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幼儿师范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针对幼师体育教师、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采用分项教、学生选项学的组织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意识,对体育教法创新、成绩的评价,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改革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 幼师体育课 个体差异分项教 选项学
  一、体育教师分项教、学生选项学的教学模式涵义
  所谓体育教师分项教,就是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特点,把体育教材科学的合理的分成几个类,各个体育教师针对自己的特点,教其中某一类的教材内容。所谓学生选项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某一类体育项目进行学习的形式,学生每学年可以从新选择一次学习项目。
  二、体育教师分项实施过程
  (一)确定各年级的体育教材。基础教材: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民族传统项目等为主。选修教材: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为主。专业教材:幼儿体育活动指导、幼儿体操、幼儿游戏、校本教材等为主。
  (二)确定各年级的体育专业教师。基础教材主要是一年级。选修教材主要是二年级。专业教材主要是三年级。分别确定老师。
  三、学生选项的实施过程
  基础教材、选修教材。采取自己选项参加学习的形式。全校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产、兴趣、爱好选择报名学习,重新排班上课。必须至少完成球类两个项目的学分,田径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专业教材。自然班教学。专业教法老师担任。
  四、分析与讨论
  (一)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
  1.学生掌握的教法多、手段多、知识精。每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动作、行为与方法各有其特点,所教的内容都是他们最擅长的项目,研究最深的项目,对知识的了解更精、更深,学生可以选项学习,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学习。有利于幼师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担任合格的幼儿教师或者幼儿体育教师。
  2.对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影响。进入幼师学习时,采取教学内容“齐步走”的教学组织形式,男女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幼师生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分项教、学生选项学,可以满足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的需要。
  (二)有利于科学的准确的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1.教学过程的成绩评定,是由体育教师评分,体育委员评分,小组长评分,各小组成员分别参与评分的形式。
  2.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的成绩评定,是指采用学生选项的形式进行考试。
  3.学生体质健康的成绩评定。
  4.幼儿教师专业体育能力评定。幼儿师范的专业性质非常强,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和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参加工作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学生的队列指挥、幼儿体操的创编、讲解示范、游戏的组织和设计、幼儿早操的组织管理等进行书面和实作过程的评价。
  (三)有利于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有利于教师合理制定计划。根据教师的个人特点,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教材分为几个部分,由几名教师完成其教学内容和目标,每个教师分别制定出各个体育项目,每个年级、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达到那一级水平,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2.有利于体育课教学中采用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由于是一个年级中都喜欢、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水平差别小,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更加有利于学生上课、课外自觉地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四)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创新
  1.有利于在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课间操可根据各选修班的特点,在老师的组织下创编一些新的,适合幼师生特点的,徒手操、器械操、小型团体操等;定期的更换课间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全校推广,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间操的效果。
  2.有利于体育教師组织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在选材方面,由于体育教师教全校的某一体育项目,有利于他们发现所教项目的特长生,有发展前途的尖子生,参加县市运动比赛,并兼职幼儿体育教师。
  (五)有利于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开发与创新。
  1.由于所教项目各有其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对场地、器材的使用也有不同。使用场地、器材相互冲突的现象大大减少,甚至没有,可合理分配场地器材的使用,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效率。
  2.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明、自制体育器材、教具等教学设施;由于体育教师长期钻研某一些体育项目,很容易创新自制一些体育器材教具,有些器材教具也可以通过学生来制作,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结论与建议
  (一)教师分项教、学生选项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幼师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全的体育知识。
  (二)此模式可以向各类中职学校、高中、大学等学校推广试用。
  (三)此模式需要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选项学习。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2] 曾于文.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卢占海.体育课分项与选项的教学[J].科学教育.2007.08.
  [4] 吴博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的新的教育环境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体育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传播活动。体育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教育者、信息、通道、受教育者、反馈、障碍和环境。这些要素变化都会影响体育教育传播效果。本文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体育教育的传播过程,旨在有针对性的提高体育教育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 体育教育传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提出学校应高度重视来历素质训练,传授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的耐力素质,增进其健康,促进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耐力素质 持续负荷法 间歇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一、体质现状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职业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尤其,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更加注重人性化,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为目的。本文就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职业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以供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自从有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两个指导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之后,便将素质教育观念逐步地引入其中,目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解决了很多问题。然而,针对中专职业学校等院校,受学生素质、学校软硬件资源、教学模式等影响,体育学科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仍然存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通过高职院体育课程教学发展高职素质,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基本任务,当然也是高职体育必须担当的重要任务。但是,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尚必须研究与采用相对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 职业竞争能力 文化素质  通过高职院体育课程教学发展高职素质,是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在我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和营养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身体的素质也越来越好。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人们对自己的营养和健康变得更加地注意。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营养和健康,大人们都非常在意,常常给孩子们买一些补品,强壮身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足球选修课程,注重以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为主要形式的足球选项课程教学组织方案。逐渐摆脱了完全学科教学结构的课程模式,开始向着学习结构与学科教学结构相结合的方向转移。足球运动项目对体能、技能、心理、情义、社会责任增强的基本要求以及对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的追踪调查等问题,都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