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对书的亲近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喜欢吃甜食,是后天养成的。其它很多习惯也一样。知道吗?孩子甜食吃得越晚,不霸占他的感觉,孩子对其它味道的接受就越多;读书的情况则应该相反,读书的习惯养成得越早,孩子和父母受益也越早,读书对孩子的时间“霸占”越多,孩子与其它坏习惯绝缘的可能性也越大,健康的图书世界传递给孩子的信息越多,父母的教育也越轻松,孩子的自主性也越强。
  孩子是小婴儿的时候,需要全职母亲或者称职帮忙的保姆,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健康有趣的阅读品,应该是孩子另外一个知识保姆或者教育助理。
  在我看来,教育的起点之一,应该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亲近熟悉,对阅读的爱好和正确方式。教育孩子阶段,做父母应该寻求的最大帮助,是图书。
  最聪明,最会偷懒的父母,是早早地给孩子播种阅读的爱好。找对了书,教育几乎有了一个应有尽有的世界。做父母的人有了最大的依靠:无论是居家还是旅行,是忙于工作,还是和朋友聚会,一个能够在书中自得其乐的孩子,能够赐给父母莫大的自由。尤其是,在你手忙脚乱的时候,递给孩子一些合适的读物,给他合适的光线,让他有舒适的椅子,让他有间断休息的方法,父母就可以从被孩子的纠缠中轻松解脱出来。有些幸运的父母,偶尔会因为孩子的过于沉迷书籍,或者认为世界上好书太少而忧虑,不过,这比一个无所事事的“多动症”孩子给你的忧虑毕竟小一些。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父母曾经辅导他阅读的情景,最初为他大声朗读的时光,也会深深留在心底,成为一抹明亮的温暖。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越来越大,成为孤独的成年人,甚至有一天,父母撒手,把孩子留在更空旷的世界上体会生命的孤独。无论多么幸福或者幸运的生命,都必然遭遇的孤独时刻。作为父母,即使不在孩子身边,甚至和孩子不在同一个世界了,仍然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在孤独中获得应有的慰藉,而不必付出什么代价。作为孩子,父母这样的天堂,这种无条件的依靠,早已因为自己成年而羞于继续享受,或者因为不幸已经失去高龄的双亲了。这个时候,书,就是最贴心的挚友,近在手边的精神依赖。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无比感谢父母,留给他乐于阅读这样的无价之宝。我们可以借用文学家毛姆说的一段话,看看阅读之宝是多么的无价:
  养成读书的习惯,很有好处。很少有娱乐能在你过了壮年而继续使你从中感到心满意足的;除了玩单人纸牌、解象棋残局和填字谜之外,没有你可以单独玩的游戏。读书没有这种不便⋯⋯没有一种活动更容易随时拿上手,随便拿上多久,同时有别的事要干的时候,又更容易放在一边。在幸运有公共图书馆和廉价版本的今天,没有一种娱乐比读书的代价更便宜。
  阅读到了真正享用的时候,之所以“便宜”,是因为父母教育眼光的长远和爱的深邃,在孩子早年做了投资。在我看来,我之所以极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除了为拥有做母亲的成就感和自由之外,我还喜欢我的孩子一生拥有他的尊严,包括某些快乐的尊严,某些时刻抵御孤独的尊严。比如,某个天气不好的日子,他心情郁闷,恰巧那天所有的朋友都很忙,但他的书在身侧,触手可及能够陪伴他,关键是,他有能力和习惯享用它。在其它的某个午夜,他也能享用它,人类里所有精英会聚的成果,能够像母亲曾经给他的拥抱那样温暖他。
其他文献
父母书架:  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  如果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就要好好工作;  如果要求孩子多读一些书,自己不妨也读上几本;  做父母,也要有能力呢!  从今天开始,《最家长》为父母精心推荐一些有益孩子教育的图书。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  适合青春期儿女的父母。  内容介绍:  从德国回到台湾,龙应台不时地牵挂留在德国的两个儿子,她只有通过信件来关心和了
期刊
要对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有信心,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别对孩子说伤害他的话。    海涛有个独生女,聪明又美丽。从小就被父母进行精英式的教育,大凡在国外小孩可以学的东西她基本都学过了。上高中以后,钢琴已经考完级可以教琴赚外快,游泳很棒可以当救生员,中文听说读写都不在话下……在学校里,她直上的是天才班,直到去年考取了一所美国名校,父母的苦心栽培才告一段落。  父母对她的爱护和培养是面面俱到的,从衣食住行到学
期刊
