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咏古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庚寅孟夏离金城,寻觅古迹河州行。
  穿云破雾息积石,风情苑中思故人。
  彩陶先民似耕耘,禹王犹在战乾坤。
  神泉引得白驼现,积石关前车辚辚。
   大墩山顶烟火红,长宁驿馆盛太平。
  黄河舞袖东腾去,临津渡来今光明。
  
  不临其境,不知其美也。因工作需要,我又一次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重点考察大河家镇文化遗产保存情况。此次考察不仅被这里的人文史迹所震撼,也为这里的自然景观所倾倒,真可谓是融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之圣地。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集镇,临黄河而界青海。这里有积石山、积石峡、黄河等自然景观,更有马家窑文化遗址、禹王石、禹王庙、河关城、长宁驿、临津渡等人文景观,自然美与人文美构成了一派美好佳境。落坐在黄河岸边的保安撒拉风情苑茶厅里,一边吃茶一边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仿佛看到了曾在这里上演的历史活剧。
  
  积后山
  
  积石千寻垂宇宙,经流万里合西东。
  明·沈越
  山形西控三千里,水势东流几万秋。
  明·高弘
  两岸丹峭千寻壁,一带横看万里流。
  明·张涣
  丹崖绝壁冲云开,惊涛逐浪翻晴雷。
  明·吴铠
  积石山本系祁连山山脉的北延部分,因青海南部的阿尼玛卿山也曾称积石山,为加以区别,积石山县境内的积石山又称小积石山。它是临夏州境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排列的达里架山、雷帝山、五台山、黑大山及其东侧山峰的总称。其中达里架山海拔高达4636米,黑大山最低,海拔也有3356米。这里怪山异峰耸立,黄河曲折奔腾,夏季气候凉爽,冬季山峰积雪。山中动植物丰富,人山中,能看到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苏门羚、兰马鸡、雪鸡。坐在风情苑即可品尝野百合、乌龙头、野杏子、山榛等山珍,是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积石山因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所载大禹“导河积石,至龙门,人于沧海”而得名,并响誉中华大地,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吟咏更使其美名远扬。原本秀丽的山川,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华夏大地的名山胜景。
  
  积后峡
  
  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
  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终古轰春雷。
  两岸尽是凿通处,千秋尚带砍余痕。
  
  明·王锦
  
  积石峡在积石关西端,是黄河上游最为深长而险峻的峡谷,长约25公里。入其峡,黄河两岸山峦叠嶂,绝壁千仞,高耸人云,幽深邃远。洪涛巨浪,拍石生烟,深邃而险峻,神奇而壮丽。传说,积石峡是大禹治水时因导黄河东流而凿开的峡谷。《史记·夏本纪》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据传,上古时,水患严重,大禹接受尧帝的治水命令,先从黄河开始治理。禹沿河溯流而上,来到积石山,看到黄河被积石山所阻,洪水蓄集,一片汪洋,每遇暴雨或雨季,河水滔滔而下,造成九州之害。他认为只有泄水才能消除水患。于是他一改父亲鲧筑堤堵水的方法,采用疏导之法,开始凿山之业。经过千辛万苦,积石山终于被凿开,黄河顺凿开的峡口飞泻而下,归向大海。积石峡两岸绝壁上层层叠叠的纹路,传说是大禹凿山时留下的斧痕。峡口南岸耸立的石头,传说是禹王歇息时坐过的石头,被称为禹王石。关东1里处有三个三角形排列的巨石,传说是禹王起灶做饭的地方,被称为禹王支锅石。所有这些构成了一组活灵活现的夏禹功绩的物证。正因为这里有壮丽的自然美和深厚的人文美,历代都在怀念、颂扬和利用。清代人将这里列为河州八景之一,日“积石奔流”、“积石神功”。
  
