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大进展的今天,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不少的基础设施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营林工程的修建与兴起不仅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于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虽然这些造林绿化工程得到了较好的进行,但是其管理质量与后期的维护工作仍然存在些许的不足,因而制约了其效果的呈现。因此,本文就造林绿化质量高效管理展开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造林绿化;质量;高效管理;措施
1 目前造林绿化质量的管理研究
造林绿化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久的,并且在各个阶段都有所进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对于当前的造林绿化管理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政府对于造林相关的政策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各地区的具体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这对于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实用的。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下,造林绿化工作也逐渐的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较好的实践成果也向人们展示了其工作的有效性。加强责任监管与后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断的进行高效的管理仍然需要贯彻到后期的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造林绿化工作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2 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规划角度看
合理的进行造林绿化工作的规划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过对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的分析来看人们并没有将其落实下去,仅仅立足于当前,这种活动预见性较差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绿化工作的进行。单纯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这种规划工作中的不足,也表明了其活动开展前的环境分析与调查工作没有全面的进行,因而影响到了其造林工作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的实现,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予以重视,然后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2.2 从管理角度看
管理意识上的疏忽对于造林绿化工作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区也表现的较为普遍,这对于相关工作价值的体现也影响较大,需要不断的进行改善。相较于管理而言,部分园林单位更加重视造林,在实践中人们也总结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营林技术,但是对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却没有同步进行,这对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与经济价值的实现都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苗木死亡,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是资源极大的浪费,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意识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3 改变造林绿化质量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
组建具体的施工项目管理部门,对造林绿化的整个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管理。首先,要制定全面、合理、科学、规范且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相关人才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而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与施工项目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积极地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落实责任到个人
建立健全参与施工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体系,完善了造林绿化项目目标责任制度,有利于对整个造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等重要内容,明确任务及分工,增强个人责任感,形成完善的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
3.3 针对现场施工的规划管理
3.3.1 确保一线职工的工作质量。造林绿化工程因其施工形式、内容及环境上的特殊性,需要大量一线园林工作者来进行辛勤劳动,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了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一线工作者的认识、能力、技术水平、事业心、劳动积极性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其本职工作。但一线的造林绿化工程作业又大多是枯燥乏味且强度较大的重体力劳动,很容易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所以,相关领导应该充分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促使大家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2 严格筛选造林绿化原材料。造林绿化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数目巨大、种类繁多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等,一旦使用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的材料,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后续问题,甚至会出现各种恶劣影响。所以,严格筛选材料,控制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對材料的筛选、采购、检查、试验等各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全面细致,做到层层把关。
3.3.3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确保成活率。植物的成活率能直观反映整个绿化工程的成果,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所以,为了达到最高的成活率,呈现出最好的绿化效果,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其最适宜时间内栽植,并注意养护,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3.3.4 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要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同时要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重点问题要重点关注和解决。而且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的发生。
3.3.5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造林绿化工程要以预防为主,眼光长远,防患于未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铲除于萌芽状态。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方面因素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
4 实行工程建设的监理制度
实行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制能够有效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过程。造林工程监理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理服务。绿化工程监理得当,既可以在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又可以保证绿化工程的顺利施行。做到全程跟踪监理服务,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整个环节的畅通无阻。
5 造林后的养护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前期施工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必不可少。如果后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即便前期施工优良,也很容易出现林木死亡的情况发生,影响了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影响了工程质量。如浇水不及时,支架不牢固,除草不及时,防虫治虫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树木出现成活率低,歪斜,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所以,一般绿化工程的施工合同都会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2年,也就是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的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6 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管理
做好对造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工作,把好施工阶段的最后一关,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而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认真全面的竣工验收,可以综合检验工程质量,总结整个施工过程,对解决工程后期相关事宜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效保障工程圆满结束。
结束语
造林绿化对于改善当前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景下,有效的进行造林绿化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的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质量对于营林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确保其综合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的全面推进,为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克敏,才树先.浅谈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0(5).
