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运用十三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读书,看报,看电视,听课,听讲座,听报告,经常会发现一些词语运用不准确甚至误用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说来有12种类型,是用词的大忌。
   1.不知褒贬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6日第9版,《莫言:阅读带我走上文学之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莫言回忆道,自己的文学起步是从河北保定当兵开始的,当时创作了《春夜雨霏霏》,这是一篇写新婚妻子思念远在海岛当兵的丈夫的小说。“由于当时自己刚刚结婚,妻子不能随军,于是便写了这么一篇小说。虽然环境是虚构的,但是人物写得很真实,所以获得了文学界好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大多是以个人生活经验为原型。
   这段话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就用错了,应改为“一发不可收”。
   “一发不可收拾”多用于贬义。一发:更加。指事情发展势头很猛,不可收拾,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场。如:他自从前两次偷窃得手,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了惯盗,最后落入法网。
   “一发不可收”多用于褒义,意为: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如:鲁迅先生自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就一发不可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该报同年5月8日(与上期仅隔一天)第4版开头的标题为:薄弱校蜕变成“新优质校”。
   这个标题就有问题。“蜕变”多用于贬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6版对该词的解释和举例相同——(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一个优等生~为小偷,这个教训值得记取。所举为反面的例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其他文献
人一见珠宝性子就变慢了。老巷子是陈年珠宝,人一走进去,性子也慢了。  老巷子有历史的光撑着,像胡杨,一轮轮惊魂动魄之后,是永恒的超脱,不挣扎不辩解。命运照常捉弄它,一拨一拨的人给它上妆,一场一场的雨涤去脂粉,老巷子自己会沉淀,末了还是最初的风骨。  在早晨的冷空气里走进了老北京南锣鼓巷,一砖一瓦数过去,上面都是重量。阳光是夜里酿就的,不曾大片大片洒下来,浓郁的笔墨一撇一捺,抹在搂不住的老槐树上、红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也是演绎课堂精彩的魔水。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捕捉“异点”,呈现真理之美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游戏教学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引入游戏,成为提高想质量的重要方式。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