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课程实践性强及与前沿技术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中建立了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际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增加课堂讨论、新能源发电厂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和聘请欧美名校外籍教授参与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科研促教学,将国内外有关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开拓了学生学术视野,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提高双赢的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理念方面推动了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叶林(1968-),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首批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8132953)、2011-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外专引智项目(项目编号:2011W004)、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081-18062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15-02
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节约国家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现代高水平的电力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1]因此,有必要深化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2]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这是培养高素质电力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
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同时也是面向全校其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校级通选(选修)课,是一门知识面很广、内容丰富、前沿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发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热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几种典型的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原理、技术现状、并网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介绍,[3]教学内容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全球和中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熟悉新能源发电的生产过程,并掌握新能源系统各个发电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动态运行特性,培养学生对新能源发电等相关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竞争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为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大纲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指导性作用,针对课程实践性强及与前沿技术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查阅、归纳、总结、消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选课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编撰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大纲。特别针对现有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中有关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比较薄弱的现实,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将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这一新兴领域的英语专业术语、词汇进行分类总结,补充到双语教学课程教材中,使得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选课学生易于接受,形成一个特点鲜明的课程体系,这是本双语课程实践探索最首要的研究内容。
2.积极推进自编双语教材的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选用了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数据新,并配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插图,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背景、具体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原版教材的通用性较差,而且原版教材的价格昂贵,这些局限因素促使教学团队在前期大量查阅、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具有一定时效性和难度适中的英文资料作为课程补充讲义,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专门组织编写了自编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修订具有科学性及可读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的双语教材,突出“英汉兼顾、内容新颖、难度适中、适用面广”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全面掌握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通过自编教材的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注重课件的制作和课程教学辅导网页的建设
在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中,从查阅、消化国外原版教材和本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入手,结合双语课程的特点,撰写相应的双语教案和讲稿,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突出基础原理部分、充分展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将教案或课件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依托专业实验室和学科建设资源建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教学课外辅导网络开放实验室,将课程所有教学资源、相关文献、视频、PPT课件以及软件等放在了实验室教学网络上,可随时提供给学生查阅、下载课程教学资料和课外阅读。为课程教学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外语媒介运用能力,巩固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课堂教学兼顾全局,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授课节奏由慢到快,内容由浅至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初期为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课程,会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加入中文对照;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以及学生对课程相关术语的逐步熟悉,逐渐提高课堂英语授课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中期逐渐过渡到英文授课为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但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然允许用中文回答和提问,以便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使该课程教学真正体现“难度适中、循序渐进、英汉双强”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外语基础合理制订不同的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运用能力。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方式,营造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口语训练,营造课堂讨论、外语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氛围,调动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采取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关键词、关键段落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提问,要求他们用英语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适当增加一定学时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选课学生参观新能源发电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又促进了教学。
通过双语教学的大力改革实践,使得学生长期普通英语的学习能力迅速转化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上,英语的交流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推动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聘请外籍教授参与教学,创造原味英语语境
为充分营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氛围,课程选用原版的英语教材及影像资料,使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内容专、语境纯”的特点,快速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沟通演讲能力。另外,重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与欧美名牌大学建立定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机制,邀请外籍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聘请外籍教授参与教学环节。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外国教授上专业英语课效果最好,他们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后半阶段,学生在经过一段课程学习后学习信心高涨。外教的授课方式与内容使得学生顿感眼界开阔,英语理解水平普遍提高极快,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学术交流能力与自信心也得到普遍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以科研促教学,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学术水平高、外语水平好的教授和几名青年教师组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这些都是这门双语教学课程得以成功进行的保障。团队成员均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学互促互进。
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国际一流高校的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课堂授课,为青年教师创造和国外著名学者交流的机会,从中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并请外籍教授对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开阔了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
5.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中的学科,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跟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时吸纳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国际化,突出新颖性。教学方法上,将原来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这一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创新驱动的学生主动参与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理念并及时表达,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中英文文献检索、英文论文写作及英文专题演讲等过程,大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英语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一个绝好的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平台。
三、学校政策措施的支持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自2011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工作。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成为学校首批16门获得资助的教学改革立项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同时,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设立聘请外籍教师专项,以支持课程聘请国外名牌大学教授短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参与指导双语课程的教学。学校多渠道的经费资助为顺利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同时,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双语示范课程建设。近几年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机制,在规范双语建设课程基础上,鼓励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双语示范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并将双语教学课程的课时酬金提高100%。对双语示范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性支持,为推动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措施和条件保障。
四、结语与体会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新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模式上,教学团队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理念,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2.注重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双提高
在基本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程采用专家报告、现场调研、专题演讲、影视资料等,加强学生对新能源发电基本原理的理解。该课程采用专业知识介绍和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兼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双赢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红蕾.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3):59-60.
[2]王建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95-196.
