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走低碳发展道路,意味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介绍了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中国当前面临的现状,从建立能源保障体系、创新考核机制、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金融扶持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找出适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由于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严重影响着全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自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以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开始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中国必须改变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模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确保,社会和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有着良好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其实就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工业社会文明后面的又一重大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应用新的技术,采取新的工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的能源等一些方式,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技术和减排、 核心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思路的基本变化。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碳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的过程。
  1、全面规划发展尚有欠缺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缺乏全面规划,缺少低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尤其是所需资金渠道来源较为单一,现有的银行贷款,政府资金,国际资本来源分布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金融机构与金融部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发展低碳经济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也未能形成一股合力,不能给发展低碳经济以强有力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政府和国家痴迷于地大物博、资源众多的自我心理中,追求GDP增长,导致过度消费模式的国家意识的畸形发展,不良消费倾向迅速弥漫整个社会,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浪费,给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缺乏全面的、有效的、整体的发展规划。
  2、能源结构存在发展瓶颈
  受资源分布情况、科技开发限定、能源提供空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能源结构是相当简单的,煤、石油、天然气构成三大主体,是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是高碳、高能源消耗的增长模式是典型的。
  3、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传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正在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全面优化依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造成的危害是:第一、二产业能源消耗巨大,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污染率较高,而能耗低、污染小、低排放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一直较低,且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全面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怂恿和支持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和企业持续发展,严重阻碍了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周期延长。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
  自“低碳经济”提出以来,政府当局积极响应,先后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但适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要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我们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节约资源法、清洁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制定和实施一些鼓励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和融资等经济优惠政策,制定和完善有效的碳交易和碳审计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环保标识、环保认证,加强当局机构节能减排和绿色采购,制定低碳产品优先采购政策,积极改造节能建筑;通过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规则,加大对国内生态保护区的补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掌握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统计的管理体系,让低碳经济模式转型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之策。
  (二)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低碳经济能源节能减排是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基础,加强保护生态区域和环境污染控制,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要让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更加平稳。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廢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安全的饮用水,空气污染、噪音、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为我们国家全面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保驾护航。
  (三)优化能源结构
  我们国家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关键,大力促进节能和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加速建设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替代长期规划,稳步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质能源和其他新兴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强化实施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的企业和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全方面的升级;完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土地、环境保护、节能、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準入条件,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加快到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速度。
  (五)积极研发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
  促进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应该高度重视战略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和低碳技术。通过促进低碳经济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新的低碳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不仅需要大力支持先进的低碳技术的发展,还关注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实现低碳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97-117.
  [2]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9-69.
  [3]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8-6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儿童阅读的必要性。其次,探讨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最后,提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  引言:儿童阅读是培养全民阅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人养成独立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对未来学习型社会中国民素质的提升影响甚大。本文就儿童阅读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公共图书馆
建筑电工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所需的电路、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电工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基本测量和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排水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其中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的科研人员还探索出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将这些技术合理的应用到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如雨水、污水以及水节能方面的内容,都能相应的得到处理,为国家给排水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文章通过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主要技术处理环节方面的内容
摘 要:生活中会对摩擦力产生的很多事物产生好奇,如人们洗手时双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尘洗掉,洗衣机洗衣时因转动使衣服和水产生摩擦,吃东西时牙齿和食物发生摩擦等,其现象可谓是无处不在,加强对其在生活中的分析,对于提高我们的物理成绩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加强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摩擦力;自然界;生活  生活无处不存在摩擦力,其是维持自然最普遍的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
摘 要:香榧作为常绿乔木隶属于红豆杉目、榧树属、红豆杉科,俗称是妃子树,需要对香榧种质资源选育及其良种繁育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促进香榧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香榧;种质资源选育;良种繁育技术  香榧作为世界上较为稀有的经济树种原产于中国,属于裸子植物门,分布区域较为广泛,例如江西、江苏、贵州以及福建等地,树形较为优美,人工栽培历史有1300余年,经济效益最高,果实营养较为丰富且属于优良的生态经济
介绍基于等温线分布的焊缝识别方法,该方法从等温线中提取多个方向的半径作为焊缝偏差的征量,通过建立神经网络识别焊缝偏差大小。
摘 要:在市场环境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员工薪酬分配及管理问题是当前电力企业所亟需关心的重点。员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会在合理薪酬分配制度的驱动下得以显著增强。但是基于目前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薪酬分配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就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对策上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我国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国有企业
本文详细论述了采用六点差分法求解锅炉汽包温度场的一般原理,计算循环机械应力、循环热应力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BS5500设计曲线估算锅炉疲劳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