但不是所有的眼底动脉硬化都代表动脉硬化病情危重。一般来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性动脉硬化。如果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也无眼部其他异常情况,仅在眼底检查时发现视网膜动脉普遍稍变细,可以放心无虞。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壁的弹力层和基层逐渐失去弹性,导致全身系统的退行性硬化。
   动脉硬化的检查和诊断
  对于不同部位的动脉硬化,检查和治疗也各有差异。诊治时应遵医嘱。
  1.血脂检测。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增高,HDL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
  2.血液流变学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往往提示血黏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4.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5.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
  6.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动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7.动脉硬化检测。宜运用四肢同步测量pav和ABI的值来判读有无动脉硬化,再辅助于多普勒确定发病位置。现在有国产动脉硬化仪,如VBP-9动脉硬化检测仪。
   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动脉硬化以预防为主,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对于動脉硬化的患者,较轻者以药物为主,较重者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保障合理膳食  (1)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因素,因此提倡清淡饮食,尽量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同时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瓜果和豆类。(2)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肥胖人群居多,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3)高血压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因此高血压患者需注意盐的摄入量。(4)已经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切记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适度体育运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可以预防肥胖,提高循环系统功能,调整血脂代谢,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体力劳动时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劳动习惯及心脏功能决定活动量,切忌过度劳累而产生不适感;体育活动时要循序渐进,不勉强自己做剧烈活动,老人可以散步和打太极拳。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吸烟、饮酒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要戒烟、限酒;(2)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作息规律。睡眠时间要充足。
  药物治疗  (1)降脂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若效果不佳可联合依折麦布或贝特类降脂药;(2)抗凝类药物,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3)中药中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当归、三七、银杏叶等;(4)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应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物,减少动脉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5)适当应用血管扩张药,可改善侧支循环。
  手术治疗  对颈动脉重度狭窄者,可采用颈内动脉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可采用支架植入术;对于不能行支架植入术者,行旁路移植手术或者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狭窄者,可采用含支架的血管成形术。下肢动脉闭塞者,可采用周围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下肢动脉介入治疗。■
其他文献
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
期刊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在正常妊娠期间,母体为了向胎儿和胎盘输送足够的营养,以及胎盘激素对胰岛素的对抗作用,会发生胰岛素轻度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自身血糖稳定。其程度通常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分娩后恢复正常。部分妇女在妊娠前血糖正常,但由于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孕期胰岛素分泌代偿能力不足,母体血糖水平升高,被称为妊娠糖尿病。而妊娠前就有糖尿病者,
期刊
在很多家长的理解中,孩子贫血只要补铁就能治好。其实,贫血的准确定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症状。缺乏铁质只是原因之一。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盲目补铁,可能对治疗贫血无益,反而有害。  贫血可依照贫血的病因以及发病機制,结合红细胞数目的变化进行分类。①红细胞生成减少:比如白血病、肿瘤侵犯骨髓、肾病以及肝病等疾病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限于当时的发展和条件,对铅中毒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其实从汉代炼丹术发展后,当时重金属中毒的情况就非常严重。唐代多位皇帝就是死于“神丹妙药”,实际就是重金属汞、铅、银等中毒引起的。  中医把此疾病归结于邪气中毒,采用了很多中药来祛邪除毒。常见有葛根、姜黄、大蒜、槲皮、木耳、昆布、海藻等一些中药,这些药物有很好效果。  葛根 葛根素是从葛根中提取的能祛除人体中重金属的主要成分。葛根是一味
期刊
有句富有哲学意义的格言可能许多人都知道,“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寓意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彼此之间没有可比性.其实,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比”,我就是我
期刊
为何儿童是铅毒性的高危人群   首先,人体的血液进入大脑有个屏障,我们称之为血脑屏障。儿童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成熟,铅可通过血脑屏障到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容易受到铅的损害。其次,儿童消化道、呼吸道的铅吸收率比成人高5~10倍,肾脏排泄铅的能力也显著低于成人。再次,儿童好动,手、口的动作相对多,环境中的铅容易通过手-口吃下去。  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对铅中毒特别敏感。宝宝铅中毒往往是通
期刊
俗话说:人老先从牙齿老。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1年就正式提出了“8020计划”,呼吁人们把80岁时仍然拥有20颗牙齿作为一个人生目标。但在现实中,口腔疾病依然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多发病。龋病  所谓龋病,俗称“虫牙”或者是“蛀牙”,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致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疾病,甚至还能引发牙槽骨和颌骨的炎症性疾病。在龋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患者的病情将会持续进展,逐步形成龋洞结构,引致牙冠结
期刊
1岁的天天能吃能喝,但是夜间睡眠质量不好,易哭闹,拉的粑粑一直偏稀不成形,还伴有口臭,身高和体重也停滞不动.天天妈妈带宝宝来到儿童医院看了消化营养科医生,做完检查后得知
期刊
儿童近视,一般人都将其归罪于遗传因素,以及平时用眼习惯不卫生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以下三大易被忽视的常见因素,对导致儿童近视高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NO.1:挑食偏食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多种营养充分供给,而挑食偏食会使其所需某些营养元素不足、失衡,既不利长身体,又影响正常视力。研究表明,钙、铬等矿物元素和维生素B1、B2等是保证儿童视力正常的重要条件。如钙元素在
期刊
71岁的王先生因反复头晕和走路不稳2个月,到医院就诊。经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腔隙性脑梗死。进一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其右侧椎动脉从颈段开始就闭塞了,左侧椎动脉颅内段也有很严重的狭窄,而这支严重狭窄的血管就是导致患者发病的罪魁祸首。在充分评估后,医生为其实施了左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血管狭窄消失,王先生再也没有发生过头晕和走路不稳的情况。  54岁的林先生,一年半前因突发左侧手脚无力到医院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