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前后大鼠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烧伤前后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B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取Wistar大鼠,处死,分离骨髓,原代培养B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FCS,F组)、正常大鼠血清(N组)、烧伤后3 d大鼠血清(B1组)和烧伤后14 d大鼠血清(B2组)的F-12培养基培养,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DN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结果:用含有10%大鼠血清的F-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但与含有FCS的F-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明显不同,前者倍增时间缩短,N组、B1组、B2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3.7 h、18.6 h和20.2 h,且平台期所能达到的细胞总数明显增加.烧伤后大鼠血清处理的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均<0.01),而S期细胞的比例则相反(P<0.01).大鼠血清处理的细胞中DNA含量明显高于FCS培养的细胞(P<0.05或P<0.01),而烧伤后的大鼠血清处理的细胞中DNA含量又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血清处理的细胞(P<0.01).烧伤后3 d的大鼠血清处理的细胞的凋亡率比其他组细胞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血清比胎牛血清能更好地促进大鼠体外培养的BMSCs生长;烧伤大鼠血清内可能含有多种能影响BMSCs生长的物质,且其含量随烧伤的时间改变而变化,对BMSCs生长的影响是复杂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肺泡与肺间质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差异,比较两种细胞对严重胸部创伤、创伤复合内毒素感染的不同反应性.方法:采用胸部撞击伤模型,造成动物严重胸部致伤;分离、纯化动物肺泡和肺间质巨噬细胞,检测两种细胞创伤前和创伤后2、4、8、16和24 h吞噬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创伤早期(2和4 h)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随后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在创伤前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强于间质巨噬细胞(P均<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各期胃肠瘘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1例各期胃肠瘘患者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下,瘘口闭合的经过和时间.结果 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瘘口闭合最长50d,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的鉴别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BPBC患者经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1例失访,2例死亡外,余
患者男性,71岁,吸烟史30年,因咳嗽、咳痰7d余,2016年11月29日就诊于我院。胸部CT示:右肺上叶尖段多毛刺结节。肿瘤标记物:CYFRA21-1测定4.09ng/ml,NSE、CEA、CA-153、CA-199
目的:探讨影响ICU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1999年ICU中发生的院内感染43例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住院天数超过10d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本组留置
患者刘某,女性,70岁,于2008年6月在外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0/7;免疫组化示:ER(++),PR(+),CerBb-2(-),Ki-67(40%)。术后行TA方案
随着无线技术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远程随访和监测业已成为新一代器械植入术后患者新的管理模式,并已得到部分的推广和应用。200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百多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HCH治疗方法杂乱,其疗效报道差异更大[1-3]:手术病死率低者仅9.7%[4],高的达80%[5],给临床科研和统计带来很大困难.影响HCH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很多,且这些因素间又相互作用和影响,每一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占多大比例,目前无量化标准.为此,我们制订了
许多疾病的发生过程中都伴有炎症反应。除感染性疾病(如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移植排斥反应外,还包括多种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克隆氏病(Crohn’s dise
2000-2003年,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4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行对比,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