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除了教授历史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应当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提升自我,提高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历史应当如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策略;引领
  历史核心素养既是人文素养组成的一部分,更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和方法。初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视野,发展自我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在核心素養下,初中历史应当如何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呢?
  一、 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观念
  历史知识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知识首先要掌握历史事件、时间、人物、制度、现象、影响等,更主要的是要掌握历史主流。梳理历史知识的脉络,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联历史纵横,加强他们的时空观念。让他们在时间、空间的把握上更准确。要想关联历史纵横,可从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关注历史事件的关联、加强中外历史的比较和重视历史地图的使用四个方面入手。具体采取哪些教学方式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时,主要涉及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传承也有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科举制发展的脉络。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知识,再关联历史纵横来了解科举制。对于科举制的概念、由来、发展都能把握清楚。关联历史后得出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弊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因此,为改变政治现状,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诞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联系历史,理清历史脉络,从而掌握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的观念。
  二、 展开多向思维,强化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需要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取的一种叙述历史的能力。历史解释是检验学生历史观与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多向的思维,强化他们历史解释的能力。例如一些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看法。如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对此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释也不一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从而挖掘出不同的历史意义。如阅读下面的材料,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朝)胡曾;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唐朝)汪遵;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清朝)杨鸾;当其兴大段,天下皆痍藏疮……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朝)赵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展开多维的思考,即考虑到积极的一面,也考虑到事件消极的一面。多角度地去解读、去思考,可以更好地还原历史。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如有的学生的看法为:秦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引以为豪。秦始皇修筑长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抵御匈奴的作用,但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
  三、 寻找情境史料,成就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史料实证既是学生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思维品质,又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重要方法。所谓“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而历史教学则要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粗取精,从史料中提炼出史实。例如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名家名言、史料等来判断史实。在特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图,从中了解曹操、袁绍、刘备等人所占据的位置。根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来判断曹操统一北方的优势。再加上一些史料的佐证,从而得出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军事上战术运用得当;袁绍个人原因,用人不当,骄傲轻敌,致使曹操打败自己,统一北方。通过观察和分析长江上、中、下游三洲地图可发现刘璋据长江上游益州。刘表据长江中游荆州地区。孙权据长江中下游扬州地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战局,借助图片理解孙权的作战优势。借助地图的描述说明了孙权以少胜多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促进他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历史,运用史料佐证历史。
  四、 挖掘制度精髓,培育家国情怀
  我国古代的很多制度都是世界领先的,为后代所沿用。相当一部分的制度都能使我们感到自豪。在初中历史知识中也涉及了很多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教学,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发自心底为这个国家感到自豪,热爱祖国。例如古代所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加强地方的管理有很大的作用。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奠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使得国家统一变为常情,人民的爱国情怀更加高涨。通过制度的学习学生的爱国情意加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情怀。在此制度下,即使国家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于统一。这是制度发挥的重要作用。又如在教学《土地改革》时,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经过、结果、意义的学习与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变化。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终于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大的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设备准备了条件。看到我们国家日益发展昌盛,土地改革的政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内忧外患时人们一致对外抗敌,面对经济萧条时又同心协力发展经济。这些制度和政策的深刻含义就是要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五、 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对于历史知识,学生可以巧妙地运用唯物观来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掌握唯物观,利用唯物观来梳理历史,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例如关于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唯物史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演变过程:子承父位,或者由官员寻访贤人任命(上古先秦时代)-郡县制(秦代)-察举制(汉代)-九品中正制(三国曹丕时期)-科举制(隋代)-考试制度(明清时期)。演变特点:(1)子承父位,或者由官员寻访贤人任命。(2)由皇帝任命地方官员。(3)由地方官每年推举各地德高望重的人才做官。(4)按照人的出身和等级身份选拔官吏。(5)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任用官员。(6)延續了考试制度,但考试内容限于八股文。利用唯物史观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在梳理中既包含了继承与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象与本质,又包含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六、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找出科学有效的、可操作性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观,提高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李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教书育人,2017(4):55.
  [2]谭方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8):29-31.
  [3]李体芹.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14-115.
  [4]张瑞.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9x):35-37.
  [5]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作者简介:
  刘惠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惠安螺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2017年男双、女双、混双15场国际羽毛球决赛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结论:在羽毛球双打比赛中,无论是男双、女双还是混双,主要以网前小球为主。前场1区的球最多,其次是5区,后场4区的球最多。在发球区域上男双、女双、混双没有显著差异。男双发球失误中,发球过腰的次数最多,女双发球下网次数最多,混双发球不到位最多。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应该在注重发球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出色完成各项体育任务的执行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  关键词:体育活动;课堂教学;考验和检阅  一、 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  (一) 全面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良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焊接技术-表面张力过渡.分析了它与通常CO焊工艺的不同之处,论述了这一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对其应用前景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这篇文章从机器人焊枪和外围设备的角度介绍了机器人MIG/MAG焊应用的一些技术,通过现有的产品和实例介绍了改进弧焊机器人单元的一些实用技巧.
该文叙述了用汉诺威焊接分析仪AH XV进行焊条、熔剂的工艺性能与焊接过程优化的原理及应用实例,表明了这套仪器在焊接测试中的先进性。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而人类活动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也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因此也会改变。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走出传统教学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思想政治  一、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整体提高。经过教师的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能够满足国家发展对于素质人才的需求。针对很多教师对课堂学生主体性教学的把握程度问题,本文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作为文章主要脉络,从而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新课
摘要:足球运动近年来在各个学校已经得到了普及,其中中学已经针对足球这项运动专门组建了校级足球队,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潜力的足球运动员。但是在中学足球队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练员专业水平不够,训练经费不足以及生源训练水平差异大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中学足球队管理的意见,希望能够为中学足球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足球队;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开始关注中学
摘要: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强化幼儿的主动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文章主要论述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教学的几个主要的优势,以期与同行们探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巧妙运用,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入教育教学领域,给教育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园的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是防止容器应力腐蚀开裂的有效措施.文章介绍了电加热法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焦化回收系统大型塔体中的应用.