爸爸妈妈耐心的帮助十分重要,好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养成的。    我们家小超上学前,我和他爸从网上查了很多入学准备知识,知道孩子上学和上幼儿园不一样,应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根据网上的建议,开学前几天与孩子一起开了个“家庭座谈会”,对小超宣布:从上学起,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放学回家后要做完作业再玩,要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要学会预习老师第二天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要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
期刊
倾听,就是放下自己,完全接纳孩子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感受。    梓歆刚入学不久,我就问过老师他上课的情况如何,当时老师评价说“总体不错”。过了些日子再问,老师说孩子上课喜欢交头接耳、说话多了,举手回答问题也不如以前积极了。  那时正是放学时间,听到老师反映的情况后,我没有马上批评孩子。  很多妈妈在和老师沟通后发现孩子的问题,第一反应是马上在老师面前批评孩子,认为这样做显得很配合老师的工作,但是孩
期刊
心理准备  1.先提前带我到学校去看看嘛。一回生二回熟,真正开学了学校就是我的“老朋友”啦!  2.上小学,可就不能天天玩游戏了,要正儿八经上课啦!但是你让我一下子坐40分钟,我坐不住哦。还是慢慢来吧,先给我一些小任务,比如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培养我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吧。  3.开学前几天,先给我开个“家庭座谈会”吧!告诉我在学校当中我要做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
期刊
小朋友能不能把打开的折叠伞收好?看看家长是否培养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本以为像“幼升小”这么紧张兮兮的事,只发生在身边,没想到日本人民对“幼升小”的重视程度与我们不相上下。从日剧《冷暖人间》和《爆炸妈妈》里,我们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看《冷暖人间》才明白,在日本,好的小学都是私立学校,要想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那就得削尖脑袋往私立学校考。但他们的“幼升小”考试不像我们这里只是让孩
期刊
麦太的办法真是简单有效啊!    麦兜在上课时,因为不敢打扰老师唱歌,所以没有举手报告要上厕所,而将便便拉在了裤子里。回到家,麦太对麦兜说,上厕所是你的权利,以后你要拉臭臭,就大声说出“我要上厕所”。然后,一本正经地和麦兜坐在沙发上高举右手手臂,练习大声喊:“我要上厕所!”  看《麦兜响当当》这一段,心里很温暖:麦太真是个不一样的妈妈。  每年新入学的孩子里,总有几个会“拉裤子”的孩子。但是很少有
期刊
孩子见到父母站在走廊上,也只是用眼神打招呼,再也不像学前一样一头扑到爸妈的怀里。    自律  在网上,我看得比较多的说法是:国外的孩子们上学多么自由,轻松。可是从我家宝儿的亲身体验中,我告诉大家,不是所有的美国孩子都自由得一塌糊涂。宝儿的学校,每天早晨7:35响铃教室开门,7:45再响就是迟到铃了。这也是这些天我们家早晨跟打仗一样忙乱的原因:学校离我家6公里,每天我家宝贝6:40就要起床,吃饭,
期刊
我承认,去草原前,我是把这次带队当成一次苦差的。  能没有压力吗?这是《最家长》第一次组织亲子夏令营,二十几个家庭、五十多口人,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三岁多的孩子,要让大家吃得舒服,住得踏实,玩得开心,行得安全,那是相当有挑战啊。  更何况,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担任临时妈妈,照顾独自“参营”的四岁半的小壹一。壹一妈单位临时有急事去不了,但壹一坚定地要去,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决定放行。第一眼看见身体单
期刊
棋类活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独到的功效,自制的亲子棋类游戏更是新鲜有趣。这其中不但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还有家长与孩子的智慧呢。因为在自己制作棋谱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必须去了解有关的知识,还要好好设计棋谱画面:是S形的,还是阶梯形的,还是蜗牛形?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色彩如何搭配?考虑安排好这些问题,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哦。  准备材料:  大纸若干、记号笔、蜡笔  步骤:  1.设计棋谱内容  和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