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学校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逐步增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可以实施“低”“缓”“增”“实”的德育策略,加强班集体建设,夯实德育基础工作,实现家、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帮助该群体融入城市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德育工作 “低”“缓”“增”“实”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质的飞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空前热切。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数目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支持了各地的发展,也逐步在城市“安营扎寨”。与此同时,其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主要在分析该群体的基础上,探索该群体占比较高的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比起城市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得更为敏感、怯懦,自信心和自控力较弱,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这对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等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该群体基本都有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经历。由于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忙于生计,很少与学生交流,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另外,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一般不是太高,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自尊心得不到呵护,学生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有所偏差。
  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精心谋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系统设计德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工作的价值。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策略
  针对该群体,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探索出“低”“缓”“增”“实”的教育策略,希望尽快让他们在心理、学习、行为上融入城市学校。
  1.低起步。
  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分级加强班集体建设,落实“德育低起步”。“低”不等于低要求,而是做实基础工作,落实基础目标,将“低”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抓手。我们将“低”目标分解为若干阶段的若干任务,并分步骤实施。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我们淡化他们的学习成绩,重点抓养成教育,促进其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较高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缓递进。
  基于该类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坚持小步走、长巩固、多鼓励的缓递进策略。七年级重点抓学生的在校一日常规,包括不穿奇装异服、勤剪指甲、上学不迟到早退、文明就餐等基础常规;八年级以普法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国家法规的意识;九年级则以如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作为学生活动的切入点。我们还开展了各类比赛与活动,如文明校园手抄报比赛、校园好声音歌曲大赛、图书漂流活动、火灾地震演习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缓进的德育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增信心。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和载体。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如果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那么以往的不良习惯就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营造有利于班集体建设的良好氛围和条件,让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与幸福,展示个人价值,逐步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体会到“我”的存在、“我”的作用、“我”的快乐和“我”的价值。学生通过参与系列的班集体建设活动,性格变得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4.讲实效。
  一是依据校情、学情、班情制定德育目标。我们将德育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层次。近期注重教育细节,从常规入手,细化标准,在规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中期注重活动内容,通过开展比一比、看一看、展一展等教育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融入生活;远期注重学习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動力。
  二是构建班集体建设的立体网络。学校构建由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行政值班教师和社区、家长等组成的班集体建设立体网络,挖掘校内外资源,助力班集体建设,使班集体建设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实现全员、全程、全科育人的目标。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学习的动力和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校园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三是因势利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规划了三年的德育主题月活动,既强调活动的教育性,也强调活动的艺术性,让德育活动贴近学生需求、遵循教育规律,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学生通过策划、组织活动,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从中找到了自信。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动力就有了,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融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然而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育人的工作更是如此。我们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实现家、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心洲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直面新时代,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重新审视和理解费孝通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启发性思考.可以由“格”出发去理解“一体”的中华民族意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教师个体还是对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四川3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四
《憩园》作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在对家庭生活的反思上承继了《激流》系列的精神启蒙,但也因作者对人生和家庭问题的思想转变,启蒙的内核出现了一定变异。在《憩园》里巴金不再热情激昂地批判封建旧家,转而以一种温情和悲悯对小说中的人物报以无差别的人道主义关怀。不同于巴金在其他作品中采用的单线结构,作者在《憩园》的叙事中采用了多线并进的手法,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了繁复的内容,形成了其复调品格。因此启蒙的承继与变异、人道主义精神和复调品格就成了讨论《憩园》接受绕不开的三个接受视阈。
画作《延安火炬》,火把照亮欢庆抗战胜利的各界群众,展现全民族众志成城的伟力;画作《北平解放》,群众簇拥解放军队伍前进,见证“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合力;雕塑《开荒牛》,以
期刊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存在顶层高度重视、但执行逐层衰减,方案力求全面、但忽视个性培养,重视传授知识、但忽略能力培养,教师竭尽全力、但收效难成正比,学生兴趣高涨、但期望难以满足等问题。应采取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综合素质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拓宽综合素质教育渠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考查考核机制等对策,方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效的逆营销可以减少消费者的资源浪费。通过操纵逆营销诉求的心理距离,并且结合消费者的问题需要水平,考察逆营销如何有效抑制消费者的资源浪费倾向。研究结果表明:(1)心理距离较近(VS.较远)的诉求会产生更好的逆营销效果;(2)问题需要较强(VS.较弱)的消费者更倾向受到逆营销说服;(3)当心理距离较近的诉求遇到问题需要较强的消费者时,能够产生最好的逆营销效果;(4)行为效能感是逆营销沟通与其说服效果之间的中介变量。在逆营销实践中,应该增强消费者的问题需要,并且建构较近心理距离的诉求,以便增强消费者的行为效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渐兴起。目前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校园尚且存在许多的问题,数据之间没有有效的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聚焦日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读懂小说。  2.借助日记,教会学生选点切入,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及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大家走进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常规描写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他文字形式?  生:信,歌词。  生:日记。  师:非常好!大家能够关注到文字形式,很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学习的革命。那种传统的受限于物理时空的学习存在场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学习环境、学习形态、学习方式等都呈现出双重存在结构,现实与虚拟交互依存,学习者之间也因有技术支持而能很好地实现跨越时空的广泛交流,人们所期待的精准学习、高效学习,完全可以借助高速度、低延时、低功耗等“互联网+”的特定信息技术平台得以实现。如何做“互联网+”时代的优秀学习者,已然成为每一位学习者必须直面思
雍正朝始,清政府对云、贵彝族聚居地区进行了改土归流,吴三桂作为清初清廷在西南疆域的代理人,在彝族文献《布默战史》《吴三桂野史》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塑造:《布默战史》将之视作仇人,而《吴三桂野史》中则对其带有一丝同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吴三桂在不同时期对待彝族群众的政策态度不同,另一方面也归因于记忆群体所接受的记忆不一。同时,虽然两本书反映的事件有所差异,但也反映了云、贵彝族地区对于国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