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实践考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网络考试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现代化实践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发基于医学影像教学PACS的网络实践考试系统,并通过试用于学生医学影像实践考试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所开发的医学影像网络实践考试系统将试题库与阅图工具、答题界面相结合,具有对考试题及考试人员的综合管理、调配及应用等功能.在学生医学影像实践考试的试用及满意度调查中,该考试系统获得平均得分96.75(满分100),并得到较高的评价.结论 该网络考试系统使实践考试的内容和信息更加丰富,形式自动化和科学化,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实践考试具有一定优势。

其他文献
针对沧州市基层卫生资源匮乏、缺医少药等问题,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院合作的途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卫生专门人才。
针对传统核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为适应临床核医学发展的需要,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加强实践教学、配合网络学习、引入自编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提出比较影像概念、改革考试方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其对核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目的 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在血管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37名住院医师随机划分为CBL教学组(21人)和传统带教组(16人)。CBL教学通过典型病例的选择——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与应用——自主学习——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等步骤开展教学。传统带教以基础理论学习、参与临床实践、参加科室病例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以出科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技能)、住院医师
对21世纪生命科学与医学学科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由此,对重庆医科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建设与管理、综合型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实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尝试建立《局部解剖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把考试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程教学不但重结果、而且重过程: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减少了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败的偶然性。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和叠加的综合成绩评定.使考试测验自始至终都能起到促进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激励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学习,监控教学全过程,是建立该体系的根本目
目的 探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方法以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2010—2011学年在教学一线的临床教师128人为研究对象,涉及16个学科专业。按教学质量评价得分降序排列,取前15%为教学优秀组,后15%为达标组,中间70%为良好组。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从授课教师的学科专业、学历、职称、教龄4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按教师所在学科专业的授课情况分析,优秀教师比例居前三位的学
在畜牧兽医学校的第一节解剖课上,我们每个同学领到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老鼠。实验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观察它们面对各种情况的反应,比如,喂它、辱骂它、吓唬它、欺负它、用注射器扎它……因为老鼠和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非常高,而且内脏结构很相近,所以老鼠成了我们探索生老病死的殉道者。在各种各样的实验中,90%的实验动物都是老鼠。它们作为我们的“替身”,被注入各种各样的癌细胞、毒素和细菌,把各種各样的疾病都得一次,把
概述医学院校进行信息素养整合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养、整合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分析国内医学信息素养整合教育的现状后,提出提高专业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构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中整合信息素养教育、建立融合专业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络学习平台等改进措施。
目的 评价基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48人为研究对象,分成10组,随机抽取组号分为实验组(n=73)和对照组(n=7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应用胶片教学);实验组利用PACS资源,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
期刊
围绕如何把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与培养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研究的医药类专业人才相结合这一核心问题,构建医药类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时遵循具体原则,并通过实际教学环节的反复论证总结出构建医药类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即纵向按照学科分类分解、划分知识点;横向把知识点按照授课级别,组合成完整的标准课程;最后根据医药类院校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将课程进行合理分配,构建适合医药类院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