[2]张勇辉,何凤兰.关于提高造林质量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关键词:造林绿化;质量;高效管理;措施
1 目前造林绿化质量的管理研究
造林绿化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久的,并且在各个阶段都有所进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对于当前的造林绿化管理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政府对于造林相关的政策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各地区的具体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这对于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实用的。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下,造林绿化工作也逐渐的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较好的实践成果也向人们展示了其工作的有效性。加强责任监管与后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断的进行高效的管理仍然需要贯彻到后期的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造林绿化工作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2 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规划角度看
合理的进行造林绿化工作的规划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过对当前造林绿化工作的分析来看人们并没有将其落实下去,仅仅立足于当前,这种活动预见性较差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绿化工作的进行。单纯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这种规划工作中的不足,也表明了其活动开展前的环境分析与调查工作没有全面的进行,因而影响到了其造林工作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的实现,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予以重视,然后在后期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2.2 从管理角度看
管理意识上的疏忽对于造林绿化工作的进行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区也表现的较为普遍,这对于相关工作价值的体现也影响较大,需要不断的进行改善。相较于管理而言,部分园林单位更加重视造林,在实践中人们也总结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营林技术,但是对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却没有同步进行,这对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与经济价值的实现都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苗木死亡,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是资源极大的浪费,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意识的改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3 改变造林绿化质量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
组建具体的施工项目管理部门,对造林绿化的整个建设工程进行全面管理。首先,要制定全面、合理、科学、规范且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相关人才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而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保持与施工项目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积极地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落实责任到个人
建立健全参与施工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体系,完善了造林绿化项目目标责任制度,有利于对整个造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等重要内容,明确任务及分工,增强个人责任感,形成完善的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
3.3 针对现场施工的规划管理
3.3.1 确保一线职工的工作质量。造林绿化工程因其施工形式、内容及环境上的特殊性,需要大量一线园林工作者来进行辛勤劳动,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了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一线工作者的认识、能力、技术水平、事业心、劳动积极性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其本职工作。但一线的造林绿化工程作业又大多是枯燥乏味且强度较大的重体力劳动,很容易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所以,相关领导应该充分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促使大家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2 严格筛选造林绿化原材料。造林绿化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数目巨大、种类繁多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等,一旦使用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的材料,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后续问题,甚至会出现各种恶劣影响。所以,严格筛选材料,控制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對材料的筛选、采购、检查、试验等各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全面细致,做到层层把关。
3.3.3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确保成活率。植物的成活率能直观反映整个绿化工程的成果,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所以,为了达到最高的成活率,呈现出最好的绿化效果,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其最适宜时间内栽植,并注意养护,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3.3.4 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要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同时要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重点问题要重点关注和解决。而且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的发生。
3.3.5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造林绿化工程要以预防为主,眼光长远,防患于未然,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铲除于萌芽状态。加强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方面因素的控制,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
4 实行工程建设的监理制度
实行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制能够有效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过程。造林工程监理是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理服务。绿化工程监理得当,既可以在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又可以保证绿化工程的顺利施行。做到全程跟踪监理服务,能够及时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整个环节的畅通无阻。
5 造林后的养护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前期施工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必不可少。如果后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即便前期施工优良,也很容易出现林木死亡的情况发生,影响了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影响了工程质量。如浇水不及时,支架不牢固,除草不及时,防虫治虫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树木出现成活率低,歪斜,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所以,一般绿化工程的施工合同都会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2年,也就是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的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6 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管理
做好对造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工作,把好施工阶段的最后一关,也是保证合同,提高质量水平的最后而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认真全面的竣工验收,可以综合检验工程质量,总结整个施工过程,对解决工程后期相关事宜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效保障工程圆满结束。
结束语
造林绿化对于改善当前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景下,有效的进行造林绿化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的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质量对于营林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确保其综合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加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造林绿化工作的全面推进,为经济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克敏,才树先.浅谈提高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0(5).
[2]张勇辉,何凤兰.关于提高造林质量若干问题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