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海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特征的5年变迁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09年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较,探讨其5年来的变迁.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人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常住居民5060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 2009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3.5%、16.1%和40.0%,较2004年分别增加0.6%(P<0.05)、2.9%(P<0.01)和6.8%(P<0.05);其中男性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37.9%、17.1%和44.6%,较2004年分别增加3.7%(P <0.01)、3.7%(P<0.01)和10.2%(P<0.01);2009年女性腹型肥胖患病率为38.6%,较2004年增加6.6%(P<0.01).此外,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50 ~ 69岁达高峰,70岁以后有所下降.男性肥胖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绝经后女性肥胖患病率明显升高.2009年各组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血尿酸水平均较2004年有所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水平为肥胖的正相关因素,吸烟为负相关因素.肉类摄入量与男性肥胖有关,主食摄入量与女性肥胖密切相关.结论 与2004年相比,2009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升高,中青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尤为显著,应作为未来肥胖防治的重点;增龄、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紊乱及饮食结构不合理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虽吸烟可减轻体重,但不主张通过吸烟控制体重。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385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因素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针对2010年1至6月本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3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及甲状腺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8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良性结节组264例,占68.57%;恶性结节组121例,占31.43%.良性结节组平均年龄(48.1±13.4)岁,恶性结节组平均年龄(45.6±12.5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杳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程度,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光检测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水平.结果 提示病变组5-羟色胺显著高于无病变组(P<0.01),重度病变组5-羟色胺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组(P<0.01)。
目的:格列齐特、格列苯脲对β细胞K_(ATP)通道作用的研究较多,已为业内较熟知,格列美脲及格列奈的研究最近也有报告.格列喹酮由Borieger Ingeiihen公司研发在独联体及亚洲应用较多,但尚未见其对β细胞电生理的研究报告。
期刊
垂体瘤患者术后进行垂体功能的评估可以及时地对垂体功能减退者进行合适的替代治疗.但我们当前的临床现实是能够接受恰当的术后评估的患者还不到50%.只有加强内分泌科与神经外科医师的技术互补协作以及三级医院医师和基层医院医师的密切联系,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才能弥补当前垂体瘤治疗存在的缺陷。
病例  49岁女性,发现高血压与冠心病6个月,因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而就诊.治疗前,空腹胆固醇为250 mg/dl,甘油三酯200 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45 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165 mg/L。
期刊
生长激素瘤合并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垂体生长激素瘤合并甲状腺高功能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并对两者关系的近期国内外研究进行复习。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联合阿卡波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4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周前后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变化.结果 (1)加用阿卡波糖后明显减少血糖波动,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M值、日内血糖极差、高血糖时间(%)、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
每8对育龄夫妇即有1对不育,其原因半数与男性有关.其中2/3为原发性睾丸疾病,影响精子发生;大部分病因不明,或用精液参数表示,或称为原发性精子生成障碍和特发性不育.辅助生殖技术(ART),如从睾丸分离和收集精子用于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已广泛用于精子数量不足或活力低下的患者.医生应告知患者夫妇男性不育的原因,并尽量识别有可能治疗的疾病,即使很少见(如促性腺激素缺乏症)。
期刊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然而,即使具备卓越的穿刺和病理阅片技术,仍有部分细胞学检查模棱两可,使得结节的性质无法确诊.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了有力帮助.一些如BRAF、RET、PAX8/PPARγ突变基因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
探讨新发现的内质网蛋白ERp46对棕榈酸诱导的βTC6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的可能调控作用,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ERp46对内质网应激的三条通路均有抑制作用,进而减少βTC6细胞的凋亡率,对细胞起保护作用(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