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对农业远程教育的新要求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348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农广校的学员大多来自农村和乡镇,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远程教育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重视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农业远程教育要以提高学员的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农村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目标。为此,在人才培养上,农业远程教育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吸纳当代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建立符合农业生产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2002年,由辽宁省农广校(辽宁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编写并出版了新世纪农业科技教学丛书,内容包括果树病虫害防治、保护地蔬菜、小杂粮豆、食用菌、山野菜、养猪、养鸡、水稻栽培等新技术。这套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实效性。2003年,这套教材正式作为全省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的专项技术课教材使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帮助学员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成为学员毕业后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在实践技能上,通过将中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证书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节省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教育所造成的浪费。具体做法,一是把职业技能按相近专业工种的考核大纲内容,融入到教学的课程当中;二是把各个专业的毕业实践、实习课融入综合技能考核中,以职业技能鉴定的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求应届毕业生每人选择一个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工种,在毕业前进行现场实习和鉴定,简化了鉴定程序,降低了学员费用。在办学当中,逐步建立起农民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双轨制,逐步形成 “学校+学员+专业户”、“学校+基地+学员”、“学校+市场+学员”等新模式,拓宽了为农服务的渠道。
  
  2.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辽宁省农广校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各市、县分校也相继建立网页,以此作为“科技窗口”。锦州市分校目前已实现利用亚洲三号卫星开展网上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沈阳市分校向财政部门争取了50万元的专项经费来更新和购置声像设备。通过自己制作教学、科普、实用技术录像片和VCD光盘等声像制品来宣传、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使办学真正“沉”到农民中去。
  
  3.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创新
  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必须拥有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相适应的、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锦州市分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业务能力系统培训,几年来,学校先后有10多名青年教师分别上了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和本科自考班,并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资格。他们还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获得技术职称证书。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教师讲授实践课,并组织教师到科研院所、先进生产企业参观考察。还建立了教学基地,结合教学开展实验实习活动。健全了技能考核制度,把对专业教师的考核成绩与晋升职称、聘用等结合起来,以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水平。辽宁省农广校 赵 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