  积后哭
  
  关盘积石俨金城,一派河流贯峡横。
  明·鲍龙
  地险天成第一关,嶷然积石出群山。
  明·李玑
  黄河水急湍声壮,积石关深树影寒。
  明·李景隆
  积石关位于积石峡东口黄河二级台地的关门村,现仅存关墙。它南靠积石山,北f临黄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史上是唐蕃古道之要隘,军事之要地。《河州志》载:
  “隋置临津关,宋元立积石州,明洪武三年改为关。”明洪武三年(1370),御史大夫邓愈统帅大军攻克洮山、岷山、河州后,在河州沿白石山、太子山、小积石山山脉设置了24座关隘,驻关把守,形成了一条西北起黄河、东南抵洮河的防御线,作为保护河州、抵御西南游牧民族进犯的屏障,或日“边疆”,或日“长城”。24座关隘中,积石山县境有7座,其中积石关最大,筑有扼控咽喉的宏伟关门,并筑有碉堡、哨所,南峰上筑有号称“积石锁钥”的墩堡,构成了严密的防御网络,被称为“西北部第一大关”。
  
  禹互庙
  
  七政经天虞帝德,九州沸地禹王功。
  导河奠土生民粒,则壤成邦荒迹通。
  明·沈越
  积石山前庙貌遵,使臣经此事繁频。
  云旗风驭神如见,玉宇金书秘可论。
  水上八年躬四栽,地中九曲道三门。
  迩来澜到纷成说,砥柱独瞻万古存。
  明·张涣
  禹王庙始建于何时,无定沦。现存遗址在关门村。据《重修积石禹王庙记》载,原庙“倾圮为甚,且僻置关外”。明嘉靖年间,巡按御史卢问之重修,并移至关内。光绪年间遭兵燹,原庙无存。由此看来,禹王庙前后有两处,早期在关外,今无存,后期在关内,今存遗址。据明弘治十七年(1504)《禹王庙记》载:“弘治庚辰十月,侍御李公玑历此……乃嘱守备蒋公昂创立祠宇、鸠材、相地、肖仪,经始勿亟,厥功告成,厥度惟新。外而番夷,内而军民,瞻仰于是,皆知神禹之功,同天地之大也。然人于神而致敬,神与人而介福。”
  此即早期禹王庙始建之因由。据明嘉靖四年(1525)《重修积石禹王庙记》载:“积石,古雍城之域,龙支故地。有大禹王祠庙。岁久倾圮为甚,且僻置关外。嘉靖甲申三年(1524),侍御古朔卢公问之,奉命巡按陕西,还自甘肃,历西宁,将之河州……移檄分守参政宜宾王公教、边备副使骊城翟公鹏、督属重建。移至关内。东向,中为殿六楹,设神位肖像、龛幕。后为寝殿八楹,左右各为庑,前后共十有六。缭以周垣、广以丈计八十有五,袤二百丈。前为重门各四楹,题额如制。经始于是年九月,落成于次年三月。”此即移关内后之规模。时过11年后,又有重修,据嘉靖十四年(1535)《重修禹王庙记》载:“嘉靖乙未之夏,侍御新野刘子良卿监视茶马之政,莅诸州,诉积石以观河源,乃檄州执事撤而新之,聿增厥制,惟闳惟垲,焕然改观。且铸铜镂木,祭器亦罔不饰。”《河州志》又载:
  “嘉靖乙未……重修寝庙三间,大殿三间,左右厢房六间,乾门三间:大门内,左察院一所,右按察司一所,门房一座。”时过170余年后,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再次维修。据清知州王全臣《重修禹王庙碑汜》载:
  “余任河州之明年,以事至积石关,问禹王庙所在,则颓垣败瓦,回民犁锄及于宇下,乃大为惩革。方议葺之,而未有暇也。以今年春,仍于旧地,面河北向,为大殿、左右廊、庙门,周以土垣,足给祭祀而已。 落成乃记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青海循化撒拉族起兵反清,
  “河湟事变”爆发,袭积石,杀守兵,烧禹王庙。此后该庙无存。仅有遗址埋于地下。
  