[3]Gilbert M. Masters. Renewable and Efficient Electric Power Systems[M].USA: Wiley-IEEE Press, 2004.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叶林(1968-),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首批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8132953)、2011-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外专引智项目(项目编号:2011W004)、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081-18062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15-02
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节约国家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现代高水平的电力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1]因此,有必要深化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2]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这是培养高素质电力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
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主要是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同时也是面向全校其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校级通选(选修)课,是一门知识面很广、内容丰富、前沿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在比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发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热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几种典型的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原理、技术现状、并网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介绍,[3]教学内容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全球和中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现状、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熟悉新能源发电的生产过程,并掌握新能源系统各个发电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动态运行特性,培养学生对新能源发电等相关领域的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竞争力,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夯实基础。
为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大纲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指导性作用,针对课程实践性强及与前沿技术联系紧密的特点,在查阅、归纳、总结、消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选课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编撰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大纲。特别针对现有电气工程专业英语中有关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比较薄弱的现实,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将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这一新兴领域的英语专业术语、词汇进行分类总结,补充到双语教学课程教材中,使得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选课学生易于接受,形成一个特点鲜明的课程体系,这是本双语课程实践探索最首要的研究内容。
2.积极推进自编双语教材的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选用了国外原版英文教材,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数据新,并配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插图,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背景、具体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原版教材的通用性较差,而且原版教材的价格昂贵,这些局限因素促使教学团队在前期大量查阅、归纳、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具有一定时效性和难度适中的英文资料作为课程补充讲义,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专门组织编写了自编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补充、修订具有科学性及可读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的双语教材,突出“英汉兼顾、内容新颖、难度适中、适用面广”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全面掌握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通过自编教材的建设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注重课件的制作和课程教学辅导网页的建设
在本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中,从查阅、消化国外原版教材和本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料入手,结合双语课程的特点,撰写相应的双语教案和讲稿,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突出基础原理部分、充分展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将教案或课件发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依托专业实验室和学科建设资源建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教学课外辅导网络开放实验室,将课程所有教学资源、相关文献、视频、PPT课件以及软件等放在了实验室教学网络上,可随时提供给学生查阅、下载课程教学资料和课外阅读。为课程教学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外语媒介运用能力,巩固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课堂教学兼顾全局,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授课节奏由慢到快,内容由浅至深。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初期为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进入课程,会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加入中文对照;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以及学生对课程相关术语的逐步熟悉,逐渐提高课堂英语授课的比例,在课程教学中期逐渐过渡到英文授课为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但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仍然允许用中文回答和提问,以便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使该课程教学真正体现“难度适中、循序渐进、英汉双强”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外语基础合理制订不同的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运用能力。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方式,营造积极思考和发表见解的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口语训练,营造课堂讨论、外语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氛围,调动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采取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关键词、关键段落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提问,要求他们用英语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适当增加一定学时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选课学生参观新能源发电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又促进了教学。
通过双语教学的大力改革实践,使得学生长期普通英语的学习能力迅速转化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上,英语的交流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推动本科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3.聘请外籍教授参与教学,创造原味英语语境
为充分营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氛围,课程选用原版的英语教材及影像资料,使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内容专、语境纯”的特点,快速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沟通演讲能力。另外,重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与欧美名牌大学建立定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机制,邀请外籍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聘请外籍教授参与教学环节。实践证明,经验丰富的外国教授上专业英语课效果最好,他们的课程一般安排在后半阶段,学生在经过一段课程学习后学习信心高涨。外教的授课方式与内容使得学生顿感眼界开阔,英语理解水平普遍提高极快,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学术交流能力与自信心也得到普遍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以科研促教学,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学术水平高、外语水平好的教授和几名青年教师组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这些都是这门双语教学课程得以成功进行的保障。团队成员均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学互促互进。
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国际一流高校的教授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课堂授课,为青年教师创造和国外著名学者交流的机会,从中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并请外籍教授对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开阔了青年教师的学术视野。
5.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创新驱动的教学模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中的学科,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跟踪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时吸纳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国际化,突出新颖性。教学方法上,将原来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这一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创新驱动的学生主动参与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理念并及时表达,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中英文文献检索、英文论文写作及英文专题演讲等过程,大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英语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一个绝好的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平台。
三、学校政策措施的支持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自2011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工作。新能源发电专业英语双语课程成为学校首批16门获得资助的教学改革立项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同时,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设立聘请外籍教师专项,以支持课程聘请国外名牌大学教授短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参与指导双语课程的教学。学校多渠道的经费资助为顺利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同时,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双语示范课程建设。近几年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管理机制,在规范双语建设课程基础上,鼓励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双语示范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并将双语教学课程的课时酬金提高100%。对双语示范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性支持,为推动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措施和条件保障。
四、结语与体会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新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模式上,教学团队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理念,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2.注重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双提高
在基本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程采用专家报告、现场调研、专题演讲、影视资料等,加强学生对新能源发电基本原理的理解。该课程采用专业知识介绍和实际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兼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双赢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红蕾.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3):59-60.
[2]王建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95-196.
[3]Gilbert M. Masters. Renewable and Efficient Electric Power Systems[M].USA: Wiley-IEEE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