  河关城、长宁驿
  
  长宁驿址有残留,更溯金元积石州。
  忽报河关得汉县,城垣汉瓦共寻求。
  今·张思温
  河关城、长宁驿遗址均位于风情苑南侧康吊村,处黄河二级台地上,高出河床百余米。汉代曾在此设河关县,唐代为积石军,金元时改为积石州,明代设置长宁驿。五个时代的文化沉淀于此。该城每边长500余米,分上城与下城,现残存部分城墙。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河关县,属金城郡管辖,系建县之始。汉末、三国时这里曾多次燃起战火。据史载,东汉末黄巾起义,袍罕、河关的汉、羌人民也起兵反汉。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陇西人宋建举兵乘机割据,自立为“河首平汉王”,统治其地30余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曹操派夏候渊率兵讨伐,围攻袍罕月余,最后城破,斩宋建及百官。随后,夏侯渊派张邰领军平定河关,从河关渡黄河,进入小湟中(今湟源),诸羌投降,陇右遂定。
  邮驿是国家交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机构,也是文化交流的孔道,一般由驿馆、递运、急递三部分构成。明洪武十九年(1386),在河州卫设立了七个驿站,长宁驿就是其中之一,遗址今存。
  蝠津古渡
  黄河东流去,浊浪排空来。
  临津古渡口,今朝绘彩虹。
  两省三县客,往来如穿梭。
  各奔致富路,共谱团结曲。
  今·柯一
  临津古渡口位于大河家镇大河村,是一处古老的渡口,又称上渡、积石渡。黄河奔腾出积石峡,流经4公里平地,在这里显得格外平静与缓和,由汹涌澎湃的黄龙立变为温柔文静的少女。两山相挟形成的河面,犹如母亲宽阔的胸怀,孕育了不同的史前文化,普渡了历朝历代的喜怒哀乐。“临津渡”一名,最早见于公元6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河水又东,临津溪水注之。水自南山,北经临津城西,而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经临津城北,白土城南……城在大河之北,为缘河津渡之处。”这里西汉时置河关县,西晋前凉时置临津县,临津渡由此而名。隋代建立临津关,唐代置积石军,金、元设积石州,明清为积石关。从西汉以来就成为西控羌人等外族的关隘要地。一关、一渡,完全控制了这里的交通要冲。隋大业五年(609)年初,隋炀帝带40万大军西征,从长安出发,经河州,从此渡河到西平(今西宁),降吐谷浑10万之众。1949年8月,王震大军由此渡河,进入青海,解放青海,并挺进新疆。
  该渡口明代设官船2只、水夫20名。清代改为民渡,置官船1只,一直沿至民国时期。1957年,打制可载渡人畜的船1只。1965年,打制小型机动船1只。1969年又更新了船只,改造维修了渡口设施。1979年,打制载重16吨的渡船10只。1981年,维修码头127米。1985年,国家和甘肃省政府共同拨款450万元,开始修建大桥,历经三年,于1988年建成长161.22米、宽10米的大河家黄河大桥。从此,临津古渡结束了它2000余年摆渡的历史使命。大桥与古渡成为古今历史发展的见证。
其他文献
电影隐性广告做得好与不好,是衡量制片能力的重要标准。制作方将广告巧妙地糅合进情节之中而不影响情节的发展,才是好广告;相反,让观众觉得生硬、突兀,游离于情节之外,就是败
炳灵寺93窟是该石窟群中较为重要的洞窟之一,最早开凿于唐代,后经明代重修。现存佛教表面的彩绘及窟内壁画均系明代重绘。历数百年,由于人为破坏、自然因素影响,窟内壁画出现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常引起肺部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不同病原菌的治疗药物有所不同,菌种鉴定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基于指
二郎山:悲壮的老歌迎风飘扬很多人对于二郎山这个地名的记忆都是从一首老歌里得来的,那首歌叫《歌唱二郎山》。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9月,此后数十年间传唱不衰。除了曲调的奔放豪
在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云南省要纵深推进滇西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云南省各市州发
腽末是唐宋之际活跃在河西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吐蕃征服周边部族之后对这些民族的称呼;后期则指在凉州地区取得实际政权的“凉州嗌末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等协办的“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
根据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自2005年以来,甘肃省新闻出版系统针对全省绝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艰苦
本文针对不同海洋养护环境(海水潮汐区和海水水下区)、不同粘结长度(2.5d、5.0d、7.5d)、不同筋材直径(d=8 mm、d=10 mm)、不同海水养护龄期(30 d、60 d、90 d)条件,研究了海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亟需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含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